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戰還無法戰勝明軍,這讓所有披甲兵都非常沮喪而又絕望,這本就是己方的強項。
狗蠻子的盔甲看似比他們身穿的甲衣還要厚實得多,腰刀看上去根本上不了分毫。
連頭部都被鐵片完全遮擋住了,就露出一雙眼睛,防護麵積比己方的要大得多。
可以致命的部位都被厚實的盔甲所遮擋,這還咋下手?
一刀砍過去,感覺就跟砍鐵板差不多。
腰刀砍石頭、木板、鐵片還可以,用來砍鐵板,那是半點成功的機會都沒有。
最多能在上麵留下一處半淺不深的痕跡而已,可這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就算對方站著不動,讓自己砍,一個時辰下來,砍上幾百刀,胳膊都酸了,你都未見得能將穿盔甲的人給宰了!
穿著如此沉重的盔甲,還如何打野戰???
起初很多清軍將士都不明白,認為野戰時己方必定利用機動優勢大獲全勝。
後來接連吃虧,這才逐漸尋思過味來,人家根本就不跟自己打野戰!
就打巷戰,走個幾百來步就行了,如此一來,盔甲沉重的缺點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盔甲厚實,可以極大地提高士兵的防禦力,減少自身傷亡。
相應的缺點就是移動緩慢,而且極為耗費體力,持續時間不會太久。
趙宋軍隊的步兵便是因為盔甲沉重的原因,在野戰時對陣北方各國的騎兵屢屢吃虧。
然而在守城時,盔甲的缺點就被很好的掩蓋起來了,令北軍攻城時常常損兵折將。
明軍的新式盔甲就是借鑒了宋軍的款式,提高防禦力,放棄步兵的機動性。
在守城時,也沒必要強調所謂的機動性,最遠也就走個三五裡地而已。
但這種奇葩設計,在雙方步兵近戰時,便給明軍士兵以極大的信心和士氣。
任憑清軍如何劈砍與施射,就是無法洞穿明軍士兵身上的盔甲。
打不穿盔甲,便殺不了人,反而會被明軍屢屢反擊得手。
王世選麾下的披甲兵利用明軍步兵移動緩慢的特點,在混戰時將其分割包圍成諸多小塊,妄圖逐個吃掉。
然而隨著戰都的繼續,明軍以班排為單位,結為圓陣,外層用火槍上的刺刀禦敵,內層還可以裝填彈藥,或者直接往外扔手榴彈。
清軍的腰刀比明軍的火槍本身就斷一截,在明軍的火槍全部安裝刺刀之後,便比腰刀長出一尺以上。
這在近戰時算是個不小的優勢了,除非刀法特彆精湛的老兵,一般沒等清軍揮刀砍到對方,自己就被刺刀給捅到了。
明軍的刺刀戰術很簡單,單兵就是衝跑式的直刺,多人便是背靠背式的拚刺,有人數優勢的話,那就更容易弄死當麵之敵了。
目標也很明確,那就是直接往臉上捅,就這個地方,狗韃子完全沒有任何防具,而且隻要捅上,狗韃子至少會受重傷。
這讓披甲兵們完全不適應這種打法,因為以前沒練過,也沒遇到過類似打法的敵人,就感覺打起來非常彆扭。
狗蠻子就馬不停蹄地往自己臉上招呼,隻要被刺到,最輕也得被破相,倒黴的直接就被利刃捅進腦子裡了。
聽到那些受傷同伴的慘叫聲,還在拚殺的披甲兵們都是被嚇得一驚。
看到眼睛被捅瞎,腦子流出白漿,而嘴巴還在說話之人,更是覺得毛骨悚然。
他們殺蠻子兵或者百姓,自然不會有類似的驚悚感覺。
但同樣的事情要降臨到自己身上,決計是無法接受,更無法承受的。
分不到蠻明皇城裡的銀子不說,還得把自己的狗命搭進去。
怎麼想都覺得不值,越想心裡就越慌。
隨著當場傷斃的同伴越來越多,在明軍的奮勇拚殺之下,衝出來的這股披甲兵終於抵擋不住了,開始跑回本陣。
王之綸的手下自然不會放過這個絕佳機會,對著獵物的後背便是一頓補槍,近三百的披甲兵最後就活下來百十來個。
剩下的要麼當場戰歿,要麼正在被明軍用刺刀給結果掉。
看得王世選惱火而又焦慮,他已經不知道自己這條防線到底還能堅持多久了。
就照狗蠻子的這個打法,王師遠射不能戰而勝之,抵近衝殺也未獲多大勝算。
適才的炮擊加上近戰,大概又讓自己損失了不下三四百個手下。
對於總兵力來說,倒是不算太多。
可這些人在遭到敵軍的重擊之後,隻怕沒幾個人能死撐到最後。
傷亡近半,餘下的人為了活命,便會心生其他念想了……
由於手裡的血債太多,王世選是沒打算向明軍投降的。
與其被狗蠻子抓獲後淩遲處死,還不如就此機會為皇上儘忠!
哪怕為了遠在遼東的家眷,當下也隻能做好如此打算了。
自己戰歿,家人還能繼續過不錯的日子。
否則,自己能活,一家人就要被問斬了。
萬幸所部暫時還沒有出現全線崩潰的跡象,至少還能繼續堅持。
“額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在王世選左右為難之際,甲喇額真潘孝和帶著三個牛錄的天佑軍抵達戰場,來得算是非常及時,對王世選來說不啻於久旱逢甘霖。
“你……”
“在下奉皇上之命特來增援貴部!”
“甚好!甚好!”
皇太雞在接到城內告急的消息之後,起初還不太相信,因為已經通過地洞送進去大概近兩萬勇士。
其中,鑲黃旗有三千、正藍旗有四千、正灰旗有一千五,合計八千五百八旗大兵,加上其他各部的漢兵,至少能夠站穩腳跟。
待天亮攻過漕河,直取蠻明皇城即可。
即便暫時無法打下皇城,他可再行派兵增援。
然而實際戰況大大出乎了皇太雞以及麾下四大謀臣的預料,蠻明軍隊居然打過漕河,將城內的大清王師打得連連後退。
報告說蠻明出動了數十艘飛艇,以及數百輛刀槍不入的鐵甲戰車,這才致使王師各部連吃敗仗。
皇太雞是沒看過飛艇的,麾下的文臣武將們也沒見過,此時好奇心甚至超過了增兵的想法。
在西直門阿巴泰所部的大營外,便可用千裡鏡看到飛艇的廬山真麵目了,果然是鬼斧神工之作。
遠遠的望去都會讓人感到無比的震撼,更彆說這物件真的出現在自己頭頂了,不頂禮膜拜都是膽大之人了。
蠻明當真造出了飛天之物,這就不好辦了,尤其是對城內的王師將士們來說,心裡壓力必然陡增。
由於豪格的正藍旗兵力幾近枯竭,皇太雞便命阿巴泰調兩個甲喇的正灰旗八旗兵,前去支援在阜成門一帶奮戰的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