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彆感謝“華夏聯邦皇帝小號”的打賞!”、“oy歐陽oy”、“xre”、“楓葉飄飄似何年jop”、“愛讀書的小湯”等同學的月票!
你們讓本書的月票居然上雙了,真是讓本宮受寵若驚難以置信閃瞎狗眼高興的滿地打滾……
還要感謝“藍月神”、“迷糊的書袋”、“書友”、“小輝看曆史”、“武夫子”、“甩蔥夫婦”、“書友”、“混沌觀察者”、“書友”、“四川胖哥”、“dg2222”、“妮妮3344”、“書友”、“書友”、“書友”、“看書不睡覺睡覺也看書”、“書友”、“ktp風雨”、“小小蔬菜0000”、“書友”、“董董你好”、“書友”等同學的推薦票!
順便感謝一下粉絲總榜前十
1華夏聯邦皇帝小號舵主
2鬥氣風暴舵主
3書友執事
4書友執事執事
7小小菜哦執事eiinyu執事
10zgy907執事
如有遺漏,敬請見諒,這個月也不要停,本宮會高興的繼續打滾……
遼東半島的任何一個地方,包括最南端的老鐵山在內,都算是辮子的主場。
對某太子的好幫手倭軍來說,要反客為主,那就要揚長避短,因地製宜,方可握有勝算。
己方最強大的優勢就是艦隊,那麼選擇戰場一定要靠近海邊,而且最好不便於騎兵衝鋒。
隻有山區可以實現這個初衷,故而某太子便設計了一個背海為戰的戰術策略。
老鐵山堪稱是三麵環海,並未真正意義上的半島地形,可也差不了多少。
雖然山區麵積並非占據了整個半島,還在半島西部留有大約四分之一的平原地帶。
但隻要山區占據主要麵積,便可以大幅度地限製辮子在該地區使用騎兵。
沒了騎兵的衝殺,辮子的整體威力便會大幅度的下降。
以步兵為主的倭軍在步戰時就完全不會落於下風了。
而且由於半島兩側都可以被艦炮照顧到,所以清軍隻能采取正麵強攻的方式。
倭軍最擅長也最喜歡的就是與敵軍鋼正麵,來犯之敵越多,他們就越高興。
最致命的是,老鐵山以北的地帶,是一塊南北長約八裡,東西寬七裡的平原。
清軍想要靠近山腳絕非易事,會長時間的暴露在倭軍的炮火裡。
一個人跑過三四裡路需要多長時間?
跑完之後再爬山!
就算山頂僅海拔一百米,那不也得爬上去麼?
總不能飛上去吧?
倭軍就在山頂等著辮子主動“送頭上門”!
清軍想要仰攻老鐵山,必須得付出一定的代價。
平時進攻十餘米高的城池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若是換成百餘米高的山峰,那就能讓普通辮子兵爽歪歪了。
跑好幾裡路,給對方送腦袋……
某太子想來都覺得好笑!
在清軍抵達戰場之前,倭軍各部已奉“征虜將軍”阿部重次的命令在山腳下挖設了大量的土坑。
先行用佛郎機進行試射,測定好距離與所需的角度,讓後在地上釘下木樁。
在山頂的炮位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敵軍進兵的準確位置,進而實施炮火覆蓋。
倭軍沿著山脊挖設了龍狀的戰壕,完全不懼紅衣大炮的轟擊。
並非戰壕抗打,而是紅衣大炮精度有限,不可能準確命中數裡外的一條壕溝。
真要是讓一門炮打上一兩百發炮彈的話,估計即便命中目標,這門大炮也距離報廢為期不遠了。
盤踞在山頂的倭軍完全可以不慌不忙地向前來仰攻的清軍射擊,阿部重次也正是看到這些有利條件,才決定打完是役再行撤退。
更重要的原因是諸多沒賺到多少錢的大名並不想立刻返回本土,好不容易出國一趟,起碼要賺夠幾個月的飯錢再回家享受生活。
據大名之中傳說,明國太子在明年還會邀請倭國出兵,但明年是明年的事情,明年是個甚子情況,眼下完全無從得知。
隻有把眼下的銀子都賺到自己兜裡,那才踏實,既然清軍可能送上門來,乾嘛不多賺一筆再走呢?
