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烤串、鹵肉飯、鐵板燒、牛肉拉麵等一乾尋常東西,就能把一群弟弟妹妹們吃得溝滿壕平,身子又胖成豬的趨勢。
一頓飯二三兩銀子,就能讓包括幾位姨娘在內的一家人吃得很好,而且花樣繁多,很多菜肴都是聞所未聞過的,這是之前不敢想的事情。
甩鍋爹明知道自己沒錢,嘴裡還嚷嚷著節儉吃素,到頭來搞個“套娃”,弄一桌子菜,簡直就是“窮擺譜”。
在剔除掉後邸的諸多蛀蟲之後,一切花銷都變得較為透明了,這樣一來,後邸的支應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但是效率與實惠卻更上一層樓了。
考慮到宮城裡還躺著一位爺,如此鼓羅嘈雜,難免有失禮數,便將婚禮的舉辦地點設在了太液池那邊,變成了露天婚禮,不過正好可以“天地為證”。
婚禮現場已經張燈結彩,被布置得喜氣洋洋,到處都是用大紅色的綢子所纏繞的樹木,地麵上也鋪上了紅地毯,晃得某太子都有些眼暈。
作為新郎新娘的“衣食父母”,漂亮親媽與一眾姨娘也如約出席,一群後妃們也不想搶了當事人的風頭,而且自己的夫君還不省人事,便事先約好,都身著粉色的吉服。
由於是集體婚禮,即便是分批進行,第一批參與者的數量也有兩百二十二對新人,寓意好事成雙,看熱鬨的更是裡三層外三層,圍得水泄不通。
新郎新娘的婚服都是用大紅緞子量身定做的,開始還想用絲綢,不過經過清點發現總數不太夠,就改用緞子了,但做工並不遜於市麵上的同類產品。
新娘都穿著衣身裝飾有雲肩、通袖襴、膝襴紋樣的大紅紵絲麒麟通袖袍,腳上踩著新穎的短款皮質高跟鞋,頭部則被絲綢蓋頭所掩,隻能跟被新郎牽著慢慢走到指定位置。
“良辰已到,婚禮正式開始!請新郎新娘各就各位!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
到了正午十二點,婚禮如期進行,由於高級內侍都成了新郎,某太子便彆出心裁地有情了禮部尚書馮銓擔任司儀。
給太監主持婚禮,彆說大明,就算是自秦朝以來,這還是頭一次,馮銓不敢得罪太子爺,隻得硬著頭皮接下了這差事。
某太子本想讓自己的準嶽父薛國觀來主持,不過禮部尚書不用白不用,閒著也是閒著,更何況人家就是專業乾這個的。
作為朝廷正二品大員的禮部尚書,光是月俸就高達二百二十兩銀子,冰雪聰明的某太子可是不能讓這筆錢白花了……
隻要馮銓還是禮部尚書,往後這種事就全權委托給他了,即便禮部尚書換人了,那繼任者也得接下這個活計才行,本朝就要有本朝的特色。
“本宮代俵後邸,恭賀諸位喜結連理,希望諸位可以相濡以沫,白頭偕老。此等禮物略表心意,請新郎為新娘戴上吧!”
漂亮親媽言語不多,但也給了實際好處,作為“娘家人”,就是贈送每位新娘一對玉鐲,品質各有不同,新郎職位越高,新娘得到的鐲子自然就越值錢。
周皇後起初對長子居然想要給內侍們舉辦婚禮是持抵觸情緒的,不過考慮到當下的時局,加之長子的勸說,也就勉強同意了。
但感受到現場熱烈的氛圍,以及眾人洋溢的笑臉,也衷心希望每對伉儷能夠美滿幸福,尤其是作為女人,心裡多多少少也同情眼前的新娘。
若不是家道不好,誰會把自己的心肝寶貝送到宮裡來當差,給這些人結婚談不上功德無量,但終究也算做了件好事吧,往後好歹能夠互相照應,有個依托,不會孤苦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新郎給新娘戴玉鐲的時候,下麵都有人給托著托盤做鋪墊,這樣即便鐲子忽然脫手,也不至於掉在地上被摔碎,“碎碎平安”倒是好聽,但這事最好不要“碎”。
手鐲戴上去都很合適,因為是先行量過新娘的手腕尺寸的,今天就是走個過場,正所謂心誠則靈,隻要禮數場麵到了,那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七部尚書、侍郎,以及都察院、大理寺、翰林院,凡是夠級彆的官員,包括參將以上級彆的武將都被請來觀禮,好處就是能夠白吃白喝。
看在某太子的麵子上,儘管昨天累得夠嗆,今天也沒人敢不來。更何況沒人傻到一次得罪這麼多位高權重的太監,那可真是吃不了兜著走了。
給太監結婚時某太子的主意,後妃們都到場恭賀了,再說人家這輩子就這麼一次,誰要是不開眼,那就說明真的是乾夠了,打算提前返鄉了……
某太子已經規定了,大員們是不需要隨禮的,來了刷個臉就足夠了,而且婚禮飯菜的標準很高,尤其是款待大員們的幾桌,堪比招待藩王,誰心裡不痛快,完全可以吃回來。
“今天是諸位新人的大喜的日子,本宮祝願諸位百年好合早生貴子就算了,過繼幾個還差不多),一眾來賓吃好喝好!”
某太子舉杯之後,所有喜結連理的夫妻都要回敬,然後一群人就可以大吃大喝了,尤其是武將們,他們就是來蹭飯的,好不容易逮到一次機會,必須吃到起不來為止。
今天風和日麗,隻有徐徐微風拂麵,在戶外擺桌吃喝正好合適,而且地方夠大,還不會感到悶熱。
禦廚們所用的移動灶台就停在附近,能夠把熱菜炒好之後就能立刻上桌,免去了小內侍們從尚膳監跑腿之苦。
有了太子的恩準,一群為臣武將就開始地推杯換盞起來,尤其是要給新郎敬酒,這些夠級彆的內侍全都是太子爺跟前的紅人,可是要陪好才行。
由於沒有自家人,來賓全都是朝廷的官員以及後邸同僚,所以總供也沒幾桌,新郎一桌陪酒一杯也不會喝多。
喝多也無傷大雅,反正入洞房之後……
喜歡明末黑太子請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