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彆感謝書友、華夏聯邦皇帝小號、性情中人三位同學的打賞!
非常感謝書友、鬥氣風暴、書友、萬物生510、鐵馬冰河入夢來99、紅顏青年、、y世界yy、山鋒、q晚上、低調就是腔吊、oo逝去o痕跡oo、喜歡看小說的夜郎自大、讀者、zgy907等同學的月票!
上個月投了200章,一次投好幾張,真是太任性了,嚇死寶寶了!
希望大家再接再厲,在下就喜歡這麼任性的人!
還要感謝jhjh、書友、華夏聯邦皇帝小號、書友、dh、一個天天老書蟲、書友、阿豆腐、y世界yy、屠儘東虜、書友、風風水水心心、gafqb1114、山鋒、狂書蟲仔、走走看看885、腐朽的鳳凰、流川楓kevin、白河遊龍、uheng、古冥之煉獄、yj、書友、特殊字符已存在、oo逝去o痕跡oo、吃不飽的貨、性情中人、我真的很想醉等同學的推薦票!
如有遺漏,說明在下眼神不好,敬請大家見諒!
除夕之際,祝大家新春快樂,財源廣進,一順百順,各條大道!
新的一年,希望大家一如既往支持本書!
對,手不要停,繼續投票,堅持訂閱!
沒了全勤,就靠大家高抬貴手了!
夏季圍攻錦州作戰,城內的祖大壽拒不出戰,使清軍並未占到絲毫的便宜。
從錦州外海登陸的明倭聯軍又讓清軍折損上萬兵馬,且遼東半島又被偷襲。
雙方大戰之後都沒有再戰,而戰事卻被拖到了東曆八月份,等於曠日持久的對峙。
對方就固守在海邊,隨時可能發動進攻,皇太雞便不敢調主力入關劫掠。
直至十月份,確定蠻明與倭國的兵馬悉數撤退,大清高層這才放下心來。
由於圍城打援的目標沒有實現,皇太雞心火上竄,還生了病。
即便如此,也並未忘記叮囑多爾袞,命其在入秋之後,率兩白旗、檬古八旗、漢軍四旗入關之事。
代善因為兒子碩托率部投降蠻明的緣故,毛遂自薦,要求帶兩紅旗入關,以圖一血前恥,皇太雞也就順勢答應了。
大清王師第七次入關作戰,投入總兵力約九萬,遠少於上次二十多萬,主要是隻攜帶了約一萬包衣奴才。
此番叩關吸取了上次的慘痛教訓,力爭以攻克京城周邊的府縣為主,目標為北直隸與山東兩隅之地。
第五次叩關,大清王師連下五十五城,戰果輝煌,此番作戰方法便要與那次相一致。
多爾袞也沒有讓代善領兩紅旗作為一支偏師行動,而是合兵一處,集中優勢兵力,圍攻沿線城池。
野戰有四旗披甲兵與檬古騎兵,攻城有攜帶數百門火炮的漢軍,不論蠻明的人馬出戰還是據守,都沒有任何勝算。
避開京城,便是要避實擊虛,專挑蠻明防禦薄弱之處下手。
如此一來,即便無法攻陷京城,光憑一路南下,劫掠到上百萬兩銀子與數十萬人畜,亦能達到削弱蠻明的目的。
從沈陽出發的時候,天氣還不甚涼爽,但到了關內之後,應該可以適合大清天兵的作戰了,屆時非要連本帶利,一並討回來不可。
多爾袞的計劃是從老通道——喜峰口入關,從這裡入關的話,一路向西,能夠劫掠薊州鎮、忠義中衛、遵化、東勝右衛、營州右屯衛、鎮朔衛、營州後屯衛,直至通州。
通過攻占這些為所,給大軍補給糧草,等吃飽喝足,便可渡過運河,殺向北直隸腹地,進而攻入山東境內。
蠻明的兵馬膽敢出戰,便正合多爾袞的心意,否則便要任由大清王師連下數十座城池!
此番入塞,多爾袞的目標是劫掠五十萬人口、十萬頭牲畜、二百萬兩銀子。
若是能夠順路殲滅十萬蠻明人馬,那便是好上加好了!
