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十五萬氣勢洶洶殺奔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部隊,兩萬從各地調集防禦巴黎的法軍已經顯得有些兢懼了。
敵軍幾乎鋪滿了對麵的一整片田野,兵力又是己方的兩倍,更何況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而法軍這邊則不儘然。
由於消滅了梅洛所率領的西班牙精銳,還洗劫了西屬尼德蘭,凱旋而歸的布德斯與波旁所部士氣高漲。
維勒魯瓦公爵紐夫維爾麾下的士兵的狀態則剛好相反,都被敵軍給嚇破膽了,不想再打野戰了,最好可以守城。
其他與紐夫維爾境遇相同的兄弟部隊也是一樣,他們都不想在半天之內就被對麵的蝗蟲大軍給吞噬掉。
當年蝗蟲大軍的首領華倫斯坦雖然死了,但這支不惡不作的大軍中的大部分卻被敵國皇帝保留下來。
所到之處,不說是寸草不生也差不多。
實際上要不是斐迪南三世兜裡的錢非常有限,此時進攻巴黎的蝗蟲大軍規模就會高達三十萬以上……
皇帝本人認為將戰火燒到敵國是非常明智之舉,因為既可以用軍事行動來削弱法國的國力,又能夠以戰養戰,自己不花多少錢就能養活這麼一支大軍。
這支蝗蟲大軍編有十個炮兵連,攜帶了一百二十門大炮,還擁有三萬騎兵,不論是陣戰還是突擊,都具有極強的攻擊力。
經過法軍將領們的一番清點,對麵已經擺出了超過一百個方陣,可是比之前梅洛所部的陣勢要驚悚得多。
梅爾西的意圖很明確也很簡單,就是要利用與韋特所部彙合之後的兵力優勢,迫使法軍為了保衛巴黎,與己方決一死戰。
如果己方取勝,不但能夠消滅法軍主力,徹底扭轉戰略頹勢,還能攻陷巴黎,使部隊獲得大量給養,足以應付未來半年的開銷。
反之,也能打個兩敗俱傷,看似沒占到便宜,實際上這對兵力雄厚的神羅帝國來說完全不是問題,補充一個新兵就是若乾銀幣的事情。
尤其是要利用法國各地貴族對年幼的國王路易十四及安妮太後不滿的機會,在戰場上有所作為,便可促使法國在內憂外患之下退出戰爭。
沒了這個宿敵所帶來的壓力,帝國騰出兵力光應付瑞典的進攻就輕鬆許多了。
士兵們!
這股敵人看似人多勢眾,其實根本沒什麼可怕的!
我們之前打敗了西班牙廢柴,今天也能打敗當麵之敵!
我們有飛艇、有坦克、有迫擊炮、有手榴彈,而敵軍卻一盆如洗。
戰場的主動權掌握在我們手裡,想要使其變成一場勝利,隻需要你們勇敢!勇敢!再勇敢!
為了法蘭西!
為了巴黎!
為了國王陛下!
我需要你們不斷向前!
最後的勝利必定屬於我們!
進攻!
步坦協同戰術很符合波旁的胃口,尤其是還大敗梅洛,使得波旁的信心大增,戰前激勵之詞自然非常鼓舞士氣。
來犯之敵所攜帶的火炮倒是比梅洛的部隊要多一些,但也僅此而已,波旁並未將此不放在眼裡。
跟上次交鋒一樣,法軍率先發動了進攻,打頭陣的還是波旁親率的部隊。
這次有了布德斯所指揮的騎兵為兩翼掩護,波旁的膽子就更大了。
命令麾下三萬步兵悉數呈散兵隊形,以坦克為箭頭,向敵陣突擊。
坦克就是馬車改裝的,雖然前方加裝了鐵板,但仍然抵抗不住重炮炮彈的直射。
好在波旁部隊的坦克數量夠多,一輛坦克被摧毀之後,幸存的步兵會按照規定迅速跑到附近的坦克身後繼續前進。
神聖羅馬帝國部隊的重炮威力十足,但射速就很是讓兩位統帥無奈了,最快射度也隻有一小時十到十二發而已。
還不能指望每發都能命中目標,打擊半英裡距離的獵物,能有三分之一命中,那就足夠讓人感到驚喜了……
帝國炮兵們倒是可以貼地發射,近距離能打穿法軍一個縱隊,但僅限於距離足夠近。
雙方之前的空地有個土丘,哪怕隻有一人多高,也足以攔住炮彈的行進路線。
最要命的是,火炮發射之後所產生的海量煙霧幾乎是己方炮兵的噩夢。
不管是之前還是現在,雙方開打半小時之後,炮兵就隻能在煙霧裡開火了。
所以說,不論各國炮兵,在四分之一英裡以上的命中率都是非常感人的!
哪怕打海戰,雙方主力艦也是臉對臉,進行拍臉式的對射。
有了足夠多的煙霧阻擋視線,身前又有坦克負責阻擋敵軍打過來的炮彈,進攻中的法軍步兵的膽子就大了許多,信心在逐步提升。
波旁跟上次一樣,還是在火線指揮戰鬥,前鋒衝到哪裡,那就在哪裡督戰。
已經成為全法國的大英雄的波旁也不可能放過再次名垂千古的機會,哪個將領膽敢自行逃跑,就要被嚴懲不貸。
能夠擊敗,甚至重創眼前這支神聖羅馬帝國的大軍,波旁認為自己的地位已經可以與查理曼大帝麾下的騎士羅蘭相媲美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以前有《羅蘭之歌》,以後也會有《波旁之歌》!
或許現在這個隻是個遐想,但如果法軍能夠攻陷維也納呢?
或許《波旁之歌》不但可以成為現實,還會成為膾炙人口的天籟之音!
波旁身邊的布德斯作為是役的總指揮,腦子並不像波旁那樣發熱,但也同意波旁的看法。
那就是這次戰役的重點還是步兵對抗,如果不擊敗敵軍的步兵方陣,己方騎兵便無從發揮。
火槍與長矛的組合本來就是讓騎兵很是頭疼的產物,否則西班牙方陣與莫裡斯方陣也不會那麼名聲大震了。
然而坦克,或者說新式車堡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步兵方陣天下無敵的狀況。
步坦協同更是將機動作戰升級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如果能有飛艇助陣,所謂的方陣就是個巨大的靶子而已!
在布德斯看來,波旁雖然狂熱,但至少有一顆進取之心,己方也需要這麼一位將領來率部衝擊規模龐大的敵軍步兵方陣。
己方騎兵是戰場上無比寶貴的機動力量,不可能全部投入與敵軍步兵方陣消耗之中。
當然,布德斯作為前輩與長輩,也不會看著年輕的波旁帶著手下們去白白送死。
這次還是“老規矩”,算好時間,飛艇升空,隻要風向不太坑人,那就又能震懾對手了。
然而等飛艇氣囊充好氣之後,飛行員們發現了一個非常尷尬的事情。
風向倒是還好,問題是風力不夠大……
也就是說,飛艇的前進動力全部需要飛行員進行手搖或者猛蹬,進而讓尾部的螺旋槳旋轉起來!
在火線督戰的波旁不時扭頭望向後方,這個動作的意思便是要隨時得知飛艇的情況。
讓手下衝陣是虛的,利用飛艇嚇垮敵人才是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