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從夥食上來對比,大部分倭軍足輕都不覺得自己到遼東是來打仗的,更像是來打劫的,順便大吃大喝。
根據德川大將軍與明國皇太子達成的雙邊協議,倭軍可以把陸地上能帶走的物人畜與件全部帶走套現。
他們也的確遵章照辦了,在複州地區,除了一些老到走不動的家夥,其餘甚子玩意都沒給清軍留下,幾乎清空了整座複州城。
若是可以,倭軍上下有一個算一個,都打算明年卷土重來,而且要儘早過來,因為這樣打劫的時間更充裕一些……
上麵已經明確表態,清軍占領區內的一切都可以帶走,倭軍的武士與足輕也就可以放開手腳,大乾一場了。
要不是擔心清軍的援軍已經逼近複州城,他們還想北上蓋州,繼續打劫。
對清軍占領區的破環越大,己方的戰果就越發的豐碩。
這話是明國皇太子說的,就是在鼓勵倭軍自己動手。
清軍在明國境內就是這麼乾的,照搬過去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在不能打劫的情況下,打仗賺錢就成了眼下唯一可行的生財之道。
某太子對倭軍的德行也是了如指掌,隻要手裡還有食物和彈藥,並且人還能喘氣,他們就會堅守下去。
這點與灰色牲口如出一轍,而且較於同行,倭軍的優勢在於他們並不需要足夠多的伏特加……
所以某太子已經命令水師總兵官茅元儀調動登萊地區一切人力物力,來支援登陸遼東半島的倭軍。
銀子管夠!
糧食管夠!
彈藥管夠!
連特效藥都成船的送過去了,支持力度可謂是空前的。
某太子就一個要求,那就是不論使用任何辦法,隻要能給辮子造成傷害,不管是內傷還是外傷,那就算成功了,時間拖的越久,人馬被拖住越多,成功的規模就越大。
耗子三百萬兩銀子讓倭軍陪辮子玩一個月,至少某太子認為是很劃算的事情。
這事換成是明軍來乾的話,不但一筆巨款算是喂狗了,而且還得損失好幾萬人,外加送貨上門!
與其讓關寧軍損兵折將,還不如有請遠道而來的倭軍閃亮登場,能把辮子們的鈦合金狗眼閃瞎為止!
某太子不相信五萬倭軍連半個月都堅持不了,就被辮子打打下海,灰溜溜地跑回家,甚至被團滅在旅順一帶。
有了強大的後勤支援,加上明軍艦隊封鎖沿海地區,倭軍隻要不輕敵冒進,起碼能苟活上一段時間。
“殿下!大捷!大捷啊……”
楊進朝的公鴨嗓子喊起來是真難聽,就好象粉筆在黑板上劃歪的時候那般刺耳。
“……哦???”
今天天氣很熱,某太子跟文臣武將一樣,都被悶得蔫了,沒啥好心情了。
大捷?
本宮自監國理政以來,大捷可是不常見。
第一次大捷是清理蛀蟲!
第二次大捷是拍死京營!
第三次大捷是把甩鍋爹送到南都去了……
楊進朝捧著進來一袋子東西,具體是什麼玩意還不清楚,不過倒是可以打開瞧瞧。
信使是登萊水師與朝廷兵部委派過去的一些人員,倒是無需懷疑其身份作假。
裡麵的東西就有的看了,不是一件,而是一堆。
在內侍確定沒有毒物與暗器之後,某太子將所有物品放在自己的小桌子上,這才逐一瀏覽起來。
先是阿部重次、茅元儀、鄭芝豹三人的親筆信,然後是繳獲的清軍將領們的印信,還有腰刀為憑。
某太子用幾分鐘時間讀了信裡的內容,便微微點頭,嘴角露出了些許笑容,看來這“借刀殺豬”之計還是行之有效的。
“兒臣敬請母後聖攬!”
見到漂亮親媽也非常好奇,某太子便把書信親手呈遞上去,也好讓這位國母小小的開心一下,這內容相當於連胡十把“寶中寶”了。
“……烺哥兒,信中所述可是屬實?”
周皇後一臉的震驚,心裡有驚喜,也有疑惑,生怕被上麵的內容給誆騙了,畢竟大明許久都沒能在戰場上取得勝利了。
“母後,這會兒想必照片也快衝洗出來了,屆時便可鑒彆真偽,而且有繳獲的其他物件為憑,兒臣以為信上內容多半屬實。”
某太子特意戴上了手套,然後拿起一把腰刀,將利刃拔出刀鞘,當眾展示了一番,從刀身上的情況來判斷,這把刀也是有年頭了,不過還挺鋒利的。
“進朝,將信件傳閱內閣及眾人瀏覽!”
為了避免多人觸摸,信件隻是擺在托盤裡,不論是首輔薛國觀還是次輔吳甡以及大殿裡的文臣武將,都隻能伸著脖子看而已。
但這也足夠了,因為信上所述的內容很簡單,也很好理解,大概意思就是倭軍於日前在旅順以北的二龍山與案子山一帶,聚殲了三千清軍騎兵!
在大明這邊,乾掉一百個韃子就能算得上是一場“大捷”了。
找此類推的話,乾掉一千個韃子是“巨捷”!
乾掉三千個韃子,那無疑就是“超捷”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四個大漢將軍在大殿仲佒放上了一塊麵積很大的緞子紅布,然後將從外麵送來的戰利品逐一擺放上去。
有一堆腰刀、甲衣、牛錄章京纛旗、前鋒校旗、護軍校旗,甚至連碩托專用的貝子固山額真纛旗都被繳獲了。
由於甲衣都是從死人身上扒下來的,為了避免疫病傳播,還特意灑了些許的石灰用以保護。
根據某太子的指示,大部分韃子的腦袋就無需送到京城來了,當場拍照留念就可以了,個彆高級將領可以送來作為展示標本。
旗幟與甲衣不但有窟窿,而且帶有明顯的血漬,側麵證明了當時激戰的慘烈程度。
“殿下,照片業已衝洗完畢,敬請殿下聖攬!”
楊進朝讓八個小內侍抬著一堆銅板照片走到主人近前,這些可是最好的證明材料,一般人決計看不到。
“諸位愛卿,可有人認得茅元儀?”
某太子不認識鄭芝豹,更不認識阿部重次,連親自擢升的茅元儀也要旁人佐證才能放心。
“啟稟殿下,臣認得此人!”
“啟稟殿下,臣亦認得此人!”
“啟稟殿下……”
不問還好,一問之後,有一堆文臣武將都蹦了出來,這算是可以直接先睹為快了。
“本宮認得此人,但本宮還需要諸位親眼核實情況!”
某太子在看過之後,便讓漂亮親媽遠遠地看上一眼就行了,免得晚上做噩夢,因為照片上所呈現出來的都是“戰利品”。
“斷然無錯!”
“正是此人!”
一群特意過來蹭照片的家夥對著茅元儀腳踩辮子屍體的擺拍指指點點,不得不說,這照片拍的非常提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