清軍動身的消息,通過某太子安插在沈陽的眼線被報知過來。
對此某太子早已布置妥當,就等著辮子們主動上門送人頭了……
情報傳遞時間或許並不比辮子的進兵速度快很多,但隻要快一天,便能起到預警的作用。
某太子與王在晉早已在薊州與遼西的長城以外部署了大量的偵騎,每天的任務就是四處了望。
看到有大軍從北方撲過來,無須近距離確認其身份,必然是敵襲,釋放煙花信號彈便可起到應有的作用。
光有預警還不夠,按照某太子的要求,王在晉所部負責山海關至青山口。
某太子的人馬負責青山口至慕田峪,慕田峪以西由宣大總督楊文嶽負責。
防禦範圍最大,也是最危險的地段都歸某太子負責,從而減輕了兩位股肱之臣的負擔。
某太子如何給自己肩負?
當然是把重擔送給倭軍當新年禮物嘍!
明倭聯軍采取的春夏攻勢雖然取得了上萬戰果,可實際上就打了一仗,僅此而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絕大部分大名與率部的將軍都對此深表遺憾,心裡的意思就是非常不滿。
鑒於清軍並不像想象那般難以對付,大家及其渴望再接再厲,繼續大賺一筆。
某太子便從善如流,提前知會德川二貨大將軍,希望在入秋時,還能借調至少五萬倭軍以固守長城防線。
這次不同於夏季作戰,由於不知道清軍是否會入關,故而適當地提高了倭軍的待遇。
足輕每人每月二兩銀子與六十斤大米,武士待遇翻兩倍,將軍翻二十倍。
這就等於大明花錢給德川二貨大將軍及倭國各地的大名來養兵,這讓大名們非常心動。
為了促使德川二貨大將軍同意這個提議,某太子會按人頭計算,一人一兩銀子,五萬人五萬兩銀子。
對方可選銀子或等值的銅錢,甚至雪花糖或其他大明出產的商品亦可。
德川二貨大將軍很無恥地選擇了雪花糖,畢竟這門生意已經讓其年入至少三四十萬兩銀子了……
倭國的頭號貴賓同意租借六萬倭軍,幫助大明防禦敵軍,為了便於管理,將這些人分為二十隊,每隊三千人。
由老中鬆平信綱來指揮,換人的意思很明確,就是每個老中都有一次機會,就看個人的本事與運氣了。
大明這邊也不會讓倭軍孤軍奮戰,王在晉派兩萬騎兵入關協助,山東巡撫顏繼祖出一萬兵馬。
一萬五千編練多時的榆林兵自夏季便開始從老家往京城移動,由於黃河斷流,過陝西與山西界河的時候異常的容易,躺著齊腰深的水就過來了。
加上從保定開來五千保定兵,不算畿輔本地的兵馬,便有五萬勤王之師前來助戰。
除此之外,宣大還有三萬守軍,隨時可以東進牽製部分殺過來的辮子。
某太子手裡有東宮衛隊,現轄下十四個旅,約七萬人馬,其中有兩個騎兵旅。
其他如李成棟、猛如虎、高傑、虎大威、閻應元等部,兵力約三萬有餘。
閻應元雖未薊州總督,但經某太子與朝廷特許,可以組織五千兵馬,以免在戰時諸將不停命令,將其架空,淪為光杆司令。
城內還有經過整飭的東廠、內廠、北廠、錦衣衛約兩萬,另有三千鄭家軍與五百最為精銳的特種部隊。
不算宣大守軍與廠衛鷹犬,包括倭軍在內,某太子可以動用約二十三萬兵力。
看似很多,但要防禦寬闊的長城防線,難度是非常之大的。
萬幸倭軍非常吃苦耐勞,還覺得能撈著這個活計算是自己占便宜了。
足輕每人每天能得兩斤大米,加上某太子會供給他們大量蔬菜與魚肉,日子過得比在本土好得多。
長城防線是一線陣地,部署的全部都是倭軍,總計分為二十個戰術節點,每處一隊三千兵力。
身後均有一隊約一千明軍騎兵,專門負責堵住可能出現的缺口,在附近的援軍趕到之前,防止被辮子徹底突破。
而某太子手裡的約十五萬大軍,作為是役的主力,並不需要固守在一線。
京城是老巢,必須不能有失,故而隻能在京城附近與辮子進行交戰。
時至今日,大明王師已經具備了一定程度的野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