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淩晨夜襲失敗之後,張獻忠便下令炮擊襄陽城,叫城內守軍不得安寧,無法休息,好為天亮之後大軍攻城做好準備。
可守軍絲毫沒有示弱之意,遭到炮擊便開始予以猛烈還擊,由於義軍在羊祜山上沒有工事,非但沒有取得輝煌戰果,反而損失慘重。
各型火銃被守軍摧毀不下二十門之多,士卒更是死傷超過五百人,要不是八大王運氣上佳,便在炮戰中“香消玉損”了。
換俘是換俘,攻城是攻城,兩件事不能混為一談,張獻忠是想砍了這些俘虜來提振士氣的,不過既然能夠換回王尚禮等人,那就順水推舟好了。
丟掉穀城之後,這些官吏即使回到襄陽城內,被朝廷聞訊也要被下獄治罪,那便無需自己動手了,采用借刀殺人這招也不錯嘛!
“啟稟大帥,末將未能完成軍令,委實汗顏,還望大帥能給末將一千士卒,遣末將率部攻打襄陽城!”
前番王尚禮被守軍來了個甕中捉鱉,他可真是羞愧至極,現在又被八大王用穀城俘虜換回本陣,若不能立下戰功,那便是個十足的廢柴了。
“你部皆為馬卒,豈能用來攻城?額在給你戰馬千匹,命你與王定國一道在城北十裡出設防,用以抵禦官軍來襲,若是再生差池,提頭來見!”
王尚禮所部都是精騎,雖然沒了戰馬,可也不能用來攻城,正好俘獲了唐通所部的馬匹,索性都調撥給他使用好了。
在襄陽城北實施渡江任務的王定國麾下都是步卒,若是從穀城南下的官軍皆為馬卒,他們很難抵擋官軍的衝殺。
張獻忠思索一番,便給王定國派去了兩千步卒,加上王尚禮的部曲,有三千多步卒,一千左右的馬卒,總計四千餘人。
命其砍倒樹木,設置路障,再挖條壕溝,用以抵擋官軍精騎的衝殺,不然北部防線一垮,便要危及大軍本陣了。
見王尚禮領命走遠,張文秀才低聲問:“父帥,此人會不會……”
他懷疑王尚禮被朝廷收買,才會折戟襄陽城,直接導致八大王親手策劃的裡應外合之計付之東流。
張獻忠一擺手,捋著長須笑道:“尚禮追隨額征戰多年,額還是信得過滴!若是被俘便要砍了,額這大軍亦剩不下幾個娃哩!”
對於四個養子與手下的幾位大將,八大王對他們都是信任有加,根據就在於死在他們手裡的官兵不計其數,百姓另算,起事之後又殺了不少,洪承疇是不會輕易放過他們的。
當務之急是如何趕在洪賊大軍南下之前,儘快攻破襄陽城,這才是頭等大事。
張獻忠讓王尚禮與王定國在萬山與漢水之間的狹窄走廊設防,就是為了給大軍留有一定的預警時間。
襄陽城以南是羊祜山與峴山,這兩座山合起來呈海馬狀,而襄陽城就坐落在這隻“海馬”的後腦勺上。
“今日額大軍主攻城南與城東,拉開陣勢,不計傷亡,務必儘力拚殺!文秀主攻城南,化龍主攻城東,你二人各領四千士卒,不得有誤!”
隻有襄陽城東南的位置與漢水呈“幾”字灣,留有一大片地勢平坦的土地,麵積不下六七個襄陽城,可供大軍安營紮寨,順勢列陣,張獻忠便選擇在此對“獵物”發動總攻。
襄陽城西側倒是還有一塊空地,可以用來攻城,但考慮到西側可能出現的官軍援軍,張獻忠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若是王尚禮與王定國抵擋不住南下官軍的衝殺,令其衝到攻城部曲身後,那豈不等於腹背受敵了?
本著攻守有道的原則,八大王認為隻要獲悉官軍來援的消息,便讓大軍主力直接從峴山小道南下宜城。
否則一旦被洪賊大軍截斷退路,大軍本身又沒有舟船用以渡過漢水,屆時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了。
張獻忠命四子張可望率兩千人馬駐紮在峴山,一來用以見識峴山以南的情況,二來也是要確保退路暢通無阻,張可望可在山上養傷,想來那裡多半也不會有甚麼戰事。
“今額大軍破城在即,兩位將軍一身武藝,定可大顯身手,使額大軍如虎添翼!”
