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會兒讓朕棄城而逃!
一會兒讓朕修建碼頭!
這逆子真是不讓朕省心!
遠在北都,還惦記朕兜裡的銀子!
寫了封信,就便想讓朕拿出二十萬兩銀子,可惡至極!
要不是鄭芝龍傳來大勝紅夷的好消息,朕又要被這逆子給誆騙了!
棄城而逃……
朕身為一國之君,這得背負多大的罵名啊?
虧那逆子想得出來!
不過朕不能死,朕要是駕崩了,豈不便宜了那逆子?
朕還得好好活著才是,萬不能像天書所述的那般輕生。
隻要朕不死,那逆子就還得老老實實地當太子,成不了皇帝!
想到這裡,崇禎忽然覺得鄭芝龍是個大功臣,直接了卻了自己一樁心事。
對其不來覲見的無禮之舉也就大度地原諒了,而且鄭芝龍不來倒還好。
來了讓這位鎮海伯瞧見城內到處都是刁瑉與賊子,自己豈不是顏麵掃地?
那逆子早就料到江南士林會有如此行徑,擺明等著看朕的笑話!
可惡!
幸好朕已脫胎換骨,並未再次落入賊子們的圈套之中!
出了這檔子糗事,崇禎也隱約意識到,倘若紅夷當真打過來,某些賊子興許會還真會背叛大明!
東虜鐵騎伺機南下,此等賊子便降東虜。
紅夷戰艦逆流而上,此等賊子便可能投降紅夷。
左搖右擺,飄忽不定,唯有一點,那就是不曾對大明忠心耿耿!
想到這裡,原本還打算特赦部分賊子與刁瑉的某皇帝,又重新鐵石心腸起來……
這下崇禎算是明白了,賊子與刁瑉生來便是等著乞降的!
損我大明榮光,朕焉能放過爾等?
“陛下,臣以為興建碼頭對南都航運意義重大,作用非凡!”
在皇帝腹誹不已之際,首輔瞿式耜已然看過了劉大好帶來的南都港規劃圖。
由於是俯視立體的圖畫,故而看起來非常生動,不想純文字那般枯燥,能給人直觀的好感。
“臣附議首輔所言,現今碼頭甚小,轉運貨品多有不便,若能實現此圖之全貌,則必將惠及附近百萬百姓。”
禮部尚書兼右僉都禦史倪元璐也是讚同太子爺的提議的,這幅圖與眼下的碼頭狀況做對比,後者真是不堪入目了。
南都城附近有兩座碼頭,一座是在長江邊上,靠近西北側的儀鳳門,規模較大,但入城所走的路程較遠。
另一座則是在秦淮河畔,上岸之後過了正陽門大街便是正陽門,進城之後不需多少時間便可直抵乾步廊。
“如此規劃將瑉用與軍用分離開,此法甚妙。還將普通船隻與運輸油料船隻分離開停泊,可謂安全妥當。”
兵部尚書袁繼鹹更看重碼頭的功能方麵的規劃,眼下南都碼頭都是軍瑉混合,戰船與瑉船攪和在一起,十分的不便。
“次輔以為如何呀?”
這些敗家子,錢還沒捂熱呼就要花出去,儘管所言有理,崇禎還是打算聽聽高弘圖的建議。
“臣以為江南水網遍布,與北方地理特征截然不同。若要有所發展,則須以航運為先。殿下若能當真采購大量江南所產之貨品,往來船隻必然眾多,此碼頭非建不可。”
高弘圖感覺皇帝有點不願意掏錢的意思,但明擺著群臣都是看好這個規劃的。
為了不得罪皇帝,高弘圖隻能先拋磚引玉,丟出個較為合理的原因。
然後再借用太子爺來當擋箭牌了,太子爺如何行事,誰管得了?
連他親爹都對其無可奈何……
“嗯!次輔所言不虛!”
崇禎也覺得倒是這麼回事,不過二十萬兩銀子不是小數,而且憑自己的了解,隻怕真大張旗鼓地開建,具體數額隻恐還要上漲。
“陛下,臣以為江南一帶以漕運為主,海運為輔。淮安、揚州、鎮江、長洲蘇州)皆因在漕運沿線,受益匪淺。而南都雖位於江邊,卻非瀕臨,與運河尚有一段距離。若欲發展南都,則必要倚仗航運,港口碼頭規模不大,則必將製肘發展。”
工部尚書張慎言指著地圖上的幾個主要城市,解釋了一番。
南都雖未大明都城,由於並未建在運河邊上,所以其實沾不到漕運多少光。
以前浙江產的茶葉、長洲造的真絲、兩淮的鹽,基本都可以直接裝船,運往北都,沒南都甚子事情。
南都能維持在百萬人口的規模,一來是得益於開朝建都於此,二來是因為成祖將都城北遷之後,南都作為大明陪都,還留了一套班子做備份。
沒了這些衙門以及在衙門裡當差的官吏,外加大量兵馬,南都這地方的發展真不如揚州、長洲、錢塘杭州)三地,隻能算是江南一帶的二流城市而已。
張慎言沒明說,但所要表達的意思其實群臣都清楚。
論物產,南都遠不如其他幾座大城,就是靠都城的名頭在強撐而已。
非要說特產,南都最出名的就是烤鴨了……
比起絲綢、茶葉,甚至瓷器,真是有些相形見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沒特產,還擴建碼頭乾嘛?
因為某太子已經給某父皇出了個主意,南都想要發展,自然不能走蘇、揚、杭的路子。
發展重工業沒那個基礎,最多指望沾點馬鞍山的光。
唯一可行的路子就是利用城內工匠較多的優勢,大力發展輕工業。
譬如這電話線,隻要有工匠會拉銅絲,再結合某太子所提供的製作方法,加上一些配料,便可造出電話線。
以此類推,再造點沒多大技術含量的人力車等機械,自然也是可以的,隻要有圖紙,工匠們很快就能仿製出來。
小巧的機械玩具就更不用說了,即使某孝子自己不提此事,等某父皇收拾完賊子們,也會自己開始琢磨的。
之後就是文化產業,利用南都是都城,士子、富紳都多的特點,開辦報紙、雜誌等刊物,並且廣為發行。
在這方麵,南都占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隻要朝廷不允許,其他任何一座城市都不準擅自印刷刊物。
隻有南都可出刊物,並輻射江南以及上遊一帶的話,一天便可輕鬆賣出二三十萬份,甚至更多。
為了幫助某父皇,某孝子也規定所有旗下的商品,除特殊情況外,隻有先行運抵南都,才能進行分銷。
這就避免了南都的人氣沒等聚集起來,便被江南的其他城市給分流了。
分銷商想上貨的話,就必須先來南都,從總代理手裡采購。
就像沙發這類新家具,不到南都是根本買不到的。
即便一些同行買到手裡,對此物進行拆解,以便讓手下的工匠們進行仿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