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屬報告羅岱,在距襄陽城十裡的位置發現叛軍人馬,兵力不下五千,不過僅有千餘馬卒,其餘皆為步卒。
鑒於洪少保給自己的首要任務是推進到襄陽城下,通知守軍將領,平叛大軍隨後便到,讓其繼續據守退敵,增加信心,鼓舞士氣。
羅岱便沒有要與麵前攔路的賊兵死打硬拚的意思,而是找了一出地勢較高的位置,眺望了一番,見到岸邊的位置有些破綻,才命令麾下將士沿漢水南岸衝殺過去。
之所以在岸邊沒有阻攔,就是因為八大王指派的將領王定國見到清晨渡江的小舟在襄樊水師的攔截下損失慘重,才放棄了在岸邊的防禦。
若是被官軍水師發現義軍在灘頭一帶設防,他們的戰艦靠近岸邊一頓炮擊,義軍真就是隻能挨打,雙方的火力輸出水準根本就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之前義軍已經被江麵上的戰艦好好的教訓一頓了,沒人再想觸這個黴頭,一天被人家教訓兩次,那全營上下都是記吃不記打的貨色了。
所以王定國的步卒防線距離岸邊最近也有近一裡的距離,這是較為安全的位置,餘下的空隙便由王尚禮所率的精騎進行機動防禦。
王定國想得也是很仔細的,他認為洪賊必然先派馬卒過來試探,他麾下缺少阻攔成群馬卒衝擊的虎蹲炮,便因地製宜,砍伐了許多樹木,放倒之後作為路障。
原本還想抓些周邊的百姓挖條深一些的壕溝,可是抓不到大致的數額,就幾百人而已,根本就無法在短時間內實現這一目標。
讓義軍士卒挖壕溝的話,等官軍衝殺過來,他們就沒力氣打仗了,所以改為砍樹,讓士卒躲在樹後麵,再用長槍對官軍馬卒進行刺殺。
王定國又想到光是靠樹木作為掩體的話,士卒們可能躲不開對方馬卒射來的箭矢,所以又讓士卒們在樹木後麵自行挖坑,挖好之後便跳進去,然後蓋上樹葉。
這樣一來可以遮陽,二來可以隱蔽,一舉兩得。
王定國在這條臨時搭建起來的防線上部署了一千步卒,然後將另外兩千多士卒分成了六隊人馬,一字排開,作為二道防線。
之間相聚半裡地,每隊約有三四百人左右,每名士卒都裝備了一根可以投擲出十丈以上的標槍,用以阻擊官軍馬卒推進。
根據王定國的設想,官軍馬卒想要硬衝這條防線,必定得損失上千人馬不可。
隻是他的對手羅岱雖勇,卻並不憨,在前線視察了一番之後,便找到了對方的薄弱環節。
而且羅岱還有了一個好幫手,那就是旗開得勝的襄樊水師晃晃悠悠又出來巡弋了……
襄陽知府王承曾已經接到了洪承疇所派的信使,用小舟駛抵襄陽碼頭送來的書信,便讓水師立刻出動去接應南下馳援的大軍前鋒。
若是還未曾碰頭,便先行尋覓賊軍渡江的小舟,一旦發現,務必擊沉,絕不能給賊軍進攻樊城創造的機會。
在見麵上執行任務的水師將領們很快便用千裡鏡看到了羅岱的人馬,可以通過將旗、軍旗來識彆對方的身份。
再者,這路南下的人馬數量雖然不少,但皆為馬卒,張逆再蠢,也不至於用精銳的馬卒前去攻城,他們也沒發現對方攜帶火銃等重型火器。
羅岱見到江麵上的戰艦,便讓親兵打出事先定好的信號彈,釋放之後,一會兒工夫,對方也有所表示,三枚信號彈騰空而起,算是核實無誤了。
這樣羅岱才敢讓馬卒靠近岸邊,否則己方直到對麵是襄樊水師,而對麵不知道己方身份,可是要被炮火誤傷的。
襄陽城就坐落在漢水南岸,對羅岱來說,從岸邊南下是最為便捷的路徑,隻是對麵的王尚禮並不打算讓羅岱輕而易舉地抵達襄陽城下。
眼下正是義軍攻城的關鍵時刻,守軍本就倚仗城高池深的襄陽城負隅頑抗,若是再得到這數千馬卒的支援,就更不可能向八大王投降了。
而且這是一個明顯的信號,馬卒先行,步卒隨後,說明洪承疇的大軍已然回師南下,距此隻恐不遠了,不論是攻城還是轉進,八大王都要做出迅速決斷。
一旦被官軍吸引在城下,又無法在短時間內攻占此城的話,義軍主力這兩萬人馬或將被洪賊大軍團團包圍在這片狹窄的地區,屆時真就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了。
王尚禮一邊拍飛騎向八大王稟報軍情,一邊遣人過去通知王定國的步卒向己方靠攏,不然僅憑自己這點馬卒,根本就攔不住這股來勢洶洶的官軍。
“弟兄們,官軍前來送死,給額上!”
