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箭!”
馬卒將弓弦拉至極限,箭簇瞄向前上方,選擇拋射的方式脫手,這樣可以讓重箭達到最遠射程,但也就能射到五十步而已,再遠就沒有多大殺傷力了。
而且第一波箭雨由於射程最遠,耗費的動能最大,所以殺傷力也就最小,給賊軍造成的傷害其實是很有效的,比較像隔靴搔癢,除非射到麵部或者無甲兵。
最致命的就是收弓抽刀之前的那次,彼此相距不足二十步,力道十足的話,幾乎可以連甲帶人一並射穿,給賊軍所造成的戰鬥減員也是最多的。
從第一次放箭到雙方短兵相接之前,官軍也就能放三次而已,而且第一次隻能算是蒙射,戰獲遠遜於後兩次。
由於是拋射,還是極限射程,所以義軍這邊隻有零星的馬卒被放倒,大多數還是可以繼續策馬奔騰,繼續衝陣。
而第二次就有不少人被當場撂倒,直接被後麵同伴的坐騎踩踏成肉餅,但還坐在馬上的人那還顧得上彆人的性命。
等到快要看清對方五官之時,隨之而來的便是最為狠毒的一次箭雨。
官軍最外側馬卒施射的效果幾乎呈一道多束射線,將義軍最前方的一整排放倒了七八成。
直接折損了將近六七百人,算上被絆倒的馬卒,總數就高達近千人了,相當於是役義軍投入兵力的三分之一。
馮雙禮的很多部下還打算提前收弓抽刀,將對麵伸著脖子放箭的官兵斬於馬下,可是就差了幾步之遙,便直接被重箭射中,再無還手之力。
在如此近的距離,一旦被重箭打穿軀乾,就直接喪失了多半作戰能力,即便能夠繼續戰鬥,個人的體能與氣力也會大打折扣。
十刀不如一箭!
意思就是說被砍了十次,隻要不掉胳膊斷腿,僅僅是皮肉之傷,便沒什麼大礙,練武之人皮糙肉厚,瘡口沒有發生感染便不打緊。
但是隻要被箭矢射穿皮膚,那便要傷筋動骨,被穿透軀乾,就要傷及內臟,醫好了也是個殘廢了。
與東虜作戰,明軍便是害怕韃子的繞陣環射與兩翼迂回之術,一來可以切斷步卒後路,二來也是能夠逐漸削弱明軍的有生力量。
韃子的箭簇多半還塗了糞便,明軍士卒一旦中箭,瘡口極易發生感染,從而讓部曲大量減員,嚴重影響戰鬥力,這比被砍幾刀恐怕多了。
“隨額上!”
得益於親兵們的保駕護航,在折損了數名頂在前麵為馮雙禮抵擋箭雨的親兵之後,這位大將也終於得到了手刃敵兵的機會。
狹路相逢勇者勝,這時候再想跑路就沒意義了,前後左右都是人,你就是不想打也得打了,還得玩命打才行,不然對方就會直接置你於死地。
“持槍!”
隨著對麵傳來的一聲斷喝,義軍遇到的並不是常見的大刀而是丈餘長的長槍,橫亙在戰場上,幾乎讓官軍的防線跟刺蝟一般可怕。
長槍的作用是刺挑,所以尺寸通常都比長柄大刀還要長一截,長柄大刀也可以做到這麼長,但是就不好發力了。
在長槍兵處於靜止狀態時,長槍所帶來的傷害其實是由敵方士兵產生的,原理就跟飛機撞海麵是一樣的,速度越快,阻力就越大。
長槍兵並不需要刻意發力,隻要臂力和腰腹力量足夠,保證長槍處於水平狀態,對準來犯之敵就行了。
羅岱所部的長槍也是向劉國能借的,因為這廝此前是流寇,打造長槍遠比鍛造大刀容易得多。
除了刀盾兵與弓箭手,步卒幾乎人手一杆長槍,即便沒了槍頭,還能當長矛使,削短了還可以作為標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義軍這邊也有,但並非是馬卒的主戰兵器,所以遭遇官軍所持的武器,眾人頓時有些措手不及,沒等夠得著人家,自己就被長槍捅進身子裡了。
用長槍根本不需要什麼戰法,就是排成一排,端好姿勢了,守株待兔,等到對方衝上來的那一刻,身子前傾,手臂與腰腹都要瞬間繃緊,防止長槍脫手。
若是沒有刺中,或者附近敵人殺向自己,須立即鬆開槍杆,抽出腰刀來抵擋其攻勢,否則死抱著槍杆,最後要麼隻能宰掉一個敵人,要麼沒等殺敵,自己就被敵人給斬殺了。
首先衝上來的義軍馬卒的攻勢立刻戛然而止,因為根本就無法衝開官軍的長槍陣,有個彆的士卒倒是從空隙殺向對麵,但很快便被後排刺出的長槍給戳中。
“砍斷長槍!繼續衝陣!”
馮雙禮沒有被刺中,可部曲遭遇的情況就跟他中槍一樣令其惱火,就這麼對峙,又不能衝起來,己方可是會吃大虧的。
隨著義軍馬卒一批接一批的衝殺上來,前仆後繼,前排硬闖,加上後排放箭,才讓對麵的官軍陣腳開始徐徐後撤,傷亡也隨之陡然攀升。
但如此死打硬拚,義軍所折損的兵力更加恐怖,沒等殺到羅岱大纛旗附近,馮雙禮的兵馬便僅存一半了,餘下要麼已然戰死,要麼已經受傷。
“穩住陣腳!不可輕動!結陣製勝!”
能夠給予賊軍大量殺傷,己方陣線在衝擊下後撤了不足十步,已然算是初獲成功,在欣喜之餘,羅岱急忙高聲呼喊,真時候要是發生慌亂,真就是滿盤皆輸。
“名旺!君用!從左右兩側迂回包抄!務必殲滅山丘上的官軍火器!”
“末將得令!”
兩人各領親兵先撤至後排,旋即帶著兩三百人馬繞開官軍的正麵防線,從兩肋斜刺過去。
“來的正好!弟兄們原地不動,速射賊兵!擒殺敵將,論功行賞!”
劉子安在山頭上將羅岱所用的戰術看得清清楚楚,也不枉族兄劉國能用兩千馬卒給他交了學費,可以現學現賣了。
當麵之敵的數量與劉子安所部人馬相差無幾,如此近的距離,光憑放箭是不可能完全阻敵推進的,馬卒一旦衝起來,速度是相當迅猛的。
官軍士卒隻是射了一次,便要舉槍拚殺了,但敵騎靈活啟動,沒有死打硬拚,而是不斷尋覓防線的破綻,從縫隙之中溜過。
很快便與楊世恩的手下接戰了,一千官兵打五六百賊兵,在兵力上並非出於絕對優勢,更不能速戰速決。
“馬卒準備!鳥銃瞄準!賊兵靠近便可開火!”
丁亮沒有讓炮營的馬卒衝過去,那樣就敵我難分了,而是等著賊兵被殺退,讓馬卒上去掩殺。
劉子安與楊世恩的馬卒也不敢刻意靠近炮營這裡,就是害怕被鳥銃給誤傷到,麵對麵施射的話,一縷青煙就是一條人命。
炮手們早就放棄了開炮,全連一百多士兵,除了馬卒之外,全部持槍列陣,鳥銃上刺刀,實施三段及戰術,左右兩側皆由馬卒掩護。
喜歡明末黑太子請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