八大王喚來馬廷寶與徐起祚這兩位降將,就是要讓他們麾下的人馬作為炮灰,用來消耗城頭的火力,等到推進到護城河邊,再讓義軍主力強行渡過護城河,不然留著他們何用。
“是!末將遵令!”
在山裡殺了唐通的數千士卒,事到如今,這兩位降將也知道自己沒有退路了,隻能跟隨這位八大王取得富貴了,行與不行皆在今日了。
為了得以順利攻城,夜裡吃過大虧的義軍也打造了眾多器械,譬如木盾、楯車、雲梯、竹筏,將所能用到的物件幾乎都準備妥當了,簡陋倒是簡陋了些,但能用就行了。
既然夜裡來軟的不行,那就給守軍來硬的好了,任你襄陽城再固若磐石,今日義軍也要一戰而下,血洗此城。
在白沙洲起事時,八大王原有三萬兩千兵馬,攻占穀城損失數百,擊退羅岱付出代價相同,在山中伏擊唐通所部又折損了近千,隨後夜襲襄陽受挫,直接傷斃三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刨去長子張可望與次子張定國分兵帶走的六千人馬,以及先前與城內守軍炮戰和王定國渡江折損的兵力。八大王現有兵力兩萬,另有三千左右的穀城降卒。
其中,四千餘人被部署在城西用以防禦可能南下的洪賊大軍,張能奇率兩千人馬在峴山監視。
張文秀與張化龍各領四千士卒負責進攻襄陽城,餘下五千精兵皆在羊祜山上候命,由八大王親自指揮。
前番夜襲不成,因不諳此城守備情況,加之入夜放銃易傷己方士卒,如今天光大亮,便沒那麼顧忌了。
進入辰時,義軍便在城南與城西兩處平坦之地拉開陣勢,旌旗豎起數百麵,迎風招展,戰鼓齊鳴,猶如戰馬奔騰。
兩位降將的士卒被部署在了戰陣的最前列,馬廷寶追隨張文秀,負責進攻城東,徐起祚跟著張化龍,合力奪取城南。
由於城東是三向地勢最為平坦之處,義軍在此也就沒有之前的困擾了。
要是從羊祜山上往下推楯車,要麼被石頭卡住,要麼便失去控製,自行衝到護城河裡。
“弟兄們!給額上!殺入城內,銀子、女人儘可取之!”
自從在穀城投了義軍,又殺了唐通麾下的士卒之後,所有處於一線戰鬥位置的把總們也都明白了自己的處境,要麼像義軍一樣往前衝,要麼被義軍的督戰隊給砍了。
他們不敢回頭死磕由張文秀親兵所組成的督戰隊,就隻能帶著一群手下,推著笨拙的楯車,頂著從城頭襲來的銃彈,冒死發動進攻。
要想在城裡逍遙快活,就必須先行攻破眼前這座高大巍峨的城池,守軍的銃炮是第一道防線,護城河是第二道,城下才是第三道。
“三百步!”
“調整角度!”
“預備……放!”
守軍在城外三個方向都釘下了極多的樁子,就是方便用千裡鏡來目測敵我距離的,每隔五十步便是一排樁子,打仗時非常好用,至少對於丁亮所轄的迫擊炮部隊來說是這樣。
楊世恩見到城東與城南的賊軍極多,便意識到今日賊軍要實施鉗形攻勢了,立刻讓丁亮將迫擊炮營的主力——兩個連,調往薑名武那裡,給他留下一個連壓陣就行了。
城南不比城東,羊祜山就占據了半邊的空間,餘下一半才是平地。而城東全是平地,若是賊軍用大量楯車衝陣的話,沒有足夠的火力,根本就擋不住對方的強勢推進。
坑位都是早已挖好的,丁亮的部下過來直接將大鐵桶半埋在坑裡就行了,兩個連擁有二十四門迫擊炮,如果算上備用炮就是四十八門,齊射過去可是能轟得地動山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