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大清王師攻城不順,但讓皇太雞感到欣慰的是,他十四弟倒是很有能耐,短時間內便征集到了不下二十萬石的軍糧。
省著點吃的話,足夠大軍吃上兩個月的。但這還不夠,皇太雞的目標至少是五十萬石頭,差額尚有三十萬石。
隻有達到如此數額,大軍方可安然度過寒冬,因為此番傾巢而出,如若不能破城而入,便要將勤王之師一舉殲滅。
而後班師回朝,修養兵馬,待明年夏季再行入關,屆時蠻明朝廷再也無力組織勤王之師,大清便可一舉攻克京城,進而入主中原了。
“奴才叩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為了彰顯大清愛民如子的美德,皇太雞還讓多爾袞將捐獻軍糧較多,具體來說就是超過一百石的富紳請到大營,由他親自接見。
這些富紳多半都覺得狗太子已經停不住了,既然京城朝不保夕,那麼莫不如早些投靠大清,或許還能繼續在老家安然度日,或許還能買個官來做。
能得到皇太雞的召見,更是讓富紳們受寵若驚,又喜不自禁,不管怎樣,先混個臉熟再說,往後大清得了天下,自己也能對周遭眾人吹噓一番了。
“諸位免禮平身,無須如此!諸位均乃富紳,在各地威望甚高,此番對我大清王師貢獻頗多,朕自然銘記於心。諸位儘管放心,不論諸位今日捐獻軍糧幾何,待朕在京城登基之後,便會翻倍免除諸位之賦稅。捐一百石,免二百石,以此類推,並無上限。來人,將寫好的免稅憑據發於諸位。”
“嗻!”
皇太雞並不像討論軍機大事那般嚴肅認真,而是表現出一副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溫良模樣,這樣才便於收買人心。
要讓富紳們踴躍捐糧,不能光憑刀槍進行威脅,至少要軟硬兼施方可事半功倍,一旦壞了名聲,往後就不好下手了。
大清不光要與蠻明爭天下,更是要與蠻明爭人心。
既要得天下,更要得人心!
如此行事也是寧完我、範文程等漢臣想出來的對策,皆因八旗人少,八旗兵更少。
若與關內數千萬的漢人對抗,斷無勝算可言,必須施“以漢製漢”之策。
用漢軍打漢人,用漢臣治漢人,用蠻明的土地來養活八旗大兵。
保證八旗的利益不受影響,保證八旗大兵的數量不受損失。
隻要八旗六萬精銳不遭遇重大減員,便可讓大清立於不敗之地。
旅順一役讓紅白四旗損失頗大,皇太雞也就不得不下令提前實施此策。
攻打京城的王師,前期以漢軍和三順王的兵馬為主。
精銳的八旗兵都要用在關鍵時刻,萬不能在破城之前便遭受大規模損失。
從目前來看,各部執行的還算得當,唯有豪格那個蠢材腦子犯混……
“奴才等人深感皇恩浩蕩,對皇上之寬宥感激涕零!天下苦明久矣,早已瑉不聊生,天災頻降,便是暴明皇帝無德之兆。天下素來以能者據之,皇上文治武功,名揚四海,關內百姓無不敬佩,皆願歸順大清。若皇上登基京城,實乃萬瑉之福也,當須豎碑立傳,被後世所頌揚矣!”
來自延慶衛的張恩重可不是文盲,早年中過秀才,有了這個特殊身份,才能獲得朝廷的優免資格。
不過由於他沒中舉人,也就沒了進一步往上爬的機會,於是非但不思感謝朝廷,反而因為沒中舉人而忌恨不已。
在他看來,自己落榜並非是學識淺薄,能力低下,而是由於其他考生賄賂考官所致,如此昏暗的明廷,必須被大清取而代之才是。
借助捐糧被召見的機會,張恩重也要好好表現一番,往後伺機買個官,也好在延慶衛作威作福,叫平素奚落他的對頭們不能好活。
“哈哈哈哈……言過了!朕多少也知曉些曆史,自認為不可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相提並論。但朕可以保證,大清入主中原之後,定以安瑉為首務,絕無盤剝之伎倆。讓百姓安居樂業,夜不閉戶,乃是朕之目標。往後若有官吏欺壓百姓,魚肉鄉裡,皆可舉報。蠻明可以允許此等汙穢禍害地方,我大清可容不得!若京城是朕的腦袋,地方便是朕的發膚。朕豈能隻顧腦袋,而棄發膚於不顧?我大清得了天下,百姓的日子隻能越來越好,否則朕便愧對在場諸位,愧對天下百姓!”
