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明白自己是在口是心非,但也是迫不得已之舉,眼前這個小崽子年紀雖小,卻行事雷厲,絲毫不念及宗室之情,福王朱常洵在心裡已經將其與白眼狼等同了。
現在隻是一隻小白眼狼,可威脅仍然不可小覷,稍有不慎便會悔之晚矣,加之其他藩王全都是隨風倒的牆頭草,朱常洵也隻能選擇暫時虛與委蛇了,等挺過這陣子再說。
“福王皇叔公所言不錯,我大明之所以有當下之局勢,原因諸多。其中有一條,那便是疆土不夠大,若是擁有南洋糧倉,由何愁中原受災難以賑濟?今受限於荷蘭與西班牙兩國之威脅,我大明暫時無法向南拓展領土,他日必定要改變當今之態勢。”
如果海戰無法戰勝這兩個西歐來的強盜,那麼即使吞下南洋,往後也得被打得再吐出來不可。
更何況眼下海戰還要倚仗鄭老屁的艦隊,朝廷的艦隊更本就不具備遠洋作戰的能力,十年之內都沒辦法實現這個目標。
一艘標準的夾板船,也就是排水量在兩三百噸的西式蓋倫戰艦,估算造價五萬兩銀子,一百艘就是五百萬兩。
投資成本倒是不多,但朝廷急缺大量富有遠航與海戰經驗的水手,即使造出遠洋戰艦,短時間內也無法具備遠洋作戰能力。
到頭來還要指望鄭老屁幫忙,以當下朝廷水師的戰鬥力,隻能在瓊州附近海域給鄭家艦隊打打下手而已。
理論上隻要占領安南或者呂宋其中一地,將一個產糧地據為己有,那麼中原的饑荒便可以得到大幅度的緩解。
問題在於,第一,朝廷沒有遠洋艦隊,進攻呂宋幾乎全要仰仗鄭老屁。第二,陸軍主力都被拖在主要戰區,要麼防備辮子,要麼正在剿寇,根本無力南下。
某太子是憋得實在沒辦法了,就隻能出動大明最具重磅級的武器——諸多藩王,給朝廷排憂解難了。
將這些“豬”從“豬圈”裡遷走,可以大幅度地減輕朝廷的供給壓力,也起到一定程度的牽製作用,分散皇太雞的注意力。
糧食還需要積攢,流寇還得繼續進剿,在搞定這兩件事情之前,沒有其他主角自帶的勝利光環,對辮子野戰就不可能打贏。
某太子估計皇太雞對轄區進行總動員的話,辮子的總兵力可以達到二十至二十五萬之多。
而明軍機動兵力必須達到三十萬以上,才能做到不輸,這還得是在裝備大量的先進武器的前提下,否則野戰還得被對麵打跪。
如今軍餉是有了,武器裝備正在緊鑼密鼓的加緊生產,糧食還得攢個兩年,所以眼下大明帝國的戰略就是堅決的龜縮防禦,儘量避免有生力量在野戰時被辮子聚殲。
至於能否挺過這兩年,隻有天知道……
“本宮也非對宗室嚴苛,從今往後,隻要諸位藩王同意,就藩於海外的藩王隻要事先征得對方同意,可以隨意前往其他藩王封地居住,無需請示朝廷同意。像潞王、周王、崇王、福王的封地靠近北極,冬季便可前往惠王、襄王、秦王的熱帶封地避寒,食宿費須自理。”
你們可以南下度假,但藩國的子瑉必須留在自己的封地裡,不然人就都跑沒了,等於那麼大的地盤最後白白便宜了沙俄。
在擺脫了黃金家族的統治之後,自伊凡雷帝以來,沙俄對外擴張,尤其是向東進攻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某太子相信此時的沙俄已經將自己的熊爪伸到了貝加爾湖一帶,往西全部已經淪為了沙俄的勢力範圍。
沙俄在當地的駐軍兵力大概在三千到五千,絕大部分都是哥薩克騎兵,這是一支野戰能力極強,而且悍不畏死的雇傭軍。
這些來自黑海沿岸地區的哥薩克不但身強體壯,而且吃苦耐勞,不畏嚴寒,由於長期與奧斯曼帝國的部隊交鋒,大多都極富戰鬥經驗。
在得到了新雇主的火槍之後,本身就坐擁頓河馬的草原哥薩克騎兵更是如虎添翼,野戰突擊能力更是在遠東地區所向披靡。
頓河馬兼具大胡子馬的衝刺能力與檬古馬的抗寒能力,是在非熱帶及帶熱帶地區作戰的騎兵的不二之選。
無論是喀爾喀檬古還是盤踞在黑水以北的北山女真,都遠遠不是驍勇善戰的哥薩克騎兵的對手。
人、馬、槍這三方麵均勝出對手一籌,除非遭遇了皇太極的主力部隊,否則三千哥薩克騎兵便可以橫掃喀爾喀檬古了。
喀爾喀檬古最後沒有被哥薩克所消滅並不在於自身實力有多麼強大,而在於沙俄帝國一心想要征服西伯利亞,將帝國領土直接拓展到原先的三四倍。
比起得到上千平方公裡的領土,在一片荒蕪的檬古高原上追逐失魂落魄的韃靼人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某太子知道藩國的這些炮灰遠遠不是哥薩克的對手,但自己也能調派三五千人前去助戰。
以當下沙俄的軍事投送能力,能夠抵達西太平洋沿岸的哥薩克應該不會超過一千人,要是一萬打一千再打不贏的話,那就可以滾去北美拿印第安人練手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如此一來,在西伯利亞地區,就會上演沙俄、大明、辮子的新版“三國演義”!
沙俄的兵鋒最盛,大明的人馬最多,辮子距離戰區最近,究竟鹿死誰手還很難說。
有一點可以確定,依靠鄭家艦隊的遠洋運輸能力,己方至少可以保住在苦兀島的地盤。
考慮到今年抵達西太平洋沿岸地區的藩國百姓不會很多,那麼僅僅掌握住沿海地帶的定居點也是可以接受的。
越往內陸拓展就越危險,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這就要看幾個藩王以後如何抉擇了。
“殿下英明!”
崇王是不願意常年都呆在天寒地凍的堪察加半島的,若是能在冬季南下南洋地區避寒,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也好順勢看看那裡的熱帶風情,享受碧海藍天的美麗景致,至於食宿費用,那都是小菜一碟,不足掛齒。
“殿下體恤臣等,臣等感激涕零!”
周王自然對如此決定也極其支持的,年紀一大,到了冬天就會腿疼,若是能到南洋藩國呆上半年,就能避開寒冬臘月了,待春暖花開再行返回藩國亦不遲。
徽王、潞王、福王,乃至代王和晉王都一致覺得小太子的決定是非常的明智的,具體的避寒地他們倒是不挑,隻要能給找個落腳點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