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眾人對張履祥所言很是害怕,不過經巢鳴盛這麼一說,也就是釋然了。
既然已經打算挺身而出,救國救瑉於水火,便斷然沒有被嚇退的道理。
“瑞明所言極是,我等寧可粉身碎骨,亦要拯救大明!”
沈壽瑉力挺巢鳴盛的慷慨陳辭,此時不論怕不怕,都不能退縮。
若是在場的一乾人等退縮,又將身陷囹圄的吳應箕等前輩置於何地?
“我以我血祭軒轅,今生來世皆忠良!”
薑垓更是豪情萬丈地放出了一句狠話,使得在場的一眾士子全都亢奮起來。
“對!誓死報國!成奸除惡!”
見到群情激憤,張履祥也不好再多說甚子了,再多嘴的話,保不齊自己會挨揍。
“既然那無道昏君篤信天書所述之內容,我等豈不是皆為大明忠良之輩?若是如此,便是天命使然,我等有神功護體,大業可成矣!”
巢鳴盛倒是借用了一個當下眾人最為關心的事情,並以此來為己方的事業做了背書。
“確係如此,瑞明所言不虛。天書若是贗品,則崇禎那昏君便時日無多,若天書所述屬實,我等必定可以得償所願!”
沈壽瑉對巢鳴盛的看法極為認同,真可謂誌同道合,往後若能入朝為官,便可遙相呼應,肝膽相照了。
“首輔、次輔以為如何?”
“……倒是不錯,我等力挽狂瀾便在今朝!”
神功護體?
這兩位後生倒是真敢說!
可礙於眼下十分踴躍的境況,朱集璜也隻能順勢往下說。
“若眾誌成城,何愁頑敵不敗?”
在朱集璜當眾表態之後,鄭敷教也不得不發話,儘管他也意識到了朱集璜實在敷衍眾人。
若是在這個關鍵時候打擊眾人的信心,對今後對抗朝廷與皇帝是極為不利的。
既然眼下的主力以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為主,便要順水推舟,方可事半功倍。
“神功護體!所向披靡!”
“神功護體!所向披靡!”
“神功護體!所向披靡!”
隨著一人喊出這句口號,在場的眾人在亢奮狀態之下,紛紛脫口而出,越喊感覺越有信心,最後連自己都信以為真了。
“唉?這位仁兄,你為何與我等一同呼喊?”
有人看見身邊的兩個人並沒有開口,在好奇之餘,便詢問起來。
“……在下非同道中人!”
“這是何意?”
“徐兄!人中陳子龍字)!你二位似乎對我等事業並不熱心啊?”
薑垓看出此二人的神色與他人有彆,便試探地詢問起來。
“在下此番前來,隻想告訴諸位,往後幾社退出士林,不再參與此類活動!”
“啊?”
徐孚遠的一席話驚得再場眾人立刻目瞪口呆起來,此人是不是瘋了?
“徐兄莫不是在說笑?”
薑垓也不大相信,畢竟幾社算得上江南一帶有名的團夥了,名望位列三甲。
東林人員高達數千,複社差個等級,不過也有數百人。
幾社的規模還不如複社,但貴在基本都是精英,故而實力才位列複社之後。
可以說幾社的實力與由萬泰等人所組成的浙儻不相上下,老家浙江德清的太常寺少卿蔡奕琛便是其中之一。
與東林和複社不同的是,前二者的骨乾力量多半來自應天府、常州府、揚州府等地,幾社的人員則高度集中在鬆江府。
其骨乾力量徐孚遠、陳子龍、夏允彝、周茂源、宋征璧等人,悉數為鬆江本地人,可以說這就是個“鬆江團夥”。
看在皆為南直隸團夥的份上,東林與複社才將幾社這些人排在浙儻之前,凡事會優先考慮幾社。
“在下之前於大殿上親眼目睹過天書所述之內容,有人為大明儘忠,有人投靠了東虜,更多之人則當了順瑉!”
鑒於平素複社裡的眾人也待自己不薄,徐孚遠便將自己看到的情況和盤托出了。
“啊?何為順瑉?又有何人投靠了東虜?”
既然對方如是說了,薑垓定要問個明白才是,因為眾人都知曉了徐孚遠所遇之事,想必親耳聽其所言更有說服力。
“字麵含義,順瑉即歸順東虜,亦是天書所述大清之人。如須,你便是其中之一!”
徐孚遠隻是看到了一份名單,對於薑垓等人後來之事並不清楚。
不過隻要天書所述屬實,那基本就錯不了了。
隻要在崇禎十八年,即西曆一六四五年之後,還活著的人,若是未追隨國姓爺鄭成功去往東番之人,皆為順瑉,這是毫無疑問的。
凡是此在期間,為大明儘忠的,自然是忠烈,會被著重提及,譬如自己與子龍等人,否則便是苟活在大清鐵蹄之下的順瑉了。
“徐兄莫要信口開河,在下對大明忠心耿耿,豈能向東虜乞降!”
在眾目睽睽之下,薑垓怎麼可能承認自己是順瑉,那就太過丟人現眼了。
“在下隻是實話實說而已,並未對如須抱有偏見!”
徐孚遠也看出來了,打不過就乞降便是這些人的德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若東林有人抗清,有人乞降,算是毀譽參半的話。
複社眾人裡,大部分都做了順瑉,還不如東林。
“一派胡言!”
“在下不信!”
“你分明是在構陷如須!”
“對!定被那昏君給收買了!”
“當眾信口雌黃,真乃吾輩之恥也!”
今番聚會以複社之人居多,看見幾社的人在誣陷自己人,複社的同仁當然不會樂意,更不會承認,紛紛開始指責徐孚遠。
“安靜!諸位!勿要如此!闇公,你已年過四十,萬不可言不由衷啊!”
鄭敷教好不容易將大廳裡的嘈雜之音給壓下去了,由於年長徐孚遠三歲,故而才沒像年輕人那般激動,語重心長地提醒對方,要想好再說。
“鄭兄,天書上所述,你活到了八十歲!”
“啊?”
徐孚遠突然來了這麼一句,讓鄭敷教有些猝不及防,按理說長壽倒是件極好之事,隻不過從對方嘴裡說出來,自己聽了怎麼有些不是滋味呢?
“鄭兄比在下年長三歲,自然見識比在下多,學識比在下高,在下不知鄭兄往後如何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