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逆子的臣子占了六成以上,而“自己人”卻隻有差不多二十位而已,己方明顯處於人數劣勢。
而且支持這個逆子的武將居多,也就意味著除了勇衛營之外,自己已經失去了對京城周邊軍隊的控製。
沒辦法,出於無奈,崇禎隻好以身試險,用天子的身份來警告與這逆子狼狽為奸的逆臣,誰敢對自己不恭,便是犯上作亂。
“臣等恭請陛下移駕南都!”
薛國觀首先跪倒在地,帶頭勸退崇禎皇帝,有了這個作為投名狀,隻要自己的準女婿坐穩位置,往後自己的位置便穩如泰山了,自己也將成為太子的“老泰山”了。
“臣等恭請陛下移駕南都!”
“臣等恭請陛下移駕南都!”
“臣等恭請陛下移駕南都……”
首輔這麼一帶頭,其他選擇投靠太子的臣子也紛紛跪倒在地,開始規勸皇帝,一時間皇極殿內反複回蕩著“移駕南都”之聲。
“爾等……真是大逆不道!朕乃天子!豈容爾等胡作非為!爾等不知此舉可是犯上作亂?”
崇禎萬萬沒想到首輔薛國觀能帶著一群臣子對自己無禮,居然堂而皇之地要求自己移駕南都。
自己如若答應了眼前諸多逆臣之要求,跟被廢黜了又有何區彆?往後作為皇帝,還如何號令天下?
怎麼自己昏迷了白天之後,如此多的朝臣便被這個逆子所蠱惑了?他們到底得到了甚子好處,會對逆子死心塌地?
“臣等支持殿下,便是穩固‘國本’。陛下廢黜太子,便是動瑤‘國本’。臣等皆以為殿下之舉措可中興大明,還望陛下移駕南都自省過失!”
當年神宗皇帝欲立鄭貴妃之子朱常洵為太子,而爆發了曠日持久的“國本之爭”,如今崇禎皇帝仍然打算這麼乾,那便是利令智昏了。
雖然與神宗皇帝出發點截然不同,但廢長立幼之道萬不可取,而且太子的能力明顯強於其他皇子,甚至比皇帝本人還要厲害,這就更不能動瑤“國本”了。
薛國觀請皇帝去南都自省過失,字裡行間就是在指責崇禎的過錯是非常嚴重的,其錯誤甚至比神宗皇帝的錯誤程度還要嚴重得多。
神宗那時候起碼基本上算是國泰瑉安,如今邊關可是戰火連天,關內的流寇正在肆虐,這時候還想動瑤“國本”,皇帝真是喪心病狂了……
“混帳!朕乃天子,爾乃人臣!作為首輔,豈能助紂為虐?對朕之家事妄加評價?”
崇禎氣得不由破口大罵起來,他有什麼過失?他的過失還不是被這逆子給氣的?不然一切都會照常。
“陛下家事便是天下之大事也!陛下不願自省,臣等作為臣子,自然責無旁貸!”
薛國觀說的可是理直氣壯,一點都沒有怯懦。不管什麼時候,一旦涉及到“國本之爭”,那任何臣子都有發言權,而且必須以保護太子為根本,抨擊皇帝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你……妄為人臣!朕現在就罷免你這首輔!來人!將薛國觀拖出去杖責!”
崇禎從來就沒見過這麼膽大妄為的首輔,居然要幫著逆子將他這個皇帝攆到南都去,隻能祭出罷免加杖責的辦法來收拾首輔了。
“爾等為何遲遲不動?難道亦想抗命不尊?”
可是在皇帝說完之後,身強體壯的大漢將軍就跟沒聽見一樣,依然戳在原地,好像就是一群擺設一般。
“父皇,兒臣說父皇儘失人心,父皇還不信,如今在大殿之上,還有幾個人會聽父皇的話?”
某太子麵帶冷笑,開始奚落這位已經喪失掉統治權力的昏庸皇帝,非等撞了南牆,才知道大勢已去。
“反了!反了!爾等都欲與這逆子造返不成?”
崇禎眼睜睜地看著一群人都向著逆子說話,不知道在皇極殿自己還能相信誰。
“臣等僅僅希望陛下移駕南都!”
薛國觀還是那套說辭,但身後有這麼多人支持,他也就變得有恃無恐了。
“群臣隻是為了大明江山社稷著想,哪裡牽扯到造返?若父皇認為群臣支持兒臣便是造返,那光宗爺爺的皇位便是造返得來的了,豈不荒唐至極?”
甩鍋爹這麼說等於無形中在逼迫群臣向自己靠攏,他的這種威懾起到了反作用效果,這是他絕對想不到的。
“你……混帳!你這逆子敢說朕父皇之位是造返得來的?該當何罪?”
一個不聽話的首輔加上一個企圖謀朝篡位的太子,崇禎算上遇上“好時候”了,事情變得愈發不可收拾了。
“兒臣可沒說,是父皇說的!支持太子便是造返,光宗爺爺當年也是當朝太子!神宗爺爺欲廢長立幼,動瑤國本!”
某太子可是要把這位二貨皇帝給帶進溝裡去,說到最後,看誰先把誰給繞暈。
“情況不同!不可一概而論!你這逆子還想將兩件事混為一談!還汙蔑神宗皇帝動瑤國本,著實可惡至極!朕將你貶為庶民都是輕了,應當現在賜死你這逆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崇禎雖然怒火中燒,氣急敗壞,可還是分得清兩件事的差彆的,暫時還沒被這個逆子給弄得頭昏腦脹。
“兒臣想法設法要拯救大明,父皇卻千方百計欲置兒臣於死地,真不愧是‘千古一帝’啊~!”
照這個節奏折騰下去的話,說不定用不了五年,大明就被這隻二貨皇帝給折騰垮了,可是能樂壞了關外的皇太雞。
“大明是朕的!朕不需要你這逆子拯救朕的大明!”
這逆子彆的本事沒有,氣人的本事是與日俱增,尤其是打著拯救大明的幌子來謀朝篡位,崇禎越想這事,自己心裡就越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