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三年1640)七月所簽署的《明荷友好通商條約》,標誌著開朝已兩百餘年的大明帝國,終於向西方開放了國門。
絕非是後來辮子所簽署的一堆不平等條約,那都是戰敗被逼無奈才簽的,等於是被人家用艦炮轟開的國門。
這說明什麼?
說明守門員不行唄~!
大明這是打贏了荷蘭人,收複了東番島南部地區,又將荷蘭艦隊重創之後。
對方一時半會拿不出甚子行之有效的對策,這才不得不轉而與大明展開對話與合作。
朋友來了有好酒,大鵝來了有鐵鍋!
不管哪裡來的鵝,咱都可以將其燉了!
一舉開放南方四座、北方一座,合計五座港口並不可怕。
沒有足夠的海防力量,守不住萬裡海疆才可怕。
連守家都不行的辮子,最終隻能被敵人用艦炮敲門。
大明至少還有鄭芝龍,荷蘭人那他的艦隊沒轍,那就隻得用銀元來敲門。
對今非昔比的大明來說,荷屬東印度公司像前些年那樣,再用艦炮敲門就不好使了。
現在某太子手裡不光有新式銅炮,還有反艦導彈和黑鯊魚雷!
這叫“神聖三位一體”的海戰打擊模式!
你能防住,算你有本事。
你防不住,那就連船帶人一塊去喂魚好了!
荷蘭人扛不住“捕鯨叉”反艦導彈的瘋狂爆擊,那就隻能乖乖的做到談判桌前。
某太子也不怕惱羞成怒的東印度公司向本土求援,這會兒本土艦隊正在跟西班牙艦隊玩唐斯海戰呢!
沒打之前需要準備,打完之後需要鞏固勝利果實。
人家哪有工夫繞過半個地球,跑到東亞水域來跟大明水師火拚?
有鑒於此,某太子就全然不怕談判破裂,大不了繼續打就是了。
給鄭芝龍的艦隊多裝備一千枚反艦導彈,隻怕在海戰時就要團滅荷蘭艦隊了。
按照近距離十中一的概率,一千枚“捕鯨叉”也能消滅一百艘荷蘭快艇。
那些艦船都是東印度公司臨時征調過來參戰的,戰後還會歸還給船主。
一旦海戰失利,戰艦被焚毀或擊沉,屆時可是血本無歸啊……
都輸了還能要到個芝麻的賠償啊?
團滅一百艘荷蘭快艇,就算荷蘭本土艦隊都扛不住這個規模的損失。
沒個兩三年是恢複不過了來的,荷蘭的商船雖多,但船主們才不想打仗呢。
否則荷蘭海軍每次征集上千艘武裝商船,早就天下無敵了!
吃了大虧的荷蘭人隻能咽下這個苦果,先把海戰時賠掉的本錢,通過貿易的方式賺回來再說。
某太子見到荷蘭人如此識趣,也沒過太過分的要求,總的來說還是以互利互惠為準。
有現貨就提供現貨,沒現貨可以接受訂單,買家一般隻要等一到兩個月就能提貨。
商品售價以京城市價為準,買地多的話可享受七到八折左右的優惠。
唯一不降價的就是特效藥,舒爽凡士林)還是二百兩銀子一盒。
全球獨一份的藥,能起到抑菌的作用,沒有降價銷售的理由。
真靈青黴素)一萬兩銀子一瓶,一次采購十瓶起步,有效期一年,如若過敏,後果自負。
普特曼斯是不相信世上有這等靈丹妙藥的,按照西方的說法,哪怕是天使恐怕也沒有這種治愈能力。
等參觀過陸軍醫院,特彆是使用過真靈的傷員之後,普特曼斯還是對真靈將信將疑,出於保守,還是決定隻采購舒爽和磺胺。
隻要這兩種藥真像明國太子所言的那般靈驗,較低的價錢還是可以讓歐陸的貴族接受的。
真靈這種價格極其高昂的藥物,運抵歐陸的話,一瓶隻怕要賣到三四萬銀元才算有利可圖,而潛在購買者恐怕寥寥無幾。
若不是真到了生死存亡之際,誰會買這種比一箱子銀元還貴的藥物啊?
一萬銀元一瓶!
明國太子還真敢要價……
此番北上,普特曼斯僅僅攜帶了五十萬銀元,目的很簡單,就是想買通鄭芝龍或者明國的官員,以便得償所願。
沒想到這筆錢並未用在原先的目標上,而是花到了更有用的地方上。
明國出產的鏡子、油燈、沙發、鉛筆、肥皂、坐便器等等,全部都是歐陸所沒有的好東西。
在頭一晚使用過明國太子贈送的大號油燈之後,第二天普特曼斯便決定采購一千盞這種新式油燈。
儘管海上風浪很大,但隻要捆綁結實就沒問題,鏡子也比歐陸便宜得多,運過去還有差價可賺,自然也要大量采購。
一千盞油燈、一萬麵鏡子、十萬支鉛筆、十萬塊肥皂、一百個坐便器、十部沙發、十輛人力車、一萬套鐵皮玩具、一百萬斤雪花糖……
瘋狂購物之後,普特曼斯發現最賺錢的應該是售價僅為每斤隻要一百五十銅錢的雪花糖了!
這種細膩如雪,口感極佳的白糖,被販運到歐陸的話,每磅售價一個銀元也是會引起搶購熱潮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普特曼斯還想利用大量采購的優勢來壓價,沒想到明國太子拒絕降價的理由很簡單。
這種雪花糖,荷蘭方麵買的越多,價錢就越高!
一群荷蘭商人都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某太子對此進行了完美的解釋,雪花糖產量有限,而且要優先供給倭國市場!
倭國是大明的盟友,其在抗擊辮子入侵的重要性上不言而喻的。
德川二貨大將軍特彆喜歡這種雪花糖,不論是自己賺差價,還是用來拉攏其它大明,都非常合適。
那某太子就必須投其所好了,隻要倭國願意進口,且在出兵的問題上沒有設置障礙,雪花糖自然會向其大量出口。
不光是雪花糖,隻要德川二貨大將軍喜歡的東西,都會優先安排生產,並讓鄭芝龍的船隊儘快運抵倭國港口。
連有鎮國利器之稱的飛艇都可以賣給倭國,就彆說那些沒啥技術含量的商品了。
實際上,某太子就將倭國視為距離最近的傾銷市場,其意義與南方八隅是等同的。
在西班牙帝國停止向大明出口白銀之後,那就必須找個替代者頂上這個坑才行。
生產白銀的倭國無疑是最佳的目標,而且倭國能拿得出的商品極少。
對大明來說,每年的貿易就是妥妥的巨額順差!
儘管對倭出口的事情已經全權委托給鄭芝龍來負責,但鄭芝龍從京城拿貨,也必須先支付真金白銀的,賒賬是大大滴不行滴!
鄭芝龍是不差錢的,更何況鄭成功還在某太子這裡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