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整個菲律賓的西班牙軍隊加起來也不到五千,土兵就算是其數量的十倍,由於戰鬥力低下,也不夠己方亂燉的,故而某太子對一年之內打下半個菲律賓還是非常有信心的。
鄭芝龍所部為王師的先鋒,打開局麵之後,便將再次投靠朝廷的薛成才、王光恩、惠登相三路人馬投送過去。
一來算是給這三位一條活路,以表示朝廷不會虧待有功之臣。
二來是在給錦州解圍之前,消除後方的重大隱患。
三來則是可以吸引菲律賓駐軍的注意力,為十四藩王移藩婆羅洲與蘇拉威西島創造條件。
由前流寇組成的大明遠征軍第四師是純雜牌部隊,不過其戰鬥力仍舊高出藩王部隊很多。
十四藩王的人馬絕大部分都沒打過仗,藩王與郡王更是養尊處優慣了。
其手下能跟當地的土兵殺得難解難分,某太子就很欣慰了。
有兩位先前被招安的流寇並未率部奔赴南洋戰場,某太子還留有大用。
也就是劉國能與李萬慶,這倆對朝廷還算忠心,而且所部人馬不是一般的多。
前者尚存兩萬五千人,後者也有一萬五千人,加起來足有四萬之眾。
某太子命令在元月之前,兩部人馬須抵達天津,在這裡就地過年。
年後便可被艦船運往錦州外海,從那裡實施登陸作戰。
不是光讓兩部人馬去送死,就這四萬人絕對不夠恢複元氣的皇太雞塞牙縫的。
當下的形勢已經非常明朗了,皇太雞開荒種地,辮子的糧食產量就會飆升。
甭管種出來的是啥,哪怕每畝地就產一百斤地瓜,一兩百萬畝的收成也是相當驚人的。
有了糧食,皇太雞就能擴軍,少說也能增加十萬之多。
重整旗鼓之後,自然不會讓明軍輕易靠近錦州城了。
某太子想給祖大壽解圍,就必須率部在半路與辮子決一死戰。
而且必須打贏,否則祖大壽肯定又得涼涼了……
除了劉國能與李萬慶兩路人馬,還有第一期編練出來的三萬榆林兵。
孫傳庭在甘肅盯著李自成與柴時華,洪承疇則大彆山圍困張獻忠與革左五營。
某太子鑒於兩部責任重大,便沒有抽調其人馬的意思。
但是孫傳庭聞訊之後,還是將白廣恩所部派來,因為該部人馬高達一萬兩千人。
若是抽調同等數量的人馬,需要三部以上,不利於分散駐防甘肅各地。
楊文嶽無須伴駕,隻要守好宣大重地即可,派來了張德昌及楊德政兩部人馬合計一萬。
宣大的兵力缺口由後方的山東兵與保定兵填補,隻要前方打了勝仗,後方自然無憂。
孫傳庭是區域防守,洪承疇那邊則剛好相反,但是眼看明清即將進行決戰,自己又不能無動於衷。
便將兵力較少的牟文綬所部派來,這樣既然不耽誤圍山,又能表示自己的心意。
某太子當然知道這位麻將高手的意思,牟文綬是出自山東的將領,而牟家兄弟眾多,均為各級將領,可以很容易指揮和控製山東本地的部隊。
而且之前在湖廣地區力挫張獻忠所部,功勞頗豐,洪承疇上奏為牟文綬請功,某太子也就順水推舟,任命其為漕運中段總兵官。
管理漕運自然是天下最肥的肥缺,算得上是對牟家兄弟奮勇殺賊的獎勵了。
要知道同位置的總兵就三個,北段總兵官為李成棟,南段總兵官則由某父皇任命。
現在無須等剿滅大彆山的流寇再行赴任,隻要乾完錦州這票,某太子就成全牟文綬。
這些兵馬合起來組成了解圍大軍的左路部隊,兵力達到八萬六千人。
本來某太子還不打算調楊文嶽,但十分有必要任命一位知兵的要員用以節製左路諸部,以免出現一擊即潰的情況。
考慮到能打仗的孫傳庭與洪承疇手裡均有要事,傅宗龍遠在四川,袁繼鹹在南廷。
最後決定讓鄭崇儉統領左路人馬,要不是自己掌管了北廷,這會兒鄭某已經被甩鍋爹給宰了。
說來也好笑,鄭崇儉曾在五天之內三敗流寇,就因為後來楊嗣昌甩鍋給他,便被某父皇下令處決……
至於最後投降辮子,卻被辮子反殺的丁啟睿,已經可以完全不用考慮了,這會兒應該還在礦場挖得歡呢!
右路大軍皆為倭軍,按照輪流坐莊的原則,這次又輪到了阿部重次領兵出征。
德川二貨大將軍已經在信中嚴明了,而且五萬先頭部隊陸續運抵濟州島,開春可立即乘船從錦州外海登陸。
對於這支企圖賺錢的大軍,某太子從不擔心其戰鬥力。
畢竟飄洋過海送人頭的案例,並不適用於眼下的倭軍。
雖然倭軍士兵均很矮小,但一聽說能賺錢,都跟打了雞血一樣亢奮。
從之前與辮子的交鋒情況來看,隻要倭軍不遭遇辮子的八旗精銳,不論是打漢軍還是打三順王的人馬,都完全不怵對方。
二十萬倭軍,還是裝備了鳥銃、手榴彈、迫擊炮、佛郎機的重甲步兵,足可以讓辮子啃上好一陣子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同等數量的倭軍,比除東宮衛隊外的本土兵馬,更讓某太子放心。
這要是敗了,也沒地方跑,還賺不著錢,莫不如拚死一戰。
中路還是以東宮衛隊為主,十二個旅七萬兵馬。
打頭陣的是約三萬德軍與五千七百法軍!
法國在得到無比寶貴的飛艇之後,自然是大喜過望。
沒什麼武器能比飛艇更能增加部隊戰鬥力,並提振將士們的士氣的了。
不論是已經身體欠佳的首相黎塞留,還是安娜太後,都覺得與明帝國交好是異常劃算之舉。
尤其是明帝國還附贈了迫擊炮與坦克技術,這對正在與哈布斯堡王朝的軍隊激戰的法軍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燧發槍上安裝刺刀,士兵身披重甲,腰挎手榴彈,前方有坦克開路,後麵有迫擊炮壓陣,頭頂有飛艇助戰。
黎塞留相信一旦完成對整個法軍的換裝之後,距離法國稱霸歐陸的時間便為期不遠了。
不過黎塞留也知道自己的身體情況,在與世長辭之前,還要對幼小的路易十四、安娜太後與繼任者馬薩林多加叮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