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擊敗賊軍之後,官軍隨後收複汝陽城,並掩埋屍體,收治傷兵,孫傳庭命令重立府衙,隻是本地的官吏早已被殺光,還須等待從開封府調撥人員。
處理這些瑣事用了三天時間,而後大軍才重新開拔,按照偵騎來報的賊軍大致潰逃方向,經陽埠、瓦店,去往潁州。
然而官軍在過來瓦店,進入南直隸地界之後,卻失去了關於賊軍的相關情報。
孫傳庭隨即派出偵騎去往潁州探明虛實,結果發現潁州城並未遭到賊軍攻擊。
這說明賊軍並未選擇東進,而是要麼北上,要麼南下,二者必居其一。
孫傳庭決定先按兵不動,在不明敵情的狀況下,貿然進軍都是徒勞。
偵騎來報說在數日之前,距離此地不遠的沈丘附近發現過一支人馬。
規模不下萬人,行進方向約是西北,目擊者並未看到官軍的旗號。
這便確定無疑是從汝陽潰敗下來的賊軍了,孫傳庭隨即命令全軍北上追擊賊軍。
大軍在河南境內作戰的目標就是重創乃至消滅賊軍主力,便要不斷尋找機會,與其決戰。
孫傳庭認為所部人馬少於洪承疇所部,最多能夠重創賊軍,將其殲滅十分困難。
在河南一帶可以進行野戰的官軍達到十萬,或許能夠達到圍而殲之的目標。
隻是官軍湖廣戰場剛剛取得勝利,但近萬獻賊餘孽仍然在逃。
洪承疇也不好將主力調往中原地區作戰,必須趁熱打鐵,將獻賊殘部殲滅。
孫傳庭率部繼續北上,旋即接到了商水城被攻陷的報告。
根據附近村瑉所述,此股賊軍在陷城之後繼續西進,並未北上。
商水以西便是郾城,按照賊軍的進兵路線,孫傳庭陡然發現對方居然在跟自己兜圈玩。
己部跟在賊軍後麵,繞著汝寧府北部邊界轉了一大圈,著實可惡!
待官軍抵達郾城外圍時,此城已被賊軍攻陷,隻留下滿目瘡痍與遍地的屍體。
賊軍幾乎將在汝寧府所用的那套把戲又故計重施了一遍,而且樂此不疲。
由於圍攻郾城時間較長,故而賊軍隨後並未進攻郾城以北的臨潁,而是去往西北方向。
目標大概是襄城,此時孫傳庭已經不好判斷賊軍下一步到底要去往何處了。
隻能命令所部人馬加快速度,儘快抵達襄城。
然而襄城並非城高池深的大城,麵對賊軍的進攻也是無力抵抗,落得與郾城同樣的下場。
此時孫傳庭接到了一份告急文書,說汝州正在遭到賊軍圍攻。
這也太快了,孫傳庭幾乎不敢相信,因為據襄城附近的村瑉說,賊軍離開還不足一日。
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感到百裡開外的汝州,並且還要圍攻城池,這貌似不大可能。
然而這份高級文書確實是由汝州的官員發出的,倒是沒有作假。
孫傳庭隻得命令部曲立刻向汝州方向開拔,同時將來人遣回,希望能夠通知城內守軍,儘可能地拖住攻城的賊軍,這樣便於援軍將其重創。
這次便再不能讓賊軍溜走了,若是在援軍抵達之前,汝州城便告破,隻怕朝廷也會有所不滿。
先是南陽城陷落、汝陽城陷落,而後汝州城再陷落的話,加上此前陷落的十餘座城池,孫傳庭擔心如此消息接連傳到京城,會對自己異常不利。
這些城池的陷落與孫傳庭並無直接關係,但太子殿下此前已經將可以調用之兵委派給了自己,若是河南境內的城池接連失守,自己也脫不了乾係。
雖然此前在湖廣與川東屢戰屢勝,到了河南依然如此,但賊軍的破壞力非同一般,仍舊給各地的官府與百姓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
要阻止事態繼續惡化,就必須儘快再次找到賊軍主力,與其決戰。
孫傳庭認為圍攻汝州城的賊軍要麼是另外一股人馬,要麼是此前的賊軍分兵而進。
其中的一路直接去往汝州,這樣才能獲得相對充裕的攻城時間,否則這份高級文書所述之內容必然與自己的經曆有所衝突。
據說圍攻汝州城的賊軍兵力不下三萬,孫傳庭暫時還無法核實相關情況,隻能到了兩軍對陣時才能辨彆真偽。
此事有可能是當地官吏的虛報,為了增加告急的重要性,也想要儘快獲得援軍的幫助。
謊報軍情這種事早已司空見慣,其實也在情理之中,遭到賊軍圍攻,誰人不會害怕?
“闖王!額抓到一個偵騎!上有孫傳庭那狗賊給城內守軍的書信!”
“哦?見秀,額且一觀!”
一位年輕將領走到大纛旗前,將自己繳獲之物呈上,接信者的年紀也還不到四十,鷹鼻深目,方臉闊口,留著一臉的絡腮胡子。
頭戴米色大簷氈帽,尖頂係有紅纓,身披褐色甲衣,胸口鑲著一麵護心鏡,下身套著條青色闊腿長褲,腳踏牛皮戰靴。
腰間掛著跟隨自己征戰沙場多年的寶刀,即便此前一段時間曾失勢委身於商洛山中,這把刀都不曾離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想來此時“八大王”早已與“曹操”在湖廣一帶起事了,自己雖然身處河南腹地,但亦可與其遙相呼應,叫狗官軍顧此失彼。
從張獻忠那裡得到了幾十匹馬與些許錢糧之後,李自成便不打算繼續蟄伏在商洛山了,找準機會便跳出了官軍的包圍圈,來到了豫西發展。
隻是此地有熊耳山橫亙,人丁並不興旺,李自成僅僅拉起了一支規模在千八百人左右的隊伍而已,不過也好過之前的十八騎了。
之後相繼攻陷了十幾處鎮子與村寨,倒是獲得了不少的錢糧,不會讓麾下的人馬餓肚子了。
但這遠遠達不到李自成的目標,起碼在一年之內,要積蓄起來一支能夠進攻洛陽與開封的軍事力量。
在攻陷了嵩縣與伊陽之後,李自成的隊伍終於達到了萬人之眾,若是能夠再破汝州城,規模翻上一番也不是難事。
尤其是在楊友賢、王國寧、常國安三人率部來投之後,李自成所部的實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壯大。
現有兵馬接近兩萬之眾,鑒於城內守軍實力孱弱,如此肥肉便是自己的盤中之餐了。
根據他們三人的報告,李自成得知張獻忠與羅汝才已經在湖廣起事。
這便是天大的好消息,一來可以吸引官軍的注意力,二來也能呈星火燎原之勢。
自己帶著一乾部將吃苦受累了許久,這下總算迎來了否極泰來的時機。
此前李自成曾找人摸骨、看相、算過一卦,說是隻要度過此劫,往後便會順風順水,甚至某天可以登基當皇帝。
結合當下的態勢,李自成便深以為然,也想討個好彩頭,特彆是“順風順水”,更要“順應天意”,便想要在攻克汝州城之後,將所部改為順軍。
往後若是建國,便要定國號為“大順”!
那算卦的還說,世間流傳下來一則預言,便是“亡李者朱亡朱者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