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芝鼇此前向鄭芝龍主動請纓,原因就是熱蘭遮城堡裡的紅夷守軍在偷襲失敗之後便不敢輕易出戰了。
從背坡用迫擊炮往城堡裡打椰子彈,鄭芝鼇也覺得完全不過癮,但又不可能公然違抗鄭芝龍的命令去強攻城堡。
雙方就這樣“你來我不往”地打了三個月,鄭芝鼇實在是熬不下去了,聽說紅夷援兵即將抵達,於是……
看到了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紅夷,在損失了七艘戰艦之後,便好像沒有一絲眷戀似的倉惶逃跑。
對比起來,紅夷可是比料羅灣那會兒要慫多了,看出不丁點死打硬拚的氣勢,完全是一群婆娘所為啊!
但看看戰場水域的情況,鄭芝鼇心裡又感到有些異樣,放眼望去,大部分都是己方戰艦的殘骸和等待救援的水手。
很難想象,這是由不到一百艘紅夷戰艦造成的結果,見到鄭芝鳳後,鄭芝鼇便得到了準確數字,對方的艦隊規模隻有不到八十艘而已。
如此算來,紅夷戰力自然非同小可,並不比數年前差多少,這場惡戰給鄭芝鳳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不管己方還是紅夷,不論死活,一律予以打撈,死的紅夷也是算戰果的。
待收拾完戰場,率領剩餘戰艦返回岸邊,已經是下午四點之後了。
聽說自家艦隊凱旋而歸,鄭芝龍自然滿心歡喜,親自到海灘上迎接兩個兄弟。
各艦經過清點,總供俘獲紅夷兩千一百三十五人,活的占了七成左右,算是不小的收獲了。
用這一千五百人作為籌碼,加上繳獲的八艘紅夷戰艦,應該可以與荷蘭東印度公司進行非常高效的談判了。
這些戰艦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嚴重的必須送往廈門船廠進行修理,才能發揮出應有的戰力。
如果東印度公司想要收回,完全可以,但跟人一樣,必須交錢才行,否則人與船,一樣都彆想得到。
可笑的是,被俘的一些艦長見到鄭芝龍會說一口流利的荷蘭話,便指責鄭芝龍背信棄義,公然侵略荷蘭屬地。
對此,鄭芝龍斥責說你們犯我大明海疆,殺我大明百姓,奪我大明財產,占我大明土地,何等無恥,竟然還有臉麵來指責我等保家衛國之舉?
若是爾等的主子不願意贖買爾等,爾等就做好挖礦挖到死的準備吧!
反正如今業已擊退來援之敵,便意味著整個大員即將到手。
屆時北上覲見太子爺,得到瓊州金礦位置之後。
爾等就可以前去挖礦了,本伯是不養閒人的!
當然,在此之前,可以放兩個表現好的家夥,前往熱蘭遮城堡,勸說勃爾格率部投降。
連援軍都被擊退了,這廝還堅持個球啊?
“文森特,你怎麼看?”
大員長官約翰?範?德?勃爾格麵對前來勸降的荷蘭老鄉,還在震驚於來援艦隊被敵軍擊敗的消息。
這意味著要麼再堅持三個月,等到巴達維亞派來第二批援軍,要麼立刻投降,反正短期內也不會有援軍抵達了。
指望普特曼斯帶著艦隊偷偷抵近大員地區,在對岸放下援軍,那也不大現實,因為敵軍的兵力是二三十個一千。
這仗還怎麼打?
勃爾格的一切期望都建立在海戰獲勝的基礎上,隻有海戰獲勝,才能以海製陸,配合登陸部隊擊退圍困熱蘭遮城堡的敵軍。
“我們不缺糧食,缺的是兵力、水果和蔬菜。如果能補充最好,否則,越來越多的人會因為營養問題而失去戰鬥力。原來隻是不能出擊,現在連自保的可能都在急劇降低。你想繼續防守固然沒錯,但是再堅持三個月的話,隻怕最後城堡守軍會喪失防守能力。”
步兵團長文森特?揚森上校已經不認為己方能夠反敗為勝,也厭倦了繼續固守的策略,他就希望儘快向鄭芝龍投降。
這麼頑抗下去,最後大家都會被活活困死,可又能得到什麼好處呢?公司會把他們當成英雄來對待麼?