甭管以後如何,眼下先將敞亮話說出去。
瑉心既要收買,更要誆騙。
皇太雞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這天下若是讓大清來治理,肯定比蠻明要好得多。
其他方麵不敢說,至少在稅收上,每年的歲入必然能夠達到兩千萬兩銀子以上。
蠻明便是在歲入上出了岔子,這才導致軍餉缺失,士氣低迷,進而屢戰屢敗。
大清彆的不行,在刮地皮方麵,可是比隻會收三餉的崇禎皇帝高明太多了。
那些江南富商都是肥羊,大清早就盯了許久了,隻帶兵馬過江,便可將其一網打儘了。
“皇上體恤萬瑉,更願救萬瑉於水火,為萬瑉滅暴明,功績斐然,真乃千古一帝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張恩重將自己的吹捧能力發揮到了極致,隻要對方能開心,讓他叫祖宗都行。
“免禮!諸位無須如此,朕定會率王師替天行道,除暴安良!敢問這位先生是何方人士啊?”
“千古一帝”的稱號讓皇太雞不禁心悅誠服,信誓旦旦地做了保證,便問起了貌似有些口才之人的情況。
“奴才張恩重,現居延慶衛,乃是一名秀才。家裡有些田地,卻被蠻明官吏連年盤剝,收入無幾。奴才在老家聞訊,便拿出家中積蓄存糧五百石,以迎王師駕臨。蠻明朝廷早已風雨飄搖,僅有狗太子留京鎮守,周遭守軍皆龜縮於此。皇上若能改朝換代,當真了卻了奴才一樁心事。奴才往後定為皇上鞍前馬後,莫敢不從!”
張恩重很想要個官來做,可是話到了嘴邊,又咽了回去,畢竟自己寸功未立,隻要要官,未免過於兒戲了,還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延慶?”
“正是!”
“嗯嗯!延慶是個好地方,難得有先生這樣識大體之人。朕素來求賢若渴,普天之下若皆為先生這樣明斷事理之人,大清自然可以安定天下,百姓自然能夠安居樂業。來人,傳朕口諭,待王師入主中原之後,各地按先前捐糧捐款之總額,進行封賞。”
皇太雞沒有開口直接賞給對方一個官,是因為還沒對報上來的捐糧額度進行整理。
賞給此人的官職高了,其他富紳必定不滿,若是低了,又顯得自己過於吝嗇。
待弄明晰之後,便可作出一個令各方都信服的標準,這樣才便於昭告天下。
能捐五百石糧食,說明對大清還是很有好感的,至少比那些不捐、少捐的要好很多。
若是能在順天府籌集到一百萬石糧食,王師可以一直等到明年三四月份再出關。
在此期間若是可以破城而入,那就徹底無須出關了,就此便可安家落戶了。
“奴才代延慶衛百姓多謝皇上,皇上此番定可率王師大敗蠻明兵馬,一戰而定天下!”
在意識到自己的官位似乎有了眉目之後,張恩重立刻叩首謝恩。
大清隻要允許自己買官,那往後自己便一定要謀個差事才行。
回頭就將捐出去的五百石糧食連本帶利的賺回來,乾的要比蠻明官吏還狠才行。
“哈哈哈哈,借先生吉言!”
接見這些識趣之人讓皇太雞龍顏大悅,可是一掃這些天戰事不利的煩悶之情。
但在西山一帶征糧的大清王師,並不像他們預想的那般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