形勢急轉直下,王尚禮明知對己部來說,岸邊是條不歸路,也要硬著頭皮往上頂。
八大王可是派了上萬兵馬在攻城,讓這些官軍馬卒從攻城的義軍背後殺出,一舉切斷退路的話,那這萬八義軍將士也就算是交代在城下了。
經此一戰,遭到重創的義軍便會一蹶不振,連同在山裡聚殲唐通所部的紅利都要連本帶利的吐出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王尚禮還清楚光是咬住這股官軍的尾巴還不行,必須儘量拖住他們南下,才能為攻城的義軍爭取到足夠的反應時間。
尤其是江麵上還有水師戰艦,務必要與官軍馬卒糾纏在一起,貼身近戰,這樣才能迫使戰艦投鼠忌器,不敢輕易發炮轟擊他們。
想定之後,王尚禮便帶著麾下的千餘馬卒朝著官軍隊列的中段衝殺過去,運氣好便可將其隊伍切成兩截,即便不行,也能短兵相接,錯鐙廝殺。
“撥轉馬頭,正麵禦敵!放敵騎入五十步!再射重箭阻攔!”
羅岱見到一路人馬從西北方向斜著向己部殺奔過來,便暗叫不妙,急忙高呼手下張弓搭箭,最好可以留出一片緩衝地帶,否則水師就無法辨認敵我了。
從襄陽方向傳來的炮聲依舊沒有消逝,說明賊軍還在大舉攻城,羅岱便不打算與前來截擊自己的這路賊軍大打出手。
能夠射退他們最好不過,若是真就用箭矢抵擋不住的話,為了確保整支隊伍不會被惡狗給咬死,那就隻能先行拚殺一番了。
在軍械齊備的情況下,每名馬卒均會攜帶兩個箭壺,輕箭與重箭各二十支,前者用來射無甲的流寇,後者的目標則是其中披甲的精銳。
對付眼前這些戰力看似不若的賊軍馬卒,自然要使用重箭,輕箭射出去,即使正中目標,除非能夠射到麵部,否則根本就傷不到對方的皮肉。
通常,要對付敵騎可用輕重箭相結合的方式,先用輕箭射兩個批次,若是能夠得手就算撿著了,等到敵騎進步五十步之內的距離,再換上重箭,取其性命。
帶隊的將領們考慮到還要假若箭矢不能退敵的話,還要用刀槍進行拚殺,所以不能耗儘馬卒的膂力,一般射三四輪之後,敵騎便近在咫尺,可以收弓出刀了。
羅岱選擇直接上重箭就是考慮到手下們的體力,跑了幾十裡的路,再在這裡跟賊軍打一次,若是打贏了,還要到城下給守軍解圍,眾人的體力自然要能省則省。
傳令之後,部曲很快沿江呈月牙形陣列,馬尾對江,碼頭朝岸,開始準備迎戰這股突如其來的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