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部瘡口還在不停的流血,傳來陣陣疼痛之感,待自己重整部曲,定要報此大仇,當下之急是如何向父帥交待。
張文秀在城東遭遇了守軍的頑抗,而在城南,張化龍與徐起祚的兩部人馬在楊世恩麵前,也沒討得半點便宜。
襄陽城的守將便是楊世恩,對城內郊外的地形自然了如指掌,明白守軍應該如何防範賊軍進攻。
城外被羊祜山占去了半邊,空地僅有一半,故而賊軍在此列陣與進攻並不能像城東那般順暢自如。
張化龍見到地形不太有利,倒是想跟自家的三將軍張文秀合兵,找到兩向守軍的薄弱之處下手。
可張文秀並沒有這個意向,城東地勢開闊,對大軍進攻極為有利,若是先攻破襄陽城,也是他自己跟副將王複臣的功勞,並不願意分給張化龍些許戰功。
張化龍隻得好好利用城南偏東的這塊空地,從這裡向城頭守軍發動進攻。
義軍在羊祜山上倒是可以往下衝,可一旦進攻受阻,想往回跑就沒那麼容易了。
下山容易,上山難,通過淩晨的炮擊,張化龍也知道守軍的火器非常厲害。
若是義軍首次進攻不能獲勝,從山腳跑到山頂,在此過程裡卻一直在挨轟,最後不會剩下幾個士卒了。
雖然空地不算太寬,可對於五千多義軍來說也夠用了,甚至可以大張旗鼓地橫向鋪開,但對攻城來說並沒有多大幫助。
義軍坐擁羊祜山,在山上發炮都沒占到便宜,到了平地上,再想魚肉城內的守軍就更不大可能了。
八大王的命令如此,洪賊又沒有火速回援,襄陽城就在義軍將士的眼皮底下,麵對龜縮成一團的守軍,也沒有不打的道理可講。
聽到東麵傳來的震天喊殺聲,張化龍便意識到張文秀那裡已經開打了,自己這邊當然不能了落後,否則傳到八大王那裡,好說不好聽。
眾將士都想著破城之後,好好的快活一場,隻是還有最後一道防線等待眾人去逾越,經過前兩番交戰,守軍也證明了自身實力,絕非是酒囊飯袋之輩。
但張化龍是不會因為顧慮重重而難以下定攻城的決心的,即使洪賊親自坐鎮襄陽城,也擋不住義軍如潮般的狂攻。
戰鼓擂過,令旗一揮,步卒們便在把總們的帶領下,推著楯車,扛著竹筏與雲梯,朝襄陽城衝了上去。
與張文秀不同,張化龍也不打算先讓徐起祚所率的降卒過去試探,既然打算破城,便要在開始階段便全力投入。
而且最好搶在張文秀前麵攻入城內,這樣才能讓八大王高看自己,想到這裡,張化龍便將自己這五千多人馬全都壓了上去。
在山上觀戰的張獻忠也不會變成全然賞景的看客,還是讓羊祜山上的銃手們向城內發炮,給予了力所能及的火力支援,同時分散守軍的兵力。
如此一來,守軍便要應付來自兩個方向,高度不同的立體化攻擊了。
與山上的義軍進行炮戰,便要暫時忽略掉衝過來的義軍步卒。
反之則會被動挨打,遭到羊祜山上義軍的持續炮擊。
這便是八大王的攻城之策,好讓義軍能夠儘快破城。
現在沒有來自穀城那邊的音訊,並不代俵洪賊未能得到襄陽城這邊的彙報。
一旦得到洪賊揮師南下的消息,義軍立刻便要收兵撤退,故而必須儘快破城才行。
若是打到半道,收到了洪賊大軍正在接近的報告,義軍就等於白白折損了數千兵馬了。
襄陽城未能攻克,還要在城外與處於兵力優勢的洪賊大軍進行決戰,這是不可能戰而勝之的。
張獻忠的想法便是速戰速決,必須趕在洪賊回援之前打下襄陽城,最不濟也要儘快跑路,留在原地就是等死了。
“轟……”
