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逆子姑且算是經營有方,生財有道,還給自己介紹了不少大生意可做,但大明終究不能像趙宋那般闊綽,處處支應均要精打細算才行。
照逆子這個收拾東虜的戰略,隻怕每年都要投入一千五百萬兩銀子的軍費,二十年便是三億兩之多,這讓捉襟見肘的朝廷情何以堪?
“父皇,遼東戰事已持續二十年之久,王師每每損兵折將,即便按照每年五百萬兩銀子計算,也已然耗資一億兩之多,加之軍械、糧草方麵的支應,實際花銷隻恐遠超於此數額。然而隨著東虜的屢戰屢勝,戰線一直被其向南壓縮,當下已至錦州一帶。兒臣以為皇太雞今夏未能奪取錦州,明春必定卷土重來,未來兩三年,大明都將與東虜拚死爭奪錦州地區。故而在朝廷尚未平定南方叛亂之前,都須處於防禦態勢,這是無法改變的情況。縱覽過往,為何朝廷屢次力圖收複遼東,卻事與願違,卻叫東虜得逞?究其原因,便是沒有製定出符合實際的戰略戰術,更不了解敵情,導致王師在戰場上屢戰屢敗,處處受製餘人,被動挨打。以薩爾滸之役為例,王師兵力方才十萬,刨去吃空餉的部分,實際兵力不過八萬,而老酋手中卻集結了不下六萬人馬,王師在兵力上並非出於絕對優勢。而薩爾滸一帶皆為山地,更容易遭遇伏擊,王師非但行動不便,更被分成了四路進發,各路協同不一,戰術迥異,主將各懷心思,又怎能實現分進合擊之目的?加之王師士卒平時疏於訓練,軍械已然老舊,戰時又貪生怕死,不善硬仗,遭遇強敵便潰不成軍,被東虜殺得一敗塗地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當下東虜已擁有紅夷大炮上百門,各型其他火炮上千門,總兵力不下十五萬,總動員之後,兵力不會低於二十萬。王師在未裝備先進武器且兵力超過四十萬之前,又如何能夠戰而勝之?在兒臣看來,隻有朝廷準備妥當,王師集結完畢,方能出動出擊。換言之,我方必須有勇、有謀、有所準備,方能克敵、製勝、收複遼東!當下應以重點防禦錦州為首要任務,錦州若失,則寧遠與山海關都將直接遭到東虜威脅。待挺過最近三年之後,王師剿滅肆虐南方的流寇,主力調至遼西一線,便一路沿海岸線向北徐徐推進,利用鄭家船隊的補給能力,摧毀沿岸的東虜城鎮良田。另一路則收複東虜不便隨時支援的遼東半島南部地區,隨後以此地為跳板,向整個半島地區挺進。”
總而言之就是急功近利要不得,這時候追求一蹴而就的結果就是滿盤皆輸,明軍的機動部隊就剩下二十萬而已,再得瑟一次就徹底沒法翻盤了。
“……如此戰術不會被東虜所乘?”
崇禎稍加思索,也認為這逆子所言不無道理,之前耗資上億兩銀子,卻將大半個遼東拱手讓人,想來都令他無比心痛。
若是這套耗子三億兩銀子的戰略能夠收複遼東全境,那崇禎也會咬牙認可,隻是耗時太長,未來結果如何還是撲朔迷離。
但至少不能讓王師遭遇第二個薩爾滸,不然等關外明軍被東虜殲滅,京城便會處於朝不保夕的態勢之中了。
崇禎對軍事方麵並不精通,對於如何對付東虜,也沒什麼具體的好辦法,既然這逆子說能逆轉乾坤,那便姑且一試好了。
反正他已經快移駕南都了,即便整個北方都變成戰場,甚至被東虜侵占大半,大明也能至少可以保全半壁江山。
“父皇,王師沿海岸線推進的原因就是可以得到鄭家艦隊的保護,一來可以讓艦炮轟擊岸上的東虜,二來實在無法力敵的話,也能從海上安然撤退,避免主力被東虜重創。如此王師便可進可退,可攻可守,立於不敗之地了。大明的全線防禦戰略隻是暫時的,僅需靜候三四年,最遲五年,便可迎來轉機。而當下正是較勁的關鍵時刻,容不得犯一絲一毫的錯誤。軍事方麵要儘可能地保全各部,避免被東虜殲滅,以圖後期大規模反攻時投入作戰。財政方麵要開源節流,嚴禁奢靡浪費。對內要多開礦山,同時大力征收鹽、糧、茶、鐵、糖、酒、布絲)、瓷等八大稅費。對外擴大出口貿易額,將西夷願意購買的大明特產全部賣出,換取對方手裡的銀子。兒臣計劃在五年之內,將每歲出口總額增加到五千萬兩銀子,十年之內達到一億兩銀子。朝廷可以獲利百分之十,每年便能從出口貿易中獲得至少五百萬兩銀子,往後從海稅中獲得的收益將會越來越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礦稅是不愁了,但有了海稅支持的話,朝廷的歲入還能增加不少,哪怕隻多收入一百萬兩銀子,也能造不少武器,養不少士兵。
“……海商與鄭家互相勾結,海稅征收極大,朝廷如此行事,最終隻恐是水中望月之舉!”
崇禎早就想收海稅了,但這個稅比鹽稅、礦稅、漕運稅還難收上來,鄭家就卡在那裡,令朝廷如梗在喉。
“父皇,兒臣有辦法,隻要父皇能夠狠下心來,那些偷逃稅款的海商便會服軟!”
某太子既然能夠說出口,便是早有了對策,而且有了京城這邊的“成功經驗”,完全可以照搬到東南沿海那邊去。
“哦?但說無妨!”
崇禎對一切可以撈錢的辦法都非常感興趣,他也算是明白了,隻要不向貧苦百姓加稅,那天下的大半人便不會造返了。
“父皇到了南都之後,便可對從事出口貿易的海商辦法許可證,五萬兩銀子一張,一張隻能用於一家做出口貿易,期限十年。若無許可證,便是非法從事出口,屬於走俬,擅自資敵,朝廷可抄沒其家產,將其家人悉數發配山棟挖礦。二十張許可證便是一百萬兩銀子,這來錢不是很快麼?其次,父皇可下令浙茳茶商、南直布商與江茜瓷器商等諸多行業商人將每年產出商品的十分之一用於出口,對於這部分商品,征收商品售價的兩成份額。每年都可提前收稅,總額不下三百萬兩銀子。最後,對舉報從事走俬活動之人給予重獎,可以獲得被舉報人的現銀家當的一成份額,一經查實便可發放獎勵,反之便是誣告。父皇,有了這三招之後,便不怕海商造次,若是聚眾鬨事,破壞地方經濟,滋擾百姓生計,便可以勾結流寇之罪量刑懲處。至於鄭家那邊,兒臣自會打好招呼,父皇無需擔心,隻要專心收拾海商便可。”
在這裡,某太子不得不引用一段日久彌新的諺語。
那就是……
比心黑手狠?
抱歉!
在座的諸位都是垃圾!
喜歡明末黑太子請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