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真發生這種慘劇,那遠在大明的某太子也愛莫能助,頂多為陣亡將士多插兩炷香而已。
“這是為何?”
朱傳齎認為天下的藩王都是平起平坐的,誰也不會比誰的身份高,憑什麼自己就要向後站?這完全就不合情理。
“沒辦法,福王皇叔公比您輩份高,且出錢更多!”
代王朱傳齎是皇叔,福王朱常洵可是皇叔公,跟隆慶皇帝,也就是甩鍋爹的爹是同輩人,不然當年也不會有曠日持久的國本之爭了。
受萬曆皇帝的寵愛,福王是超有錢的,應該屬於大明帝國的一檔藩王,可能拿出一半家當都比代王要多,所以人家財大氣粗,你就瞪眼沒轍。
“……這……福王皇叔公出錢幾何?”
一聽說是福王,朱傳齎就有些癟茄子了,福王的財力是他們心知肚明的,當年如此,眼下也是如此,朱傳齎自認為比不過,可還是要問出個究竟。
“還是等福王皇叔公到了,讓他跟您說吧。”
那得看過去的廠衛能抄出多少金銀珠寶了,不過最低也不能低於五十萬兩,不然等他們回來就要狠狠收拾一下這群吃裡扒外的狗腿子。
“……”
朱傳齎隻能暗自慨歎時運不濟,自己前腳剛到京城,福王後腳就來了,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
在這點上,他認為小太子也不敢說謊,若是朝廷真下了削藩的政令,天下藩王勢必會陸續抵京,屆時就熱鬨了。
朱傳齎是沒心情看熱鬨的,也沒時間看,因為抵京的藩王越多,挑地盤的情況就會越發激烈。
若是想要挑到好地盤,隻有兩個可能,其一就是要先出手,其二便是須多掏錢。
朱傳齎也清楚自己的那點財力遠不及福王、襄王、蜀王等人,若非率先抵京,恐怕最後就隻能去那些極寒之地了。
越往北越冷,這個淺顯的道理,朱傳齎還是明白的,那兩處藩屬之地雖有金礦,可不到迫不得已,他是不會選的。
要麼選距離大明本土最近的苦兀,要麼就選幅員遼闊的北美,其他兩處都是根本上不得台麵的地方。
而在苦兀與北美之間,朱傳齎也很難做出抉擇。
論麵積與氣溫,苦兀肯定都不如北美,唯一的優勢就是距離大明近而已,一旦有事,官軍可以在十天之內便馳援而至。
北美地盤甚大,大到一個藩王,甚至十多個藩王都可以輕鬆容納,大家還無須為了地盤而互相爭鬥。
隻是那裡與大明遠隔大洋,往返一次須一年之久,隻怕到了那裡,自己在有生之年都難以回到故土了。
這就跟被發配人跡罕至的地方沒多大區彆,不顧自己可以帶著家眷與兵士,多少能有些安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皇叔到了海外屬地,所有事宜都可與屬下幕僚商議運籌,朝廷隻負責保證海上運輸線的安危。若是皇叔求援,本宮自會懇請朝廷儘快派兵前去救助。除此之外,代國無須向朝廷繳納任何稅費,買賣物品皆可由雙方議價商定。皇叔想帶多少子瑉前去屬地都可以,隻要鄭芝龍的能夠運輸便可。”
藩王在海外的領地可以享受開朝、治軍、免稅的三大好處,這是在大明境內根本不可能擁有的待遇。
朝會能同意削藩,就是因為“養豬”太多,這些“豬”又很能吃,朝廷已經無力養下去了,才同意太子的提議。
削藩或稱移藩,本身就是有違祖製,於是就繞了一個圈,變成把藩王們都挪到海外去,這樣藩王既有裡子,又有麵子,還能減輕朝廷的負擔。
這些藩王就是大明對外擴張的爪牙,帝國版圖就很容易擴大了,雖然都是一切較為寒冷的地方,但隻要站住腳,那就可以一口一口的吃掉了。
話說回來,冷的地方也是地方,總比被辮子趕下海喂魚要強得多,南宋那幫渣渣跑路去呂宋,也比喂魚要好吧?
活著就有反攻回來的希望,人要是死了,那就徹底涼了,彆說希望,連失望的機會都不會有了。
隻要有一個藩王願意去庫頁島,《京師日報》就可以大張旗鼓地宣布收複失地了,這將是十多年來的首次勝利。
你彆管是怎麼獲勝的,反正這失地是收複了,某些小人生氣也沒用,難道敢當眾宣稱“奴爾乾都司”所屬的庫頁島不是大明國土不成?
某太子是需要一場勝利來鼓舞大明的軍瑉信心的,最好是死不了幾個人就能大獲全勝的勝利,出動五千人馬,足以達成戰略目標。
反攻庫頁島就是最好不過的戰役了,由於距離遙遠,即使辮子知道了也瞪眼沒轍,發兵庫頁島,光是路上行程就會超過一個月。
至於這麼渡過海峽,那就他們的事情了,過海之後也要麵臨陸上嚴陣以待的大明將士,要是辮子們執意過來送人頭,大家就可以笑納了。
“多謝殿下提醒,臣定當儘早抉擇!”
帶著五萬兩銀子加上兩萬石糧食去庫頁島的話,朱傳齎認為這個條件也是可以接受的。
在看過地區之後,他對庫頁島北部倒是比較中意一些,那裡能種田,還可以捕魚。
所轄麵積與山茜北部相當,比在大同城裡當一個有名無實的代王要順心多了。
喜歡明末黑太子請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