既然什麼都得不到,乾嘛不儘快投降呢?
“那樣會遭到評議會的審判!”
這是勃爾格最為擔心的事情,或許鄭芝龍不會將他怎麼樣,可評議會那幫不乾人事的牲畜絕對會找一隻替罪羊,他就是最好的選擇。
“哼!審判?見他的鬼去吧!我打算帶著我的人為明帝國的皇太子效力了,大不了以後不回荷蘭了,評議會能怎樣?派一千士兵進攻明帝國的都城?打算來個自取滅亡?”
麵對反應遲鈍且心胸狹隘的評議會,揚森上校做的更絕。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太子能留爺,爺跟太子乾!
根據之前前來勸降的被俘守軍士兵轉述,要是不想回去的話,鄭芝龍會安排他們去京城。
還說殺死一個韃靼人能得到二百兩白銀的豐厚回報,這麼算起來,殺十個敵人豈不是可以直接退休了?
此時傳開之後,不少守軍士兵都動心了,因為他們本來就是人錢不認人的雇傭兵。
哪位雇主願意出高價,他們就願意給誰賣命,公平合理,絕無欺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要是這個價錢放在歐陸,隻怕整個歐陸的雇傭兵都願意為皇太子效勞。
隻要有足夠多的賞銀,敵人的頭顱自然滾滾而來!
揚森這麼說是有十足把握的,他太清楚公司的實力了。
如果打海戰的話,也許可以完勝全球任何一個對手。
但換成是陸戰,那得先湊足五千人再說!
隻有一兩千士兵負責登陸作戰,那可真是自取其辱!
雇傭兵再厲害,也打不過對方數萬人,還有大量的騎兵。
在不打海戰的情況下,東印度公司還如何找明帝國皇太子的麻煩呢?
將其沿海裡的魚蝦都撈光???
這麼想來,投靠這位皇太子還真是個不錯的後路。
而且揚森事先也進行了摸底,發現大部分士兵都願意跟他北上進行冒險。
風險越大,利潤越高,這道理誰都懂,雇傭兵裡可沒有傻子。
真如鄭芝龍所說的那樣,那就是征戰一年,夠吃一輩子了。
相比於歐陸雇主甚至隻發麵包、不發軍餉的可惡做法,明國皇太子的善舉真是令下屬忠誠無比。
“……”
果然是沒什麼底線的雇傭兵!
該死!
勃爾格一時間無言以對,隻能在心裡暗罵。
即便心裡有火也不好發泄,更不能處決或者解除揚森的兵權,因為城堡裡的雇傭兵都聽他的。
勃爾格是這裡的最高長官不假,可是城堡裡的守軍並非荷蘭正規軍,而是一群簽了合同的雇傭兵。
不論在全球哪個地方,隻要情況不對,雇傭兵都有權力直接向敵軍投降來換取活命的機會。
想要得到了一支悍不畏死的部隊也容易,每人一千銀幣,就能組建一支騎士部隊了。
沒錢的話,那就彆輕易涉及忠誠,忠誠難道不值錢?
“你不想投降,我可以理解,但我要為我的人考慮後路,就像貝克一樣!”
揚森舉了貝克的例子,這家夥自從帶著艦隊從大員灣起航,大家就在沒見過他的影子。
“再堅持一個月不行麼?”
勃爾格用近乎哀求的口氣詢問,他也知道自己已經與下屬離心離德了,但還要最後試一試。
“最多十天,而且要將傷兵以及婦女兒童先送出去接受救治,省得繼續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