追軍完成了任務,便開始打掃戰場準備啟程,卻見到從幽黑一片的遠方天際傳來嘈雜之聲。
由於光影變幻捉摸不定,眾將判斷應該是駐紮在距此不遠的土城的檬古騎兵覺察到了這邊的異動,所以過來查看究竟。
“嚴陣以待!以靜製動!”
不知道對方到底出動了多少兵馬,李成棟也不敢輕敵大意,這時候若是自亂陣腳,那就得從此地一路潰敗回鎮羌堡。
追了獵物大半夜,然後再被檬古騎兵當成獵物來追趕,那自己可真是太憋屈了,李成棟還不想第一次出關便獲得如此經曆。
明軍這邊兩千餘人,除非駐紮在土城的檬古騎兵的數量比己方要多得多才行,否則根本無力圍攻己方。
他們順著火光的方向前來,或許也就是巡查一番而已,在敵情不明之前,多半也不會貿然發動衝鋒。
明軍騎兵很多都打著火把,所以在漆黑一片的關外荒野上非常醒目,檬古騎兵也正是看到這些異常的光亮才尋跡過來。
見到不少光點之後,他們認為對方應有數百騎,便出動了不下三百騎,認為應與此處的敵軍數量大致相當。
結果靠近之後方才發現,對方的兵力遠不止這些,竟然高達兩三千之眾,所以也隻能在距離一裡地左右的位置遠遠的觀望,不敢輕易上前。
檬古騎兵並沒有接到南下的命令,周遭也隻有他們這一支人馬而已,便本能地認為對麵的這些都是出關的明軍。
他們的推測也沒有錯,隻是不清楚對方的來意,由於語言不通,加之黑燈瞎火,極容易發生誤會,也無法貿然上前詢問。
雙方士卒都聚精會神地向對麵觀望,不敢竊竊私語,隻能聽到戰馬噴著鼻息,就這麼一動不動地對峙,直至天光大亮。
等到看清了對方的兵力,雙方心理也就都有了計較,檬古騎兵並不打算主動進攻,但也不會讓明軍再向北輕易推進,故而一直未曾撤退。
“總戎意下如何?”
這裡官職最高的便是總兵劉光祚,而且帶來的兵馬最多,李成棟還要率先征求其意見。
“是役我軍已然射殺狗賊王樸父子,並無北上之必要,協戎以為如何?”
就算己方兵力占據絕對優勢,劉光祚沒想吃掉麵前這些檬古騎兵,若是引來對方的報複,自己還要為此負責。
“下官附議總戎之看法!”
李成棟也跟劉光祚想到一塊去了,眼下隻要全員都能撤回關內,便可回去領賞了,出師時總督大人可沒提要北伐檬古的事情。
出關追殺王樸尚且需要解釋一番,若是再與檬古人刀兵相見,此事傳到朝廷那裡,又得招致百官非議。
賀氏兄弟也同意就此收手,留下五百人繼續與敵軍對峙,以免自亂陣腳,其餘人馬則徐徐向南撤退。
是役,追軍射殺王樸父子及遊擊以上將領五人,校尉無法統計,尚有漏網之魚,但已不足為懼,且俘虜士卒數十人。
待班師回城之後,楊文嶽已然進入大同,正在代王府裡陪同東廠與錦衣衛清點繳獲的金銀珠寶。
代王一家要被送往京城,其積攢下來的家財也是如此,若是原地發放,那就可能出現無法掌控的貪墨情況了。
奉命馳援的步卒也順勢回到大同,楊文嶽聽說叛逆王樸已然被正法,不禁大喜,若是令其逃到漠南,隻恐除去又要費一番周折了。
“太子殿下有令,除重傷不便行軍的傷員外,劉光祚、高傑、虎大威、賀誠、賀讚所部人馬皆須在三日內返回京城修整!”
作為宣大總督,楊文嶽可留下總兵李輔明、副將張德昌和楊德政三部人馬,合計一萬兩千餘人。
在不出動出擊的情況下,這些兵力足以守衛大同了,皇太雞在短期內也不會染指此地,也就沒必要重兵囤積於此了。
“諸將之功績,本督已在奏疏中言明,待到京城,太子殿下自會聖裁!”
一天之內便攻克大同,己方兵馬也沒有大量折損,僅有千人傷亡而已,這是天大的戰果,自然要大書特書才是。
楊文嶽在奏疏裡也特彆強調了太子研製的迫擊炮的強悍威力,以及攻城方式的獨特之處。
若沒有此等戰術,平叛大軍決計不可能在一天,確切說是幾個時辰之內便攻破城高池深的大同城。
此法令反賊王樸始料未及,逃跑時都慌不擇路,以至於連搜刮來的金銀珠寶都沒有悉數帶上,最後身死漠南荒野。
如此迅猛地收複大同不啻於一場大捷,三軍用命,諸將奮戰,也讓楊文嶽臉上有光,故而便在奏疏裡不會吝惜溢美之詞。
隻是射殺王樸父子的功勞要被劉光祚、李成棟、賀誠、賀讚等四人瓜分,因為是野戰,也無法辨識是哪路人馬射殺的反賊,所以也就隻能將戰果均攤了。
“末將多謝總督大人提攜!”
參戰的四人對此也沒有異議,因為各自的人馬都參戰了,連他們都不知道到底是誰麾下士卒最後射死的王樸父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麼上報也是實事求是,全然算不上貪功,至於太子如何賞賜,他們就不得而知了,大同這裡再無戰事的話,便可遵旨班師了。
參與追殺的四位將領也想回去修整,狗賊王樸可是把他們折騰地不輕,就這樣還差點讓他給溜之大吉了,現在想起來都是心有餘悸。
“好!好!來人!將反賊屍首用石灰醃製起來,避免腐爛,快速送往京城!諸位先行治療傷口,休憩一番,中午本督設宴為諸位慶功!”
楊文嶽見到王琦的腦袋都被踩癟了,也就是王樸還算能夠辨認出來,便沒有讓人隻是送去首級,這樣送個全屍好歹也算是有所交代。
就算不是今後直屬的部將,大家供事一場,臨走之前也要款待一下這些將領,萬一以後再如此這般,顏麵上也說得過去。
王樸霸占代王府之後,酒肉都是應有儘有,每日都可享用,命廚子取來料理一番便可上桌,也不會射擊勞瑉傷財。
然後就是犒賞將士了,太子殿下規定,戰歿者撫恤二百兩銀子,重傷者可令一百兩銀子,不同程度輕傷者為二十至五兩,不曾參戰者亦可領取一兩銀子。
將領們的賞銀都需要向太子奏報,根據各自的戰功來賞賜,楊文嶽沒有預先撥發,大夥私下繳獲的銀子隻要上峰不予追查,都可以據為己有,數量太多無法掩蓋,那就要上繳了。
不過凡事參戰的將領幾乎都通過各自的親兵撈得夠本,最好的也能落袋五六千兩之多,像一開始就追擊王樸父子的李成棟與賀氏兄弟,都撈到不下萬兩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