打死一個就能賺二百兩銀子,五千個就是一百萬兩之巨!
鑒於前番二龍戰戰役得來的經驗教訓,以及是役的妥善準備,眾多大名認為完成這個目標並不算太難。
“塹壕戰”他們不能聽過,不曾接觸過,更不曾戰而勝之過。
但對進攻一方的清軍來說更是如此,倭軍握有地形與火力上的雙重優勢。
即便是役的戰況不儘如人意,不是還可以從海路撤退嘛!
這就叫“進退有道”“取舍得當”!
從阿部重次到下麵的大名,其實根本就沒打算主動進攻清軍。
決定采用明國太子提供的戰術建議的目的就是要用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戰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二龍戰之役最然是打贏了,可倭軍損失也不小,這還是在握有絕對兵力優勢的情況下。
此番清軍卷土重來,其出動的兵力絕對不會太少,至少不會低於兩三萬。
己方掉以輕心的話,那就很有可能把吃進嘴裡的肥肉再吐出去。
全國的大名都派兵前來,有的大名更是親臨督戰。
阿部重次也不能把彆人的武士和足輕都當作犧牲品。
不然回去之後,這些兵力遭到嚴重折損的大名在德川大將軍麵前對其進行一番抨擊。
他受不了,德川大將軍更受不了,說不定在眾怒之下,會革去其老中的頭銜。
除了塹壕戰之外,阿部重次還采用了本時代非常先進的“滾動式換防法”。
一線的一萬兵力隻需要防禦一晝夜,然後二線的一萬人就會向前移動,接替他們。
之後三線的一半兵力進駐二線,一線的兵力撤到三線,可以修整兩天時間。
這樣一來,倭軍可以保證始終有一萬名精力充沛的士兵頂在最前麵。
武器彈藥都留在一線,隻是將士兵換到後方去,這樣便能輕裝下去休息了。
老鐵山地區南北長七裡,東西寬近六裡的範圍,也保證了倭軍有足夠大的轉圜空間。
若是戰況發展超出了己方的預估,變得非常被動,倭軍完全可以在夜幕的掩護下,連夜從海上溜之大吉。
不同於清軍,倭軍過半人都會遊水,即便無法直接登船,在緊要關頭往海裡跳便是了,漂一會兒之後自然有人接其上船。
為了掩護是役的倭軍,登萊水師與鄭芝豹的艦隊總供出動了超過五百艘各型船隻,這還不包括在附近捕魚,用以提供肉食的大量漁船。
鄭芝豹也在摧毀了大清左翼水師之後,也率領艦隊主力回師。
同時保持著與廣鹿島那邊登島倭軍的聯係,可以隨時派兵支援。
明倭聯軍可以通過海陸增援廣鹿島,但對清軍來說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駐守半島東岸的兵力本身就非常有限,還被鄭芝豹的艦隊殲滅了一大半。
皇太雞即便知道了那裡的情況,派出援兵,也能在短時間內抵達。
援兵也沒辦法遊到廣鹿島去,因為在鄭芝豹艦隊的掃蕩下,沿岸都沒剩下幾艘漁船。
漁瑉們領了鄭五爺的銀子,吃著背回來的大米,也就不急著出海捕魚了,等新船造好之後也來得及。
他們能等,廣鹿島上的守軍等不了,可等不了也得等,要麼繼續堅守,要麼直接投降,沒有第三條路。
下海倒是第三條路,八旗兵裡有多會水的?
島上沒了八旗兵彈壓,牆頭草一樣的奴才兵轉回身就能投靠新主子……
鄭芝豹之所以放心大膽地回師,就是看到了廣鹿島上的韃子都已經淪為了甕中之鱉。
聽說茅元儀率登萊水師一舉殲滅了狗韃子右翼水師之後,鄭芝豹在高興之餘,就更放心了。
這下狗韃子的兩翼都被折斷了,再也沒辦法在海裡撲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