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都開始懊惱起來,適才說話沒留神,怎麼就被這逆子給斷章取義了呢?實在是太不應該了呀!
“父皇,您不願意見到兒臣,等移駕南都,不就見不到兒臣了麼?您看這樣不是兩全其美了麼?”
你見我煩,我見你更煩,與其天天見麵,父子互懟,莫不如天南地北,一人守一攤多好呀!
“之前東虜逼朕!流寇逼朕!如今你這逆子逼朕!文臣武將逼朕!都要將朕從京城趕走!好!好!好!朕今天便隨如爾等所願,大伴,筆墨伺候!”
在盛怒之下,崇禎也不讓王承恩擬旨了,他親自寫了一份聖旨,簽字之後蓋上玉璽,等到內閣貼條之後,向群臣宣讀,便是大功告成了。
“你這逆子城府頗深,心計極多,今番朕算是領教了。朕也非薄情寡恩之人,朕封你這逆子為攝政王,今後總領江北之事,朕再也不管不問了,你往後好自為之!”
前往南都之後,崇禎明白自己對北方戰事算是鞭長莫及了,與其自行管理,莫不如直接交給這個逆子,他愛管就讓他去管好了。
名不正則言不順,既然還要讓逆子在京城號令文武百官,光有太子的頭銜還不夠,崇禎又給逆子加了攝政王頭銜,算是以退為進,等他乾不好,自己再卷土重來。
崇禎心裡還有一個小算盤,那就是暗中學習這個逆子的治國之道。北地用什麼策略,南方便學什麼,加之江南又沒有被戰火波及到,推行新政定會事半功倍。
經過數年努力,南北的經濟差距會愈發明顯,屆時自己手裡有了充足的銀子,再收拾這個不聽話的逆子,便容易許多了。
“父皇,這……兒臣年紀尚小,便成了攝政王,慚愧之至!”
攝政王這頭銜真是意外之喜,算得上是從天而降,要是自己比多爾袞搶先一步成為攝政王,那麼說不定還可以扭轉乾坤。
此非辮子所創,王莽王大爺就當過這個差事,隻不過老王頭屬於橫插一杠子的外戚,某太子貌似可是甩鍋爹的血脈,雖然智商相差萬裡……
但二貨皇帝突然來了這麼一手,讓某太子都感到措手不及,難道是之前的電擊療法現在才起作用?
這貨學會反套路了?
真是不可思議啊~!
“哼哼!慚愧?隻怕口是心非吧?這下朕如你所願了,可有三點,你必須答應。其一,我大明王師血戰遼東二十年,至今耗費巨大,戰歿者甚多。你切不可對東虜割地、賠款、和親,更不能承認東虜建國。其二,江南各地每歲將送五百萬石糧食與五百萬兩銀子,餘下部分你需自行籌措,朕不會多出片刻。其三,除這一千萬兩銀子之外,餘下藩王家財,朕與你均分,用以補充內帑。上述三點,你可有異議?”
由於崇禎還是皇帝,故而哪怕這逆子與東虜私下議和,他都要被千夫所指,必須提前跟他叮囑一番,免得屆時自己再被江南東林搞得措手不及。
崇禎也並非心裡沒數,大致估算過江南的錢糧繳納數額,能夠拿出說出來的這部分就算是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再高一些其實也行,但也要給這逆子一個教訓才是。
藩王還沒有全部移往海外,還有不少藩王尚未抵京,將於經抄沒出來的家當便是如此之大,那麼崇禎也不打算放過餘下的部分,起碼可以再行充實內帑五六百萬兩銀子。
有了這筆錢,連說話的底氣都足了很多,可見作為皇帝,一不可以無權,二不可以無錢,隻有權錢都掌握,才能馴服文臣武將。
即便暫時收上來的稅費沒有這麼多,同時養活不了南北兩個朝廷,也能用內帑的銀子先把窟窿堵住。
“兒臣謹遵父皇聖裁!”
對於叮囑的內容,某太子還是可以接受的,尤其是錢糧部分,隻是具體的分管地盤就要商議一番了。
“朕自行管理南直、浙茳、福健、江茜、廣崠、廣茜、貴州、芸南等八地,你代管遼東、北直、山茜、陝茜、山棟、河楠、湖廣、泗川等八地,莫說朕以大欺小,占你便宜!”
崇禎想過,湖廣與泗川都變成了戰場的話,自己管理起來也頗為吃力,尤其是率軍作戰的孫傳庭和洪承疇還不聽自己的命令,便當作添頭丟給這個逆子了。
“父皇英明,兒臣對此並無異議!”
要是沒有湖廣與泗川,那每年僅僅得到五百萬石糧食與五百萬兩銀子就絕對不行了,不過得到了這兩個較為富庶的產糧地,姑且還可以接受。
山棟有金礦還能曬鹽,陝茜有油、煤、金這三寶,山茜有取之不儘的煤,就是人口很多的河楠較慘,除了移走災瑉,基本上沒有其他出路了。
等山棟、陝茜、山茜能夠安穩下來,無須朝廷賑濟,這樣負擔便會大大減輕了,說不定每天還能淨賺一些銀子,為戶部增收。
安穩北方以湖廣為先,以河楠為重,隻要能夠儘快剿滅,或者重創羅汝才與張獻忠這兩大團夥,即便快遞李哥竄入河楠,他也蹦達不起來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那個……嗯……飛艇!朕從內帑拿出三十萬兩銀子,為勇衛營添置二十艘!”
大致分完家之後,鑒於這個逆子拉攏了大多數將領,為了保全自己,崇禎也難得的自掏腰包,送給黃得功二十艘飛艇,算是籠絡住勇衛營的一種手段。
“父皇英明,隻是飛艇尚在完善階段,最早也得在明年才能批量投產,父皇可是同意預定?”
某太子可不敢說免單,都孝敬甩鍋爹一千萬兩銀子了,再孝敬的話,那真就得賠死了,更何況父子連地盤都分好了,也不差這三十萬兩銀子了。
“預定?好吧!那便如此吧!”
這下有了一大筆進項,崇禎也難得地闊綽了一把,三十萬兩銀子購買飛艇,放在之前是令他不敢相信的事情。
不過買不到現貨,多多少少還是讓崇禎感到有些失望,即便飛艇暫時還不具備作戰能力,他也打算將其運到江南去炫耀一下武力。
“兒臣定會讓科學院抓緊研發,爭取早日列裝我大明王師,父皇的勇衛營自然是優先被列裝!”
彆說勇衛營,就算東宮衛隊都在排隊等著呢,整個大明,乃至全世界,就這兩艘造好的飛艇。
有了黃得功的勇衛營為甩鍋爹以及姨娘們保駕護航,一路上便能高枕無憂了,往後起碼可以安穩地呆在南都。
隻要勇衛營不參加剿寇戰鬥,那麼甩鍋爹的手頭就可以一直擁有一支戰鬥力很強的武裝力量,加上原本的南都守軍,任何敵軍想要威脅南都都不大可能。
在首輔薛國觀與次輔吳甡相繼簽批貼條之後,便當眾宣讀了這份聖旨,與會的文臣武將聽得一清二楚,也明白了皇帝去意已決,他們總算可以不用繼續熬夜了。
“退朝吧!”
這朝會開的,直接把自己給開到了南都,敲定了一係列事情的崇禎在百感交集之餘,還是顯得不太高興,一甩袖袍,頭都不回就往後邸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