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雞居然沒來!
這讓某太子心裡頗感失落,覺得自己不夠被重視……
莫非之前打疼、打怕,打得對方不敢過來臭得瑟了?
不過這樣也好,之前乾掉約六萬七千隻辮子,光是基礎獎金就超過了一千三百萬兩銀子。
再接著打的話,那就可以把太倉的大部分存銀都變成是役的獎金了,李侍問肯定不樂意。
沒了辮子的滋擾,使得回程變得異常順利。
尤其是對那些心都被提到嗓子眼的各路勤王人馬來說,能毫發無損地回到岸邊,那就算是燒高香了。
不賺銀子不要緊,保住性命最重要,反正軍餉照發,這趟就算是大夥陪太子爺來錦州玩一次了。
要是就此班師回朝,那等於說,今年的對辮子作戰到四月初就結束,這是不是太早了?
某太子在詢問過麾下的將領意思之後,決定利用氣節上佳的便利條件,還是可以繼續作戰的。
既定目標還是遼東半島,該搶還是得搶的嘛!
到了對岸,有辮子打辮子,沒辮子,搶奴才嘛!
這個重要任務還是交給登萊水師、天津水師以及鄭芝龍所部,他們對於這片區域特彆的熟悉,搶起來可謂是輕車熟路,遊刃有餘。
那八萬六千外地來的勤王客兵其實也想去搶,不過各路人馬分工不同,海軍陸戰隊就是專業乾這個的。
某太子之前不是沒給過他們機會,誰讓他們運氣不好的。
反之,隻怕就要被辮子重騎兵給打崩了。
真想打仗賺錢的話,大彆山有張獻忠和革左五營,西北有李自成和柴時華,獵物多的是,就看爾等敢不敢下手了。
艦隊兵分兩路,主力艦隊還是要運輸步兵,同時掩護騎兵沿岸邊南下撤至山海關,稍作休整之後便可返回關內的各自駐地了。
整個過程看似容易,但實施起來至少需要十天左右,卸載岸邊的給養輜重沒用完或者沒用上的,全都需要重新裝船。
為防止辮子突襲營地,某太子依然下令要在營地外圍挖設壕溝與陷馬坑,不給皇太雞一絲一毫的翻本機會。
餘下的時間,等候艦隊的各部都可以在營地裡大快朵頤,反正朝廷出錢雇傭漁夫撈海鮮,論斤采購。
兩年沒來光顧這邊,就等於在這片海域實施了休漁期,完全不用擔心遼東灣裡的海鮮無法供給大軍食用。
隨軍前來的漁夫們見到太子爺送糧成功,大軍不但再次重創韃子,而且還全身而退,自然非常高興。
尤其是客戶數量沒少多少,這才是最重要的。
打了勝仗,當然要吃吃喝喝。
除了作戰時不準攜帶烈酒之外,飯菜方麵的質量堪比過年過節。
跟著太子爺打仗,完全不愁吃食,與此前朝廷指派作戰的情況截然不同。
首次參加伴駕作戰行動的將士,莫說下麵的士卒,就算上麵的參將級彆的將領,也不少人沒吃過海鮮。
這下總算可以大開眼界且大快朵頤了,決計算是不虛此行。
此番作戰,士兵的餐飲都是定量供應的,午餐與晚餐,每人都可得到一斤魚作為肉食,外加半斤海帶或其他蔬菜,米飯管飽。
往上校尉的飯菜水準隻高不低,到了總兵或旅長級彆,那就可以直接參加太子爺的宴席了,甩開腮幫子隨便吃。
某太子宴請諸將大吃大喝,也不怕朝廷有人找茬,因為是自掏腰包,下麵的人的飯菜是朝廷支應,這是兩回事。
下麵的校尉想要給自己加餐,那就也得自掏腰包,由於是現捕現撈,大部分沒斷氣的海鮮都是鮮活的,而且明碼標價,不會缺斤短兩。
本著回去就吃不著且吃不起的原則,貪圖口福之人都會趁此機會花點錢,讓自己過足癮再說。
張德昌與楊德政兩路人馬須返回宣大,繼續協助總督楊文嶽固守戰略要地。
牟文綬則可率部搭乘鄭氏的商船先走海路,後經長江,直抵南直隸西部地區。
劉國能、李萬慶兩部以及三萬榆林兵則須留守畿輔一帶,增加某太子手裡的禦敵籌碼。
就是為了防止皇太雞在夏秋之際,再次叩關找補自己的損失。
有機會被某太子直接統領,這算是肥缺了,因為諸部都會得到足糧足餉足裝備的待遇,基本啥也不愁。
不打仗的話,除了日常訓練,剩下的時間那就等於在軍營裡養膘……
有了這七萬人馬,加上原本畿輔一帶的駐軍,某太子就有信心和實力野戰禦敵了。
不能在大規模裝備坦克之後,還讓皇太雞帶著辮子兵進來打秋風,那就太過寒磣了。
倭軍現隨船隊返回大沽口,等拿到了獎金,再啟程回國。
最重要的是領兵的大名與將軍們要以領取獎金的名義,前往京城大采購一番。
其實在天津也能買到心儀的商品,但這種旅遊觀光的機會豈能輕易錯過?
很多人之前根本沒出過國,更沒來明國的都城遊玩過,必須拍照留念才行。
某太子麾下的工廠早已實行三班倒,以滿足各個大客戶所下的海量訂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倭軍上下所領取的獎金,最終會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落到某太子的口袋裡。
這是此前得來的經驗之談,除了足輕之外,包括武士在內,沒人會傻到真把白銀帶回家。
在明國將自己所得的白銀用來購物,到家之後再賣掉,那就等於淨賺了兩三倍的利潤。
而且完全無需上稅,這是經過德川大將軍同意的,大將軍本人每次也會派人前來采購。
初到明國都城,倭軍大名與將領的直觀感覺就是繁華,無比的繁華!
京師的繁華程度不下大阪的十倍,也就是相當於十座大阪城攢成一堆了,這還是保守估計。
到崇禎十六年春季,根據順天府尹侯峒曾的統計,京城的在冊人口已經達到三百二十五萬。
在冊是指有本地戶口的人,算上周邊以及外地及外國來的流動人口,可能突破四百萬大關!
這是很有可能的,因為京城的工業發達,工廠林立,招工機會多,薪資待遇好。
使得周邊地區的青壯勞力幾乎都放棄了種田,把家裡的地租出去,進城來務工賺錢。
再就是周邊城池裡有錢的富紳也願意搬到京城來,或者在京城裡置地購房。
京城這裡歌舞升平、聲色犬馬,外地自然也有,但檔次就有明顯的差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