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世濟是明確支持李沾的態度的,他就不相信沒一個人敢站出來。
“死諫?說得好!敢問死諫之前提為何?”
阮大铖要聽聽對方可以拿出何等荒唐的理由來搪賽,不然這腦子真是“無人可及”了。
“必然是皇帝昏聵,不分是非,不變黑白,偏聽偏信,以所謂天書為憑,妄抓忠良!”
李沾說了一個眾人都認可的理由,也不算是他的主觀臆斷了。
“若天書有假,則誰為貳臣?誰又為忠良?若滿朝文武皆為忠良,戶部太倉焉能入不敷出?所謂忠良便是以反對皇帝,對抗朝廷為己任,致使歲入驟減,禦敵困難,畿輔告急。東虜細作也比不過這等‘忠良‘對大明江山的威脅更大吧?武將以抗虜剿寇為忠良標準,文臣呢?莫非以反對陛下、對抗朝廷、勾結奸商為忠良標準?在下敢問諸位,誰敢說自己受了商賈的好處,乃是理所應當,即便是在太祖高皇帝陛下聖牌位麵前,亦可理直氣壯,聲稱收錢有理,乃是大勢所趨。中飽私囊,乃是人心所向。勾結商賈,偷逃稅款,定可氣壯山河!諸位之中,有一人敢為之,在下立刻對該人行三跪九叩之大禮!想必在此時躍躍欲試,打算伸出援手之人,多半亦是收了商賈所送好處的吧?不等救諸位出去,此人便會被廠衛抓進來,與諸位相見了。敢問諸位昨晚都吃了甚子佳肴啊?有敢說的麼?太子爺倡導勤儉節約,每餐僅用四菜,兩葷兩素足矣。諸位呢?難不成真應了那句話,前方吃緊,後方緊吃?莫非這是忠良所為?一邊大排宴筵,風花雪月,勾結商賈,行為不法。一邊宣稱自己為忠良,所作所為皆是為了大明好!有人說在下厚顏無恥,在下亦不願反駁。但這‘忠良’所為……嗬嗬!想必各自心中必有定論!‘好忠良’啊!先做大明‘忠良’,再做大清忠良!二朝皆為‘忠良’,前途不可限量啊!”
之前彭賓說的很好,阮大铖認為其所言極為妥貼。
此“忠良”非彼忠良,乾的事情已經超出了厚顏無恥的範疇了。
這下李沾與唐世濟都被噎得不輕,心裡暗罵阮大铖混帳,可又對其無可奈何。
用收錢說事有意思麼?很好玩麼?
一提這事就著急上火,連帶忐忑焦慮,生怕被那些貪生怕死的商賈給供出去。
“聽者有心,在下便不叨擾諸位了,早些休息,明日抑或是會被提審。”
看看此番誰會成為那個冥頑不靈的傻子,阮大铖心無旁騖,便在角落裡閉眼眯著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知魁首如何決斷啊?”
蔡奕琛聽過了阮大铖的長篇大論之後,還想聽聽錢謙益的建議,綜合起來考量或許更為妥當一些。
“聽聞浙江茶課歲入多時,不過千兩而已,與真實差額巨大否?韞先可知?”
錢謙益也不直接說自己的打算,反而問起來一件比較有意思的事情。
“這……魁首為何如此發問?”
蔡奕琛被問得有些納悶,實際情況他當然知道。
“知曉便認罪,不知便堅持,僅此而已!”
這便是錢謙益給對方的建議,聽與不聽便是對方的事情了。
“啊?這……魁首為何說知曉反而要認罪?”
蔡奕琛先要問明白,然後再做計較。
“差額如此之大,聖上又已獲悉真相,今龍顏震怒。若銀子不夠,韞先可用家眷之命來填,可願意否?”
“這……”
“韞先若能籌得百萬兩銀子,自然可保全家無恙。若是與茶商關係非淺,今番又不欲認罪,而茶商公然偷逃大量稅款,你認為陛下會如何聖裁呢?”
“……”
“茶商自然會被嚴懲,但還不足以起到震懾作用。選個祖籍浙江的要員來開刀,便再好不過了,方可以儆效尤!”
“魁首莫要嚇我!”
“莫非韞先認為勾結兩淮鹽商之要員會被嚴懲不貸,而勾結浙江茶商之要員可安然無恙乎?”
“這……”
“當下形勢,韞先可還不曾看清?”
“還望魁首不吝賜教,在下感激不儘!”
“有錢出錢,有命出命!”
“啊?這……”
“與腰纏萬貫的商賈相比,我等皆無錢,然我等有命,此為宿命也,即命中注定之意!”
“莫非魁首以為天書所述屬實?”
“老夫無能,你可有能力鑒定天書真偽?”
“……難!”
“今非昔比,諸位珍重!”
阮大铖都休息了,錢謙益也打算睡醒再說了。
他既不想被處斬,也不想被送去挖礦,能依然留在江南,哪怕被禁足也是可以接受的。
大不了以後與商賈斷絕一切關係,在家舞文弄墨,有妻妾陪伴亦不會感到寂寞。
錢謙益尚不清楚崇禎是不是真要對東林下死手,但作為東林魁首,此時必須小心謹慎,方可化險為夷。
對東林來說,魁首可以層出不窮。
但對自己來說,死了就真無法複活了。
阮大铖這老小子倒是聰明,可悲的是其他人卻看不通透。
當年魏忠賢氣焰熏天,無非也隻是害死了一批東林乾將。
對兵多將廣的東林來說算不上傷筋動骨,隻要朝廷出缺,哪怕是上百個缺,也能迅速補齊。
然而皇帝與太子聯手對付東林,那就不可想象了。
太子手裡有數十萬大軍,皇帝掌握著廠衛鷹犬,矛頭都指向東林的話……
錢謙益覺得還是先給自己找條退路為妙!
喜歡明末黑太子請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