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由樻感到岸邊的時候,水手們與登船的勞力們正在一桶接一桶地往岸上卸載海捕的豐碩成果。
每個木桶都達到了冒尖的地步,裝地是滿滿當當,在遠處用肉眼便可以看見有的魚還在裡麵撲騰不已。
一條船上至少有三十個木桶,每桶盛放二十條魚,每條重兩斤,每船歸航回來,也能有上千斤的收獲。
一百艘船都能有如此收獲的話,船隊總的海捕量便可以達到十萬斤之巨了,或許能有十五六萬斤也說不定,足以讓整個崇國的子瑉吃上十天的了。
捕魚這種事,一來要講究方式,懂得最基本的捕魚技巧。二來則是要明白漁場的分布,去沒有魚群出沒的地方,那就隻能抓蝦了。三來要碰運氣,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
今番船隊三樣都具備了,也就順理成章地取得了一次大豐收,連沒有跟著船隊出海的鄭芝莞看了都讚歎不已,在福健本地海域,這種成果也是罕有的。
“先行稱重計算,本王要迅速知曉海捕總量!”
每個參與者身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沒有參與這次海捕活動的朱由樻也不例外,更多的是亢奮,見到一桶桶大魚,便抑製不住激動的心情。
太子果然沒有誆騙自己,這下親眼見到船隊滿載而歸,朱由樻心裡便踏實多了,長此以往,崇國上下也就無需擔心被饑餓所困了。
百姓們在岸邊觀望,見到自己也能有大魚可吃了,自然也跟著高興不已,紛紛開始祈禱上天保佑……
之前不少人以為崇王在刻意欺騙他們,這裡甚子都沒有,連房子都得重新蓋,加之天氣比大明本土寒冷許多,很多人都打算偷偷上船,返回大明了。
等見到船隊開始卸下海鮮,這些打了退堂鼓的人都開始猶豫起來,要是能在崇國天天吃海鮮,貌似也不錯,起碼在大明本土是享受不到這個待遇的。
“啟稟王爺,此番出海,船隊供捕撈各種魚類重十七萬三千五百餘斤,各種螃蟹重九千四百餘斤,各種蝦類重六千七百餘斤,其他海鮮約一萬零二百斤,總計約為十九萬九千八百斤。”
“好!好極了!傳本王命令,根據各船海捕量,進行銀兩分配,不得克扣,違令者嚴懲不貸!”
一次出海便能捕獲近二十萬斤的海鮮,朱由樻真是太開心了,這個數額完全超出了他的預期範圍。
不用太多,隻要一次能有五萬斤的收獲,堅持三十天左右,應該儲備起來夠崇國百姓過冬的肉食了。
這還沒算沿海地區的海獅、海象、海豹等動物,目前還沒時間摸清這些獵物的棲息地。
對肚子裡缺乏油水的崇國百姓們來說,它們可是很好的牙祭,隻要遇見,就不能放過。
懷安郡王朱由劄與河陽郡王朱由材見到此情此景,自然也非常欣慰。
根據他們哥仨的約定,刨去每個百姓得到的肉食,朱由樻占五成,朱由劄與朱由材各占兩成半。
在堪察加半島,肉食就是糧食,毫不誇張地說,此物跟銀子是等值的,在此地,銀子可不能當飯吃,肉食卻能輕而易舉地兌換到銀子。
自認為是一代明君的朱由樻要讓每家的每口人都吃上海鮮,天天都能有肉吃,光憑這點,他就覺得比宗室裡的某位兄長要強不少。
而且決計不是嘴上說說,統計之後,立刻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海鮮配給,成人不論男女,皆可得四斤魚,老人小孩均可領二斤,這算是兩天的量了。
四斤魚有多重?
換在大明本土,那就是一條相當大的鯉魚了。
堪察加的氣候也很適合儲藏食物,根本就無需擔心會快速腐爛變質。
不過好不容易才得來如此大的豐收,朱由樻仍然不太放心,立刻命人將剩餘的海鮮清理之後醃製起來。
在大明本土,銀子和糧食是立國之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在堪察加半島,肉食和糧食才是立國之本。
這些“國本”可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切不可馬虎大意!
雖然比較好笑,但實際情況確實如此。
那可是好幾千張嘴,喂不飽他們,下場在本土便早已展現了。
不過借助於周邊富饒的漁場,朱由樻可以將此事解決地非常妥善。
通過此番出海也證明了海捕的確比種地的收獲速度快得多,二者決計不可放在一起比較。
鄭芝莞在旁邊也就是看個樂嗬罷了,他同意將船隊借給崇王朱由樻的目的就是要幫這位藩王儘快積攢一些肉食。
有了較為充足的肉食,朱由樻才能讓麾下的百姓爬到火山上去撿硫磺,不然自己就得帶著船隊空船歸航了。
朝廷沒有給運輸藩國子瑉撥發相應的費用,太子說可以用采購硫磺的費用來充抵,這等於讓鄭芝莞做了二道販子。
不過鄭氏原本就是做這種生意的,麵子上也沒什麼顧忌,隻要能賺錢,連鳥糞都可以考慮運輸……
在北上的路上,享受奉旨征用的鄭芝莞將泡菜國南部沿海的船隻征用一空,而且一兩銀子都沒給。
等抵達倭國北部,又用大量的銅錢買了一堆船,到了北地之後,船隊規模已經膨脹到了超過七百艘之巨。
雖然大小不一,路上還損失了數十艘,可剩下的七百多艘船都用來運輸硫磺,其總量真是不可想象。
太子要這麼多硫磺所為何用,那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大哥鄭芝龍從京城返回的時候已經說了,太子還托鄭氏從海外大規模采購硝石。
按照每船裝載一千斤硫磺計算,五百艘船便可運回五十萬斤硫磺,這還是往少了說,隻要此地硫磺充足,翻倍也極有可能。
太子給鄭芝莞開出的價錢是每斤五十銅錢,看著不高,但這是生硫磺,沒經過處理,連半成品都不是。
若是能運輸一百萬斤硫磺返回天津,折算便是價值五萬兩銀子,刨去每斤十銅錢的收購價,鄭芝莞還能淨賺四萬兩銀子。
此番是第一次往返於本土與北地之間,隻能用硫磺來充抵運費,等明年再來,各個藩國勢必會積攢了大量的毛皮、鹿茸,屆時鄭芝莞還能通過其他生意大賺一筆。
這隻能算是太子給鄭芝莞自己的路費而已,並不能算是真正的好處,獎勵的大頭是賞給鄭氏的位於瓊州島上的那座金礦以及與倭國的雪花糖,外加特效藥生意。
喜歡明末黑太子請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