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義上說,士兵沒了士氣,那就可能淪為潰兵、敗兵、逃兵,甚至降兵。
每位將領都甚至士氣的重要性,打仗拚的就是一口氣。
但論如何提振王師上下的士氣,毫無疑問,太子爺最清楚不過了。
太子爺不但敢想,而且敢下令,讓這項特殊福利跟發餉一樣普及到每個人。
彆說戰兵,就連夥夫都能得到切身的實惠。
在享受過之後,各部上下都表示要誓死扞衛京城。
要是讓狗韃子打進來,花枝招展的姑娘們就都歸人家把玩了。
他們這些降卒最多能分到些上了歲數的老太婆,這決計是侮辱己方尊嚴!
太子爺給大夥發銀子、發糧食,這會兒還發姑娘,簡直比親爹還要親。
皇太雞能給大夥個球啊?
屁都不會給,還會讓你磕頭謝恩!
讓你剃發留辮子,就是對你最大的恩賜了。
嘗到甜頭之後,即使真有將領打算在情況危急之時歸降大清,下麵的士兵也會不願意。
隻要太子爺還可以使用仙法禦敵,最後的勝利就一定屬於大明!
“太子爺此法真堪稱精絕!”
李成棟在新城城頭視察城防情況,不忘與兒子李元胤私下點評一番。
從通州撤往京城,他是不大樂意的,但君命難違。
更何況兒子已經成為太子爺的親傳弟子,往後必將飛黃騰達。
比較起來,區區一個通州漕運總兵官,那就不值一提了。
為了這個寶貝兒子,李成棟也會忍痛割愛,更何況通州守不守得住還兩說。
不過將各處的王師全部收縮到京城,倒是避免了被東虜大軍各個擊破的可能。
如此一來,皇太雞不管想要錢、糧、人、畜,都不得不進攻京城。
而王師善於守城,弱於野戰,縮在城裡防守,倒是可以揚長避短。
太子爺為了提振王師官兵的士氣,便祭出了此法,真是讓李成棟都拍案叫絕。
“父親,太子爺有神鬼莫測之能,所作所為均非我等凡人可比!”
李元胤經過數月的錘煉,如今也有了脫胎換骨般的進步。
尤其是學到了不少科學知識,眼界比接受訓練前要開闊得多。
毫不誇張地說,李元胤在東宮衛隊訓練三個月,抵得上跟著父親征戰三年。
除了沒有實際殺敵之外,東宮衛隊那邊幾乎甚子知識都能學到。
李元胤還看到了飛艇升空,這可是之前連想都不敢想的場麵。
據說飛艇僅僅是太子爺學自仙界的九牛一毛而已,還有更多的仙界武器未曾麵世。
如今李元胤也是太子爺的崇拜者、追隨者、擁護者,太子爺說能打贏此戰,那就一定可以!
“待打贏了是役,為父這裡也就輕鬆許多,我兒可再去學些本事,萬不可落後於同門兄弟!”
李成棟已經打算放長線釣大魚了,既然兒子成了太子爺的弟子,那就要抱緊太子爺的這條大腿才是。
旁人不說,就是那“鎮海伯”鄭芝龍的兒子鄭森,已經被太子爺賜名“成功”了,往後會繼承其父的爵位,說不定戰功顯赫的話還能再封一個伯。
自己兒子的能耐也不比那小子差,無非是出身低了些,自己不像鄭芝龍那般財大氣粗,不然花上百萬兩銀子,也要請太子爺給自己兒子賜名。
兒子這趟回來,給他調過去的一百士兵的麵貌與之前截然不同,沒了流裡流氣的作派,完全是令行禁止的精兵模樣,說是以一當十都不過分。
跟太子爺給所部增加的三千新兵如出一轍,李成棟都想在此戰之後把剩下的所有老部下都派過去接受新式訓練。
之前跟著李元胤過去訓練的士兵都是李成棟的親隨,即便開始受不了這個罪,也要咬牙忍著,小爺都忍辱負重,他們也隻能低頭認了。
不過隻要挺過了初期,往後就輕鬆許多了,雖然還是覺得累,但也知道自己在進步,等歸建之後,他們發現倒是看不上那些行為拖遝的同伴了。
“是!父親!”
李元胤也明白,跟在太子爺身邊,待得時間越長,學到的本事就越大。
太子爺在召見他們這些弟子時也說了,在東宮衛隊學到的是最基本的軍事訓練知識。
等結束了第一階段的訓練,才會正式教授他們克敵製勝的戰略戰術。
連最基本的訓練都過不去,那就說明不適合跟著太子爺。
故而同門師兄弟沒人感說自己苦自己累,哪怕扭傷流血也得忍著。
“眼看東虜大軍便要大舉攻城,我兒可否知曉太子爺何時使用仙法?”
李成棟所部負責新城北側的防禦,這裡是最危險的地方。
對於能否守得住,李成棟心裡完全沒底,隻能寄希望於太子爺的仙法。
原先工部尚書張國維對新城的規劃是長寬各二十裡,這已經算是一座超級大城了。
後來朝廷覺得築好城牆也沒有足夠的兵力防守,遂改為十裡見方,也就相當於原稿的四分之一大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即便如此,將五千人馬分散到十裡長的城頭,哪怕還有一萬壯丁的協助,李成棟也沒有多大固守的把握。
決心倒是有,但決心跟把握是兩回事,決心源自想法,把握來自實力,沒實力,光有想法就是空想了。
“孩兒不知,不過既然太子爺說用,便決計會用,仙法被嚴加保密,我等弟子不知,外人甚至東虜更是無從知曉。太子爺曾說,秘密武器就是要保有在任何時間均能投入戰場的突然性,隻有如此,才能殺敵軍一個措手不及!”
太子爺跟他們這些弟子都沒說明仙法的事情,那就證明知道仙法內容的人或許僅有太子爺一人,狗韃子的細作從外人那裡打聽不到,屆時便隻能白白挨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