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夠買到十文錢一份的報紙,京城裡出現了成百上千次的摩擦與衝突,大家都想要搶先目睹傳說中的“遼東大捷”的實際內容。
一下子過去多少年了,王師都沒打過勝仗了,這次雖說是倭軍代打上場,但隻要能把狗韃子揍得鼻青臉腫,百姓們也是能夠喜笑顏開的。
在某太子的特彆指示下,錦衣衛破天荒地承擔了押運報紙的重要任務,主要是害怕沒等送到包年用戶的手裡,在半道就被“飽學歹人”給搶了。
“交出報紙”“饒你不死”這種事也不是沒發生過,尤其是加上《京師日報》頭一次采用紅字印刷,將會比以往更為醒目。
不少小肚雞腸之人還借機抨擊朝廷與某太子雇傭倭軍征討東虜欠妥,此舉有損朝廷顏麵,大明天威蕩然無存,大明與倭國還有世仇。
但這些瞎嗡嗡的“蒼蠅”很快就被周遭一群支持者的唾沫給淹沒了,隻要遼東能夠打勝仗,沒人在乎是不是王師所為。
之前“遼餉”收了多少?
幾乎搞到瑉不聊生的地步。
然後呢?
關外的戰況真是一敗塗地!
最北端就剩下錦州還在苦撐,錦州以北的廣袤地區已經丟光了。
還有人拿出朝廷的二百兩一個狗韃子的定價過高來說事,這番言論又被周遭劈頭蓋臉一頓臭罵。
朝廷也提高了關外王師的懸賞額度,然而他們有多少斬獲?
彆說三千,有一千麼?
恐怕連五百都沒有吧?
每年消耗數百萬兩銀子,養這群廢柴有何用?
有人隨即呼籲朝廷應該大規模雇傭倭軍,逐步裁撤關外王師。
倭軍隻是與韃子交鋒一次,便一舉殲滅三千之眾,順帶收複了旅順二城,戰果斐然。
這要是十萬,甚至二十萬倭軍登陸遼東,狗韃子的末日豈不是來了?
對於這項提議,朝廷裡也有極多的讚同者,理由也如出一轍。
雇傭軍的戰鬥力強悍,價錢也不高,看起來是極為劃算的買賣。
但最早也要等到倭軍收兵撤退之後,再行商議明年的事情。
有了今年這樣的成功案例,想來明年繼續合作也不會太難。
“殿下!捷報~!捷報……”
“……哦?”
難不成倭軍又擊斃了三千辮子?
這也太厲害了吧?
早知道這麼能打,乾脆雇十萬好了,一次就能把皇太雞打得剩不下幾根雞毛了!
呃……
還真是捷報!
倭軍在收複旅順之後,稍加休息便快速北上,一舉收複了碩托的老巢——複州城。
為了給倭軍增光添彩,這群辮子也太過配合了吧?
怎麼到王師這裡,就是撞了一腦袋的大包呢???
想來也是皇太雞派去的援軍還未趕到目的地。
讓倭軍撿了一個大便宜,幸好收複城池沒有獎勵,不然朝廷還得損失一筆錢……
“母後,請您聖攬!”
這下好了,倭軍的高將領們又可以在複州城下擺拍了,人比人真是氣死人啊!
“烺哥兒,信上所言可否屬實?”
周皇後完全不懂軍事,這種事隻能請教自己的兒子。
“母後,倭軍在旅順附近殲滅了東虜主力之後,從複州到旅順一帶,東虜都沒有多少剩餘兵力了,倭軍順勢收複複州城也在情理之中,照片也已然送來。”
有照片為憑,這樣就無法作假了,隻是是不是還要休息一天,大吃大喝一頓呢?這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烺哥兒言之有理!”
周皇後隻能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這方麵隻要長子上心就行了,她就是每天按時上朝聽政而已。
好在利好消息不斷,也算是甚感欣慰了,說明長子的辦法確實管用,大明的確是中興有望了。
“進朝,給內閣與諸位愛卿傳閱一番!”
雖然不是再次“啪啪”了三千辮子,收複一座重鎮也算是大喜事了,起碼王師近些年就沒乾過這種事。
大明不死一個人,隻是花些銀子就能達到目的,那真是再好不過了,沒什麼比這個辦法更管用的了。
“臣恭賀殿下!我大明中興在旺了!”
首輔準國仗薛國觀繼續從事他的本職工作——拍馬屁。
在他之後則是一群人的集體馬屁,弄得大殿裡都有回音了。
有了旅順的案例,又聽過了太子的分析,眾人也就不疑有他了。
還真彆說,太子這用雇傭軍來收拾東虜的辦法的確可行,而且收獲頗豐。
“本宮以為當下雖然捷報頻傳,但還應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萬不可頭腦發熱,利令智昏!因為我大明在整體態勢上仍舊處於戰略防禦階段,不論從兵力還是準備方麵,都不具備反攻遼東的條件。故而務必一如既往地實施既定收縮防禦戰略,眼下的任務就是築城、練兵、多造武器,待剿滅流寇之後,再行對東虜徐徐圖之。倭軍既然連戰連捷,本宮以為來年亦可與其繼續合作!”
在這個當口上,要適當地給眾人潑一盆冷水,免得又開始計劃著搞個球的反攻了,在辮子還遠未達到傷筋動骨的情況下,反攻就意味著失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旦最後這點機動兵力也被對方給包圓了,大明帝國就瞬間完犢子了,某太子好不容易搞來的這麼多銀子都會變成辮子的戰利品。
“臣以為殿下所言極是,東虜禍亂遼東許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凍時間自然也不會過短。倭軍此番出征遼東,正好為我大明贏得整頓兵馬之機,待王師準備充分,方可事半功倍。”
在軍事方麵,薛國觀比周皇後強不到哪去,但隻要認準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抱緊雞大腿,順著女婿的意思往下說,便絕對錯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