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榮是郭威的養子,故而也不是後周太祖,而是後周世宗。
然而柴時華姓柴,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便直接給這位先祖擢升了輩份……
誰敢說柴榮不是周太祖,那就是大不敬之罪,不用等抵達哈密衛,現在就可以砍了祭祖!
柴時華說血浴奮戰,那就是血浴奮戰,不能是浴血奮戰!
在柴時華所率的隊伍裡,柴時華的命令就是天意,就是聖旨,就是王法!
李自成覺得理應如此,要不是安史之亂時,安祿山沒管好自己的人馬,就能取代李唐了。
不過李唐是自己的前朝,安祿山所得之結果便是咎由自取!
孫傳庭聽說兩股反賊都跑到了沙州衛,若是自己窮追不舍,可能還會繼續往西逃竄。
若是在亦力把裡地區追個一年半載,萬一太子殿下命令各部勤王,該當如何是好?
再說大軍遠離本土作戰,所需糧草實難補給,隻能自行籌措。
考慮到這兩方麵的因素,加上甘肅全境皆已被收複,倒是要提防土默特騎兵不時下來打劫。
孫傳庭先是在肅州衛觀察了一段時間,看看反賊的動作如何,又加強了此地的防禦,見對方不打算卷土重來,便率部折返。
柴時華說若是今年不儘快去往西域,就要等到來年春末再走,否則路上遭遇暴雪,己部人馬便要全軍覆沒。
距離的行軍路線是從沙州衛先行去往哈密衛,然後再由那裡去吐魯番。
若是吐魯番氣候適宜,則可在那裡定居,否則便繼續往西。
柴時華聽西域來的商人說,吐魯番以西約四百裡有一座大湖,而且是淡水。
隻要有了水源,大軍便不會被活活渴死了,往後可以此地為根基向四外擴張。
李自成覺得柴時華的計劃非常之好,能在西域找到充足的水源,大軍便可衣食無憂了。
因為有水源的地方,便一定有放牧的,控製住這些放牧的,就可以為大軍提供源源不斷的肉食了。
若是那個湖足夠大的話,還可以在湖裡捕魚,也能打打牙祭,想必養活他們這數萬人全然不是問題。
隻是鑒於眼下已經入秋,再行轉戰上千裡地,還是自己一無所知的地方,危險有些過大。
李自成的意思便是利用今年至明年春季這段時間,儘量搜集糧草,待明春一到,大軍立刻開拔。
關內有虎視眈眈的孫狗賊,可能隨時撲過來咬自己一口。
背井離鄉的滋味不好受,但為了活命,隻能咬緊牙關,一路向西了……
當年那耶律大石可以做到之事,他們眼下連鳥銃與火炮都有,自然可以做到。
去了西域,未必不能打出一片天地,隻要足夠狠曆,在那裡建國也並非癡心妄想!
李自成與柴時華都覺得,西域那邊的土著,再狠也肯定不如孫傳庭狠。
自己打不過孫狗賊,還打不過西域的那些土著麼?
若是都打不過,乾脆抹脖子好了,省得浪費糧食!
未能消滅李逆與柴逆,孫傳庭心裡總覺得很是彆扭與憋悶。
每月領取高額軍餉,卻換來隻能將兩路反賊驅逐到沙州衛。
又擔心這兩路反賊再次聯合土默特人,孫傳庭隻能一邊寫信稟明太子,一邊率大軍暫時駐紮在甘肅境內,以防萬一。
等某太子接到信,都快過年了……
即使沒有消滅這兩路反賊,能將其驅逐出境也好,總之是不能在關內繼續作惡。
願意去西域也好,到那邊使勁攪和,讓當地的土著嘗嘗大明反賊的厲害!
快遞李哥跟柴時華跑路,便意味著困擾西北多年的叛亂幾近被彈壓完畢。
沒了這兩股主要的反賊,其他小蟊賊也就掀不起甚子大風大浪了。
西北的鎮撫行動一旦落下帷幕,北廷唯一的困難便是河南的災瑉了。
除了在當地餓死的,跟著反賊被打死的,接受各府縣賑濟的,以及遠走南直與山東的之外,基本不剩多少散落災瑉了。
山東與南直隸都接收了數十萬災瑉,最終可能達到百萬之巨。
不過河南災瑉落腳山東境內的地方是運河沿線,落腳南直隸的地方是兩淮流域。
都不是窮地方,更不缺水,隻要不缺少,那就多半餓不死人。
當地官府興以工代賑之策,很快便安撫住了大量災瑉。
實際上在羅汝才集團被消滅,李自成所部遠走西北,張獻忠與革左五營被困在大彆山之後。
失去了這些常年帶頭滋事的,災瑉數量再多,也鬨不起來了。
河南本地罕有蓄意謀反之人,最多出個李岩、牛金星這樣的副手。
後者成為了某太子麾下的狗頭軍師,前者則得到了某太子的差遣,在河南各地四處督察賑濟之事。
紅娘子也一道行事,專門負責災瑉裡的女眷。
本來還對上麵下令往賑濟糧食裡麵摻沙子還大為光火,但聽說了原委之後,也隻能默許此事。
糧食裡麵有了沙子,那便算是糙米,即便是倒賣也買不上價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災瑉都快餓死了,自然不會在乎這個,沙子都會沉底,隻要喝粥的時候注意一下就行了。
摻沙子加上多派督察人員,就是為了儘可能減少倒賣賑濟糧的惡劣行徑。
不是杜絕,而是減少,因為當地的官吏不可能皆為清官,故而也就不可能杜絕倒賣糧食。
隻能先確保不把災瑉餓死,然後再為其謀求出路。
這缺德主意是誰想出來的,都無須分析排查,整個大明就一個壞人,而且年紀不大……
怒火中燒的紅娘子很想當麵質問太子,可冷靜下來之後,也隻能慨歎一聲。
或許麵對眼下這種情況,任何人都再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了。
整個河南,隻有一南一北還算能活人。
南邊靠近湖廣,天氣不會過於乾旱,不時還會下雨。
北邊就是黃河沿線,儘管黃河快要斷流,但畢竟還沒斷流,這就能為上百萬人提供水源。
中間像汝州這樣的地方,幾乎就是十室九空的無人區,即使留下也會被活活餓死。
這還是在太子下令先後遷走境內的七大藩王及數十萬人口的情況下,不然情況會更加的慘烈。
河南巡撫呂大器接到太子的密信,說如此大旱情況還會持續至少四五年時間,頓時心都涼了。
天災持續下去的話,彆說四五年,河南連三年恐怕都難以堅持了。
三年之後,隻恐河南全境之人口,總數不會超過五百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