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學生鬥膽,不知可否有幸知曉朝野之中,誰是貳臣?”
陳子龍適才正在思索一個問題,那便是既然天書上說彭賓、陳名夏、侯方域是貳臣,難道降清的貳臣就這三位?
若是大明被東虜所滅,降清之人決計不在少數,適才陛下也是如是說的,那其他的貳臣究竟是何人?
“據你所知,殿內參加廷議之臣,有誰缺席?”
崇禎也沒直接告訴此子,反而用詢問的方式答複與他,既然腦子好使,那就好好想一想吧,結果會很驚喜的。
文臣武將雖然沒有看全天書內容,甚至連一個人都沒看全過,也就數斥資一千兩銀子的黃得功看得最多。
但現在知曉真正算是降清的,符合這個標準的也就是錢謙益一人而已,至於其他人,群臣也是一無所知。
“學生愚鈍……”
陳子龍可不敢妄加猜測,一旦說錯了,誣陷忠良是貳臣,那他可是要擔責任的。
“不急!容你好好想!想想名氣最大的那位!”
崇禎算是給了一個提示,很明顯的提示,想必這位士子不會刻意避開正確答案。
“……”
陳子龍陡然想到一人,立刻被這個想法給震驚到了。
“可是想到了吧?大伴!給士子們看看錢謙益那頁!”
“是!”
這下跪著的士子們再次震驚了,沒看到天書上的內容,就被這個如雷貫耳的名字給噎得全都無語了。
引領數千學子的東林魁首錢謙益!
降清了???
豈能如此啊?
即便侯方域那廝外強中乾,見利忘義,無法報效大明。
魁首這等以忠君報國為首務的英傑,也不至於侍清啊?
“……”
等看到上麵的內容,士子們自然又被嚇了一次,侍清不說,還活到八十多!
這算怎子回事?
禍害能長壽?
若是天書所言不虛,那錢謙益便是成了錢老賊了!
身為大明尚書,自己降清不說,還鼓動旁人一並降清,真是可恨至極!
“大伴,士子們看過之後,再為其翻到首輔與次輔那兩頁!”
“是!”
等看過錢謙益的“壯舉”之後,士子們都看到了首輔瞿式耜英勇就義,以及次輔高弘圖投水自儘的內容。
相比之下,錢謙益的所作所為便顯得更加的荒謬無恥了,枉為東林魁首。
其被稱之為當代大儒,所做之事卻是當代“大辱”!
為了降清,借口水太涼?
分明是個貪生怕死之徒!
今日總算知曉了此等老賊偽善之真麵目!
錢謙益在士子眼中的名望很高,能與其平起平坐的不多,但也有王鐸、劉正宗、丁魁楚、丁啟睿、楊士聰、張四知、張孫振等人可以作伴。
今天,這些士子們就有幸目睹了這一盛況,尤其是連王鐸這種書法名家都當了貳臣,可見名望對這些人來說,根本不值一提,還是保命更為重要。
“楊士聰乃是前東林魁首周廷儒之門生,當日官職為翰林院從七品檢討,月俸不過七石米!倪元璐,倪愛卿,你亦觀看過搜查楊士聰府邸,可為士子們介紹一番!”
崇禎沒有機會駕臨楊府,看看這位赤膽忠心的愛卿的窘態,正好請倪元璐為大家描述一番,由於倪元璐品行端正,所述內容的可靠性較高,也會被眾人認可。
“臣遵命!當日,太子殿下說今日由楊檢討請吃,我等尚且不明所以,待到了楊府門前,這才明白過來。從楊士聰府邸搜出紋銀不下五千兩,其他貴重物品另算。楊士聰先說臟銀乃是陳必謙所送,見事不成,又將此事栽贓於其正妻。而後,其正妻與小妾相應舉報,從房間裡搜出了一本收錄了所受禮物之內容的冊子,楊士聰方才開始求饒!”
