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忘了,除了紙條之外,還有一件物證,並非是太子爺欽賜的令牌,而是……
飛騎將一幅照片從包裹裡拿出,呈遞上去,這可是比口空白話更有說服力的證據。
照片上的內容很震撼,背後依稀可見一座城樓,近景則是明軍官兵踩著東虜屍體擺拍。
屍體不光出現在王師跟前,連背後都是,數量多到簡單掃一眼都無法估量的地步。
“此照片在何處拍攝?”
照片已經問世多時,楊文嶽這邊也得到了不少,不過這種照片還沒機會拍,因為駐守宣大的王師對東虜還沒打過勝仗。
“回督爺,是在阜成門拍的!”
帶隊的錦衣衛小旗抱拳施禮,如實稟明了情況,他們就是京城本地人,隻要照片裡出現較為醒目的建築,辨認片刻便能確定拍攝的大致位置。
“京城守軍當真斃敵數萬之巨?”
能夠憑借堅城擊退東虜的進攻倒是可能,但被東虜攻入城內,還能將其殲滅,那就太難了,楊文嶽此時還是對這則消息將信將疑,不敢完全確信。
“回督爺,前些天東虜通過地洞入城,太子爺命周總戎指揮王師兩萬,並調集數萬壯丁助戰,在飛艇、坦克、馬卒的協助之下,苦戰一天兩夜,終於擊退此股頑敵,並殲滅入城東虜大半兵力。根據事後清點,收集到的整具屍體超過兩萬,加上之前東虜攻城擊斃之數量,合計不下三萬,可謂自薩爾滸之役以來,王師對東虜所取得的最大勝利!”
這都是實打實的戰果,屍體就在哪擺著,沒人想去偷,因為偷了也沒用,被逮到還會嚴加懲處。
“嘶……壯哉!天佑我大明!”
楊文嶽捋著胡子不禁嘖嘖稱道,他早已聞聽畿輔被兵,隻是宣大亦是戰略要地,萬不可被東虜偷襲得手。
然而京城乃是大明都城,自己身為總督,統領上萬兵馬,麵對如此狀況,又不得不南下勤王。
太子殿下雖未命令駐守宣大的部曲前去勤王,可食君之碌,分君之憂,太子乃是國本,皇後更是國體,萬不容有失。
考慮到京城守軍要麼是客兵,要麼是新兵,多半勇衛營都已隨陛下南下,楊文嶽這才決定收縮防區。
給大同與宣府各留下兩千守軍,他自帶四千騎兵、一千車兵、五千步兵,所部兵馬合計一萬,前來勤王。
雖然麵對規模高達二三十萬的東虜大軍,宣大開來的王師兵力顯得很少,可在危難關頭,也要忠君報國。
眼下孫傳庭尚在河南剿寇,洪承疇更是率部在湖廣作戰,畿輔若是被兵,隻能依靠宣大、保定、遼西這三股人馬的馳援。
保定的兵馬之前為了平叛王樸,也被抽調過半了,這會兒想北上勤王,與東虜作戰的難度比宣大這邊還要大。
至於山海關的王在晉是否發兵救援,楊文嶽就不得而知了,他發也好,不發也罷,自己都要儘快趕到京城。
隻是所部走到延慶衛以南,馬卒大隊便與前來阻擊的數千東虜血戰了一場,損失高達千人之多。
再往南進兵,東虜會越來越多,楊文嶽並不想讓己部全軍覆沒,那樣根本就無法勤王了,隻能暫時駐守延慶衛,多派飛騎前往京城送信,希望守軍能繼續固守。
在心急火燎地等了好些時候,總算得到了消息,還是一個振奮軍心、提振士氣的好消息之後,楊文嶽卻又開始躊躇起來。
東虜攻城失敗,損失頗大,轉而放棄攻城,改為圍城的話,自己靠手頭的這點兵馬依然無法給京城解圍。
根據情報,此番東虜已然是傾巢而出,總兵力不下二十五萬,即便損失了四五萬人,也沒到立刻收兵撤退的地步。
東虜若是長期圍困京城,待各路勤王之師相繼趕到,東虜再行與王師決戰,隻怕王師依然勝算無多啊!
除了自己這路人馬,其他各路勤王之師走到哪裡,何時能到,楊文嶽一概不知,當年薩爾滸之役便是多路進兵,結果互不協調,最終導致徹底失敗。
協調上是問題,兵力上仍然是問題!
東虜可戰之兵尚有二十萬,王師若想將其擊退,起碼勤王的人馬當須達到二十五萬至三十萬。
除非孫傳庭與洪承疇兩部人馬悉數前來勤王,否則將東虜擊退,隻怕短時間內是不大可能成功了。
人家就是占據京城外圍不退,你打又打不過,反而可能被敵軍一口吃掉,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之前探馬來報,說延慶衛以南約二十餘裡處發現東虜多股人馬,說明東虜對己部早有防備。
小股人馬隻是安插在前方的眼線,在其後方數裡位置,必然有大股馬卒,甚至八旗兵作為主力。
楊文嶽這下也不敢輕動了,隻要離開延慶衛,暴露在荒野,己部車兵與步兵較多,行動遲緩,麵對東虜鐵騎,便可能遭遇重創。
“督爺,太子爺說不出十日,東虜必然退兵,讓督爺勿要輕易追擊,先行率部開赴京城,再行計較!”
“……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對於太子殿下的估計,楊文嶽也不明白倒是是何理由,但其中必有玄機,說不定是天機不可泄漏。
不過真如預期的那般,東虜能在十日內開始退兵,便是件極好之事了,京城之圍頓時便可接觸了。
如此這般,太子殿下運籌帷幄,神機妙算,是役僅憑京城守軍,便以弱勝強,以少勝多,力拒東虜大軍。
真可謂自開朝以來,大明第一名將了,穩穩勝過徐達等人一籌了,這可隻是黃口之年的孩童啊!
往後長大成人,本事必將再次飆升,為大明立下潑天之功,那還了得???
隻怕真若是打下比大明本土還大的江山,功勞必定蓋過成祖,直逼太祖高皇帝陛下了。
既然太子殿下不著急讓己部前去勤王,那就呆在延慶衛靜觀其變好了。
也就這麼幾天的時間,東虜便會夾著尾巴撤出關外。
楊文嶽對此非常好奇,太子倒是使用了甚子仙術,可讓虜酋皇太雞乖乖撤兵。
“你可知此前城內有何變故?”
為了提前知道答案,楊文嶽還不免要向這名錦衣衛打探一番。
“督爺,您隻是指……”
這小旗不甚理解,也就不知如何作答了。
“太子殿下此前可用了甚子退敵手段???”
“……倒是加派了城頭的人手,實施了宵禁,又命廠衛全員出戰,再就是……”
“還有何手段?”
“呃……對了!太子爺說是仙法可以護身,讓全城百姓接種仙藥!”
“哦???此仙藥為何物?”
“這……據說威力不下天花!”
“啊???你可被種過?”
“回督爺,小的兒時得過天花,便無須接種了!”
“……”
楊文嶽捋著胡子左思右想,良久之後,方才明白過來。
想必這便是太子殿下的仙術了,若是用來固守倒是可以,隻是又如何能讓東虜退兵呢?
“你可知東虜因何退兵?”
“回督爺,小的不知。小的知識聽說東虜大營近期會被天花肆虐,屆時……”
“哦~!好了,一路辛苦,下去好生歇息吧。每人賞十兩銀子,酒肉管夠!”
“多謝督爺!”
太子殿下不會貿然得到如此論斷,若是料定東虜會大規模被天花傳染,那必有讓東虜感染之策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