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沒趕上好時候,武清等地的叛亂來得太晚,清軍已經於半個月之前便從永平府防區內的長城退出關外了。
縱使當時多爾袞所部沒有退兵,由於出暖花開,畿輔地區已經解凍,受運河所阻,又難以征集到足夠多的船隻,騎兵根本無法順利渡河。
若是雙方聯手,或許還能興風作浪一段時間,光憑任何一路人馬,都無法再在畿輔地區荼毒生靈。
為了把之前的損失撈回來,清軍在與明軍交戰落敗之後,憑借騎兵數量較多的優勢,依舊在永平府一帶流竄。
由於炮隊與步兵損失極為嚴重,已然喪失了多半攻城能力,多爾袞便下令各部以洗劫鄉村為主。
王在晉為保存實力,加上需要提防寧遠一帶的清軍,不敢輕易派騎兵與入關清軍決戰,隻能任由多爾袞所部在永平府境內恣意劫掠。
對此,某太子全當沒看見,也不會下旨斥責甚至罷免王在晉,這片地方就當是送給辮子的大禮包了。
隻要辮子的活動範圍在梨河以南、潮河以東地區,明軍主力就不會再次出動。
大軍出動一次,哪怕不打仗,也需要上百萬兩銀子和相應的糧草。
再堅持兩個月,倭軍便可以發動第三次春夏攻勢了。
與其讓明軍主力興師動眾,還不一定能抓到機動性極強的辮子,還不如將這筆錢留給倭軍登陸之用。
你們不是喜歡搶麼?
這好辦!
你們秋冬搶過去的東西和人畜,倭軍春夏時節再搶回來!
雖說來回折騰比較費時費事費錢,可總比讓辮子徹底消化了要好。
對於辮子騎兵部隊,明軍根本沒有圍追堵截的兵力和能力,戰鬥力也相差很多。
某太子就不會花那個冤枉錢,被搶了就相當於丟一百塊錢。
立刻出兵想要搶回來,就等於又投進去一百塊錢,甚至更多的錢,無形中損失金額就更大了。
按兵不動,那辮子最多隻能讓自己損失一百塊而已。
儘管兵部尚書王家彥一再上奏,攛掇某太子出兵馳援永平府。
對於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某太子根本就沒多大興趣。
照此看來,辮子往後年年都會叩關,難不成王師主力年年都得四處打補丁?
想攢錢攢糧北伐,就必須戒急用忍!
年年都跟辮子死打硬拚,銀子和糧食最後都剩不下。
隻有大舉北伐,才是根除辮子的唯一且有效的方法!
在此之前,你在我頭頂拉屎撒尿,我都可以忍!
等時機成熟,便可新仇舊恨一起報!
西曆四月十五日,距離鬆平信所部撤兵已過近一個月。
這次由老中阿部忠秋指揮,十萬倭軍再次登陸錦州沿海地帶!
王在晉依舊派出兩萬騎兵進行支援,路過寧遠時異常的小心謹慎。
要不是沿岸均由鄭芝豹派艦隊進行火力掩護,都有可能遭到清軍及吳三桂所部的截擊。
給祖大壽解圍?
當然不是!
那樣一來,這十二萬人都得被皇太雞吃掉。
更重要的是,要賠兩千四百萬,某太子和朝廷都賠不起……
故而明倭聯軍在鄭芝豹艦隊的掩護下,就駐紮在海邊,根本沒興趣深入內陸作戰。
錦州城內的糧食足以堅持到明年年底,皇太雞想圍困錦州,就讓他接著圍好了。
派過去十二萬人給祖大壽加油鼓勁,已經算是很對得起祖大壽了!
登萊水師與天津水師繼續奉命派艦隊登陸遼東半島,有啥搶啥!
對此,屢次吃虧的皇太雞早有防備。
阿濟格率五個甲喇防守金州衛,多鐸率五個甲喇防守複州衛,多爾袞率五個甲喇防守蓋州衛。
旅順是一座濱海城池,戰艦可以用炮火覆蓋,故而完全無法固守,這才被皇太雞主動放棄掉。
餘下三處戰略要地,都已經駐紮了重兵,就等著明軍上麵送腦袋了……
為了嚴守機密,皇太雞還下令沿海百姓向內陸後撤三十裡。
半島內不足三十裡處之地,須向北遷居,違令者立斬!
如此一來,沿海的百姓幾乎都被遷到了複州衛以北地區。
複州衛以南,除旅順等地尚有少量駐軍之外,均已變成了無人區!
但新令實施地並不嚴謹,仍有心向大明的百姓逃出虎口,跑到附近的島上藏匿起來,等候開春王師攻殺過來。
茅元儀領兵抵達戰區之後,便在周圍的島嶼上四處搜尋,目標本來是可能藏匿東虜眼線,找到知道實情的百姓算是意外之喜。
加上在岸上抓獲的東虜偵騎的供詞,茅元儀便基本了解的皇太雞的策略與用意。
於是,登萊水師總兵茅元儀與天津水師總兵蘇觀生商定,由後者率天津水師作為佯動,吸引西岸東虜的注意力。
由前者率戰鬥力較強的登萊水師,負責滌蕩遼東半島東岸地帶,那裡根據線報,東虜駐防的兵力並不算多。
雖然東虜已經嚴加防備,此計或許得不到太多斬獲,但總比直接退兵,空手而歸要強得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茅元儀不相信東虜在半島東岸連一個兵都不留,哪怕擒殺百十來人,還都是漢軍或三順王的兵馬,己部也算沒有白來一趟。
東曆三月下旬之前便抵達戰區,按照計劃規定,不出意外的話,有大概四個月的作戰時間。
這足夠與東虜玩一次貓捉老鼠的遊戲了,爾等不是想要守株待兔麼?
那就讓爾等耐心等著好了,先等一兩個月再說!
首先,就是兵分兩路,率艦隊沿海掃蕩。
不論岸邊出現任何船隻,隻要不是己方的,要麼擊沉,要麼燒毀,絕不會讓東虜寸板下海!
其次,對於沿海諸島,一個都不放過,大島多派兵,小島少派兵。
騎兵、步兵、炮兵一起上,絕不給東虜任何反擊的機會。
等完成了這兩道工序,最後才是視具體情況來登陸某處岸邊。
東虜在水師之中沒有眼線,就決計無法猜出臨時決定的登陸場,更無從阻擊明軍登陸。
等一個月之後,坐鎮金州衛的阿濟格聽說廣鹿島等島嶼上已經遍布明軍,還有大量明軍在滋擾半島東岸地區之後,便將此事遣人報給了多爾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