對於楊士聰的家底,倪元璐當時也是大吃一驚。
一個小小的檢討,居然能攢下如此殷實的財物。
由此可見,蛀蟲缺席無孔不入,大明也正是由於此等蛀蟲的存在,才這般頹廢。
“說得好!剩下之事,想必諸位士子與愛卿在《京師日報》上都看過了。東林之中有好人,亦有壞人。顯然中飽私囊之人,決計算不上好人。降清當貳臣之人,更非善類。今朕不想用此天書衡量人之好壞,但就以某些人公然抵製朝廷加征商稅而定。我大明朝廷缺乏軍餉,則邊務必然吃緊,東虜定會趁機而入,甚至奪取北方國土。如此來看,刻意偷逃稅款便是公然資敵,抵製征稅之人便是東虜之幫凶無疑。不論何人,誰敢抵製,朕便將誰法辦之!若是因為欠餉而丟掉大明江山,便是爾等抵製商稅之過。朕不敢學那蜀漢後主劉禪,向魏國低頭,如此厚顏無恥之事,朕學不來,更無顏去見列祖列宗!爾等願跪地認東虜為祖宗,高呼大清皇帝萬萬歲!然朕跪不下去,亦喊不出來!”
給爾等看了這麼多內容,爾等也應該明白一個道理。
誰再敢提抵製商稅,那就是要當貳臣了!
當貳臣是甚子下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這想不明白,就去詔獄裡想!
“陛下萬勿如此,學生不才,願追隨陛下,斷東虜之身,剝東虜之皮,啃東虜之骨,喝東虜之血,以報國仇家恨之!”
頓時聽得陳子龍淚流滿麵,像皇帝叩首,大表衷心。
一國之君被逼得說出如此陳詞,那真是出於無奈了。
若是他們這些士子再執迷不悟,便的確要當貳臣了。
“學生亦願粉身碎骨,救我大明江山與百姓!”
徐孚遠想起天書上關於自己的那頁內容,便在此時下定決心,往後與那些道貌岸然之人勢不兩立,忠君報國乃是一體,絕無可能分而視之。
“陛下,臣願捐資十萬兩,以供朝廷所需!”
次輔高弘圖忽然插話了,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在此時拿出這筆錢,可是比事後再拿的效果要好得多。
“次輔,朕可不想讓你傾家蕩產,更不想以你為例,逼迫群臣如此行事!”
對於高弘圖的舉動,崇禎心裡還是很高興的,但凡事都要有個尺度,本來殿內的這些人便都是忠良,再逼著人家捐資就有些過份了。
“陛下,此舉乃是臣個人所為,與他人無關。臣想通了,臣已經上年紀了,自感時日無多。若是我大明被東虜所滅,臣亦向天書所言及那般結果,徒留家當又有何用?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與其留給東虜,莫不如助我大明王師多殺敵兵!東虜鐵騎雖悍,然太子殿下亦能戰而勝之。十萬兩不多,卻能儘臣綿薄之力!天書上曰臣乃是忠良,臣此生便彆無所求!”
高弘圖想得很清楚,若是不想當貳臣,大明亡了,自己還得死一次。
若是大明不倒,皇帝還能繼續重用自己,那自己還是高高在上的次輔。
用十萬兩買個名垂千古的好名聲,說不定還能買個長久的次輔,這錢花得超值!
士大夫都享受優免的待遇,無非是根據各地的情況,用所收前來投獻的規模大小區彆而已。
收得多便賺得多,收得少便賺得少,想不賺錢都困難。
其他同僚一聽,心裡暗罵這隻老狐狸實在是太狡猾了。
你實力強,可以輕而易舉地掏出十萬兩,我們怎麼辦?
都說國仗周奎可惡,這老匹夫比周奎可惡多了,自己挖坑讓大家往裡跳!
蛀蟲的錢是錢,忠良的錢就不是錢了?
忠良也要養家糊口,吃飯喝粥的!
不掏錢是肯定不行了,掏得少的話,又不好意思!
“陛下,臣家底遜於次輔,僅能拿出五千兩!”
首輔瞿式耜不算是窮人,但也談不上特彆有錢的那一類,跟高弘圖家裡不在一個檔次上。
相比之下,他這才叫“進綿薄之力”!
一抬手就拿出十萬兩銀子的老高頭,那純粹是自謙加炫耀!
瞿式耜知道高弘圖不是隨口說說,那是真會拿出這筆款子的,故而自己才量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