儘管炮火連天,不停的有士卒被從天而降的銃彈爆炸撂倒,一刻鐘的傷亡便達到四五百人之多。
張化龍所部將士仍舊義無反顧地前仆後繼,以較為鬆散的隊形,向看起來已經是朝不保夕的襄陽城發動猛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把總們說隻有跑得越快,才能躲過銃彈的攻擊,越是慢吞吞的推進,就越容易被來自城頭的銃彈打成兩截。
普通士卒都是文盲,鬥大的字都不認識一個,當然想不到深處去,隻要能聽明白把總說的,貌似有些道理,便會聽話地埋頭往前衝。
否則被身後的督戰隊見到,在背後給你一箭,到那時候,哪怕不想死也活不成了,那幫家夥可是專門收拾怯戰不前的士卒的。
在跑到距離城頭一百步之前,義軍將士便隻能被動挨打,隻有進入單兵武器的射程之內,才能張弓搭箭,施放鳥銃。
羊祜山上的義軍炮手倒是起了不小的作用,但對於平地上的步卒們來說,他們還是要麵對來自的城頭炮火阻擊。
此地不比穀城,守軍也不會輕易服軟乞降,不激戰一番便不可能儘取城內的金銀珠寶,豪宅美女。
迫擊炮營被楊世恩抽調了三分之二去援助固守城東的薑名武那裡,隻有一個連下轄的十二門炮提供火力支援。
對城外的賊軍來說,倒是遭遇的銃彈一下子少了不少,一個連再怎麼速射,也夠嗆達到全營的火力輸出水準。
縱使前前後後撂倒了差不多五百來人,還是無法有效遏製外麵的攻勢,很快賊軍便衝到了城下,大張旗鼓地豎起了雲梯,開始實施攀城。
“劉副營長,適才多謝你部相助,如今賊軍兵臨城下,免不了一番血戰,你部士卒先且退避一旁!”
楊世恩感謝剛才劉奔麾下的這個迫擊炮連的火力覆蓋,倒是殺傷了不少賊兵,可是對方還沒到傷筋動骨的地步,像一隻餓虎猛撲過來。
“協戎客氣了,此乃屬下份內之事,我炮營雖然不擅近戰,可也能為協戎排憂解難,早在京城接受訓練之時,太子殿下便傳授我等守城之法!”
劉奔跟營長丁亮等高級軍官都得到了某太子的言傳身教,總的來說,在防禦,特彆是守城時,迫擊炮彈就兩種用法,一種是炮射,一種是投擲。
在襄陽城裡趕製出來的炸藥包尚不清楚殺傷威力如何,但從在城頭觀察到的情況來判斷,倒是不比從京城帶來的同類銃彈小多少。
七八斤重的藥包,捆上幾百枚釘子,讓身強力壯的士卒投擲到城下,在賊兵中間爆炸,那就事半功倍了。
擔心劉奔忘記了這招,丁亮在去往薑名武部之前,還特意叮囑了一番,不論以何種方式,這些炸藥包都會有用武之地。
待劉奔用三言兩語概括完之後,楊世恩便大為欣喜,他正愁無法退敵,劉奔就獻上了一條妙計。
炸藥包的威力他是心知肚明的,可沒想到還能這樣使用,如今城下的賊兵多如白蟻,從城頭丟下,倒是能夠給予賊兵當頭棒喝。
“轟轟轟轟……”
用“當頭棒喝”來形容是輕的,對感覺己方幾乎快要獲勝的義軍將士們來說,這玩意不啻於晴天霹靂。
楊世恩下令一次投擲出五十個炸藥包,加之城南這裡的平地麵積比城東要少一半,義軍士卒的聚集密度比東邊高出不少。
藥包接連爆炸,便演變成了一場無法抵擋的災難了,連攻城所用的雲梯都被直接炸斷了,飛濺的鐵釘速度快到能夠嵌入木盾之中。
更為脆弱的人體當然淪為了標靶,很多輔兵連頭盔都沒有,就裹著個頭巾,被釘子打入腦袋,當時便會喪命……
喜歡明末黑太子請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