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法是很簡陋的,但卻很管用。
紅衣大炮的炮彈再厲害,由於其彈道所限,也不大可能同時打穿內外兩道女牆。
從清軍這邊觀察,炮火打擊倒是起到了相當大的殺傷效果,轟得倭寇都不敢還手。
而在倭軍看來,如此炮擊就是雷聲大,雨點小,給己方造成的傷害微乎其微。
猛轟兩天之後,第三天一早,多爾袞便命令四個甲喇的漢軍步兵發動進攻。
一門紅衣大炮發射八十枚炮彈,這已經差不多了,要知道這種火炮的壽命不過百十來發而已。
剩下的部分,多爾袞還要等到攻破眼前的防線,待攻打關內各處要地時再行使用。
實在不行就隻能讓皇兄派人再送來四十門紅衣大炮,總不能全軍因為火炮到壽而遲滯不前吧?
之前是每十門紅衣大炮轟擊一處城牆,這下剛好產生了四處破損嚴重之處。
這四處地方便是漢軍四個甲喇的步兵要進攻的重點,先攻上城頭插旗者,獲升一級的同時,可得一百兩銀子,且得到抬旗的待遇。
有了這種級彆的懸賞,漢軍步兵自然是人人皆奮勇爭先,不管對方是狗蠻子還是倭寇,都要先聲奪人,搶下頭功。
固守喜峰口的倭軍原本隻有不到一千,但見到清軍主力出現在外圍,且對此地進行狂轟之後。
附近的外樣大名的部隊聯通明軍騎兵也迅速向喜峰口靠攏,等清軍正式發動進攻時,情況早已大不一樣。
城頭上防禦的倭軍已經增至兩千,身後還有兩千明軍騎兵隨時準備。
明軍騎兵雖然暫時不打算登城作戰,但也不能無動於衷,已經每人貢獻出了五顆手榴彈。
兩千人總計就是一萬顆手榴彈,可是夠前來找死的辮子喝一壺的……
“哎呀!誰挖的坑!疼死爺啦!”
“狗倭寇!兔崽子!爺非宰了爾等不可!”
一腳踩進土坑裡的漢軍步兵非常本能地開始破口大罵,這些倭寇簡直比狗蠻子還要蔭損。
“啊……”
與此同時,城頭上的倭軍利用迫擊炮與佛郎機對衝過來的清軍猛烈開火。
佛郎機數量有限,迫擊炮的情況則剛好相反,平均每十二人便能分到一門。
隻不過迫擊炮的射速沒有佛郎機高,而且不便於直射,需要提前測試彈道。
跑到距離城頭不足二百步距離的漢軍披甲兵,很快遭到上百門迫擊炮的迎頭痛擊。
每個炸藥包都捆綁了五百粒小鐵珠,隨著此起彼伏地爆炸崩向四麵八方。
將身處在炸點附近的披甲兵直接炸成了馬蜂窩,附近的人的下場也沒好到哪去。
六千人規模的衝鋒不是迫擊炮與佛郎機所能阻擋得了的,很快清軍便衝到城根附近。
由於斜坡的阻礙,還在艱難地向上攀爬,但隻要能爬到炮擊出來的缺口上,就容易多了。
城頭的倭軍足輕一邊鐵炮頻繁施射,另一邊在武士們的指揮下,搬運油桶往下扔。
“轟……”
數百個油桶直接掉了下來,即便還是老套路,可仍舊讓漢軍防不勝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想強攻得手,就必須被油桶先砸、再炸、後燒烤!
這三步完事之後,還能繼續戰鬥的,才是真正的巴圖魯!
城根地下陡然被木桶破碎之後流淌出來的大量黑油所覆蓋,然後便淪為一片火海。
今年陝西與山西兩地的箍桶匠可是發了大財,因為很多木桶由於戰備的原因,都變成一次性的武器。
由於下麵人頭攢動,且仰攻地形不利,並不便於躲避,頓時葬身於火海的披甲兵不少於兩個牛錄。
披甲兵們滿地打滾也無濟於事,四麵八方都是油火,而且倭軍足輕還在不斷地往下扔油桶。
能直接炸死或者燒死這些“二百兩”那就再好不過了,連鐵炮與箭矢都省著用了。
死的“二百兩”也是值錢的,隻要不變成散裝的就好……
參加過老鐵山戰役的披甲兵見到情況不妙,轉身就跑,而新兵則不明所以,還在往前衝。
倒黴的就是這些經驗不足的家夥,而老兵也沒好到哪去,直接被後麵督戰的八旗兵趕了回來。
再執迷不悟的話,那便會被八旗老爺射成刺蝟,以儆效尤了!
到處都是被燒得焦糊的屍體,以及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倒黴蛋。
漢軍的第一次進攻被挫敗,迫不得已,全線後撤,城根地下的場麵隻能用慘烈來形容。
死傷不下千人之多,未有一人成功登城,這讓觀戰的代善很是生氣,恨不得讓自己的兩紅旗衝上去。
多爾袞沒有發話,但對漢軍的表現也不甚滿意。
大清王師沒有怕死之人,真若是有的話,也要用自身為大軍鋪路才是!
撤到出發位置修整了一個時辰之後,同一夥人便卷土重來。
對於多爾袞來說,哪怕這四個甲喇的漢軍披甲兵都死光,隻要攻下喜峰口,便是值得的。
無功而返,留其何用?
九萬大軍被千餘倭軍阻擋不前,還想甚子入關之後大肆劫掠?
這次漢軍將各種小炮推到地形較為平坦之處,為攻城部曲提供火力掩護。
雖然威力遠遜於紅衣大炮,可畢竟能夠取得一定的收效,比僅用步兵衝擊要好一些。
石廷柱等人不相信區區倭寇便能阻擋大清王師,便開出了攻破此地,賞銀萬兩的懸賞。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用一萬兩銀子換取快速攻克喜峰口是完全值得的。
喜歡明末黑太子請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