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保!末將親眼見到山上布有數萬賊兵,規模極為可觀,左光先一同前往,可以作證!”
賀人龍見到孫傳庭言語不善,便想了一個為自己開脫的借口,還順便拉上了左光先。
“啟稟少保!確係如此情況,末將不知賊軍為何在山裡如此部署,這才不慎中招!”
左光先也不好意思說是頭腦發熱便決定率部追擊,隻能怪罪於賊兵太多。
“哦?這倒是稀奇了,汝州城守軍說遭到了賊軍圍攻,而賊軍卻在距此不遠的霍山設伏,難不成有兩股賊軍?”
山裡有數萬,城外還有數萬!
加起來不得有五六萬以上啊?
哪來的這麼多賊軍?
對於這個推測結果,孫傳庭是全然不信的。
河南西部人口稀少,遠非北部與東部可比,甚至連南部也比不過。
賊首在此地拉起數萬人馬,連城池都沒幾座,如何養活得了手下?
除非洛陽失守,否則賊軍在未能攻克汝州城的情況下,根本就養活不起五六萬人馬。
孫傳庭雖是文官,但常年征戰沙場,經驗頗多,尤其是眼下己部錢糧充足,斷然不會被假象所迷惑。
“少保!末將所言句句屬實啊!”
對此,賀人龍也不好說汝州城那邊真就沒敵兵,畢竟他還沒去過。
“是真是假,待本帥率部前去查看便知!”
眼下隻能證明霍山一帶有賊軍活動,至於汝州城是否還在官軍手裡,孫傳庭決定親眼見證,以免被錯誤情報所誤導。
至於賀人龍與左光先兩部人馬的損失,按照之前的慣例撫恤便好,兵力與軍械都會得到陸續補充,隻不過不能立刻撥付。
一股賊軍正在山裡,孫傳庭也不打算立刻率部追擊,他更關心汝州城的安危,否則多半會中了調虎離山之計。
等大隊人馬抵達汝州城下,果不其然,此城仍舊在官軍手中,隻是從城外遍布的屍體來推測,此前倒是經曆了一番血戰。
城內守軍與官吏見到孫傳庭的大軍前來馳援,真是大喜過望。在賊軍圍攻之下,他們原本已經絕望了,但在賊軍撤走之後,便重燃希望了。
這下孫傳庭真的來了,而且所帶兵馬甚多,可是大大地提振了城內軍瑉的士氣,這下汝州城算是高枕無憂了。
孫傳庭在詢問了守將與知縣的情況之後,便對此股賊軍大致有了判斷。
既然汝州城昨天還在被圍攻,而且並未受到來自洛陽的告急文書,那便說明此股賊軍兵力並不算多。
至多三萬而已,決計不會達到五萬,否則汝州城未破,賊首根本沒有糧食來養活士卒。
據守軍將士說,賊兵在攻城時,都在高呼“闖王萬歲”!
結合對方打著“李”字旗號,賊首極有可能是李自成。
孫傳庭之所以對李自成如此上心,便是因為此前將其殺得僅剩十餘騎,而且太子殿下還特意叮囑過一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亡明之賊乃李自成也!
此事孫傳庭可不敢告訴其他,自己隻能嚴加保守,這個秘密也僅有他與洪承疇知曉。
如此巨大禍患定要根除才行,否則江山社稷都將不保。
太子殿下所言是從仙界軍師劉伯溫那裡推算得來的,可是斷然無錯。
考慮到此前印證過的種種事情,孫傳庭對此深以為然。
在重創了羅汝才集團之後,便將李自成當作自己的頭號獵物。
闖賊不除,太子殿下便會寢食難安。
作為忠臣,自然要為殿下排憂解難。
據說太子殿下還派遣了數千人馬在商洛山裡搜捕李自成,若此地出現的賊首真若是闖賊的話,說明搜山之舉已然失敗了。
為了穩妥起見,孫傳庭還是決定修書一封,將此地發生的事情上奏太子殿下,不管是真是假,都要早做準備才好。
如此看來,加上闖賊所部人馬,河南境內現存至少兩路兵力高達兩三萬的賊軍。
比較起來,孫傳庭認為闖賊更為危險,對大明江山的危害更大,便列入優先打擊之列。
至於另外一路賊軍,孫傳庭當下還不上,更不能分兵追擊。
根據太子殿下的指示,必須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
這樣才能在殲滅賊軍的同時,降低官軍戰敗與損失的可能。
官軍若是在河南戰敗,則闖賊必將在明年席卷整個河南地區。
一旦讓闖賊所率兵力暴增至十餘萬人,那便是很難彈壓得住的了。
孫傳庭思前想後,決定寧可放任其他賊首,也要持續打壓闖賊。
決計不能坐視其東山再起,闖賊在那裡出現,他便率部去往那裡追殺。
己方還有一個優勢,那便是闖賊決計想不到朝廷已經對其覬覦許久了。
以前不知道其危害程度,如今可是極為重視,孫傳庭手裡這五萬兵馬可以專門用來對付闖賊。
既然汝州城沒被賊軍攻陷,那麼大軍還可以在城內補充錢糧,然後再行開拔。
休息的這段時間也好讓守軍儘快修繕城池,好防範汝州城再被賊軍圍攻。
不過為了避免失去賊軍的蹤跡,孫傳庭還是想周邊地區,特彆是霍山一帶派出了大量的偵騎。
官軍主力在此停留一晚,翌日上午便向山區挺進。
不過偵騎來報賊軍早已向西進兵,具體動向還不得而知。
孫傳庭決定尾隨追擊,既然己部比賊軍糧多,先行斷糧的肯定是賊軍。
餘下的數日,官軍尾隨賊軍的蹤跡,先後經上店鎮到嵩縣,再北上宜陽,過洛水。
再過穀水,從新安上岸,北渡黃河,抵達山西南部的垣曲!
孫傳庭還沒想出闖賊到底要去往何處,但打算先把闖賊的兵馬追沒了再說……
喜歡明末黑太子請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