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說到底也就是碩托惹出來的麻煩,理應由代善攜兩紅旗的人馬來擺平。
如今不但動用了天佑軍和天助軍,還調動了兩白旗的上萬人馬。
等於是大家結伴過來給代善的兒子擦屁股,還是不受二哥待見的那個兒子……
阿濟格覺得敷衍一下也就算了,實在沒必要折損兩白旗的精銳兵士。
肥肉都是入秋之後在關內攻城略地,尤其是攻占京城。
當下兩白旗的人馬折損嚴重的話,往後就隻能看著兩黃旗、兩藍旗,甚至剛組建的兩灰旗去瓜分蠻明狗太子手裡的大把銀子了。
那可是足足有五六千萬兩銀子,每旗都能至少拿到一兩百萬兩之巨,誰不動心?
相比之下,眼前這股蠻子戰力強悍不說,還不值幾個錢,打贏了又如何?
阿濟格對這些狗蠻子一點興趣都沒有,耿仲明想立功大可以率兵衝殺。
自己已經是多羅武英郡王了,再往上便是和碩親王了。
原本阿濟格是想借是役為自己加官進爵的,可是從碩托嘴裡聽說一些關於狗蠻子的事情之後,他就打起了小算盤。
尤其是在尚可喜的天助軍碰得頭破血流,死傷慘重,連智順王本人都因傷昏厥之後,這股狗蠻子的強悍戰力也讓阿濟格有所忌憚。
他手裡隻有三個甲喇的人馬,拿出來一兩個甲喇去換取一個親王的頭銜,明顯是不劃算的事情,也許隻有莽古爾泰那個蠢貨才會覺得占到便宜了。
碩托雖然難堪大任,可能把兩個甲剌的八旗兵都給聚殲在二龍山附近,這股狗蠻子可就非同一般了。
雖說沒有核實對方的真實身份,但也決計不低估其實力,更不能輕敵冒進,進而中了對方的圈套。
論兵法韜略,阿濟格遠不如弟弟多爾袞,腦子裡沒那麼多彎彎繞,但也絕不是隻知道猛衝猛打的莽夫。
前番在皮島就給“大侄子”擦了一回屁股碩托領兵先攻未果,換成阿濟格為主帥,一舉攻克皮島),此番又要在老鐵山再給“大侄子”擦一回,阿濟格就有些不樂意了。
難怪自家二哥不待見這位“大侄子”,真是進攻不利,防守失當,連看家都能丟掉旅順這樣的軍事重鎮,還折損了兩個甲喇的兵馬,往後還能乾點啥?
“大侄子”唯一的作用就是告訴他的叔叔們,狗蠻子戰力不弱,其餘的事情是一問三不知,就這樣回去還得向皇上替他說情。
唉~!
真是一言難儘啊……
給碩托“擦屁股”,怎麼說也是他親爹的事情,輪不到叔叔這種外人來做。
兩紅旗總供下轄八個甲喇的披甲兵,這還打不下來的話,說明二哥一家有一個算一個,都是廢柴!
倘若二哥可以彌補兩白旗,尤其是鑲白旗的損失,那自己多少還能出把力,否則的話,阿濟格就打算看看熱鬨。
痛擊狗蠻子的事情乾脆讓耿仲明帶著天佑軍去乾,鑲白旗的數千披甲兵就是負責督戰和壓陣而已。
進攻東側山嶺,沒有使出全力的鑲白旗折損了大約二百多披甲兵,其餘一千六七百人都是耿仲明的手下。
負責此地防禦的敵軍在扔完油桶與棒槌之後便機智地選擇後撤了,從而保存了大量的兵力,無形中讓懷順王耿仲明吃了一個啞巴虧。
天佑軍僅僅奪取了頭道山嶺,然後開始與二道山嶺的敵軍展開炮擊,並沿著山脊向南衝殺。
然而脫離了戰壕保護的清軍又被對方的炮火死死地壓製住了,特彆是順著山脊進攻,本身的攻擊麵積就很窄。
隻要對方控製了製高點與連通的位置,清軍想要推進的難度極大,真是每一步都要用人命來填。
耿仲明見到阿濟格的興致不高,甚至連他麾下的兩個甲喇的八旗兵都是在刻意放緩進攻速度,便大致猜出這位郡王的心思了。
攻占一道山嶺,天佑軍便損失了一個甲喇的人馬,以此類推的話,收複東側的老鐵山,豈不是要把他手裡的人馬給耗光不成?
想到這裡,耿仲明也遣人通知前線進攻的手下,可以穩固已經攻占的地盤,在天亮之後再行進攻了。
一個時辰之內就折損了一千多人馬,這種損失規模與速度是懷順王耿仲明決計承受不起的。
用戰力來衡量的話,對方是白杆軍確定無疑了,怪不得碩托所部會被狗蠻子給聚殲掉。
再這麼打下去,所部就要被打殘了,尚可喜的天助軍就是活生生的範例。
天佑軍是排頭兵,鑲白旗是主心骨,沒了主心骨的支持,還怎麼打下去?
更何況耿仲明也想保存實力,故而跟阿濟格一拍即合。
雙方雖然沒有言明,但都知道對方心裡所想。
這便算是心有靈犀的默契合作了……
損失一個甲喇多的人馬也算是對得起睿親王了。
而且明後天又不是不打了,既然還得打,那就要從長計議才行。
若是一晚上就打光了手裡的兵馬,往後怎麼辦?向皇上求救馳援旅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多鐸、孔有德、阿濟格、耿仲明都還不知道,是役投入兵力最多的中路,收效最小,傷亡卻最高。
兩紅旗與正白旗合力攻打的c形山恰恰是倭軍重點防禦的地方。
鑲紅旗投入三個甲喇,正紅旗投入四個甲喇,正白旗投入兩個甲喇。
三旗供有九個甲喇參戰,總兵力約一萬兩千八旗兵。
從醜時淩晨一點)戰至寅時剛到三點)。
清軍除了在山上留下三千多具屍體及重傷難移的傷兵之外,甚子都沒得到!
雖然此前有少量八旗兵攻上了山頂,但很快便被守軍圍殺殆儘了。
從那以後,三旗人馬就再也沒上過山頂。
這仗打得滿達海一臉的驚愕,他爹代善已經茫然無措了,作為全軍主帥的多爾袞則是愁眉不展地若有所思。
無需統計損失兵力,光看山上的情況便可以預見,這幾乎是清軍自渾河戰役以來,遭遇到的最為慘重的損失了。
之前碩托所部以少敵多,麵對十餘倍的蠻子大軍,被聚殲是情有可原的。
然而是役清軍光是中路便投入了上萬八旗大兵,即使這樣還未能攻克山頂。
不得不說,的的確確是碰到一股極其精銳的蠻明軍隊,其強悍程度絕不遜於白杆軍。
尤其是那種會爆炸的棒槌,給八旗大兵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創傷。
很多人都是先被這種棒槌炸傷,而後才被鳥銃或弓弩射殺的。
沒有這種棒槌,蠻子根本就收不住山頂,己方更不會蒙受如此嚴重的兵力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