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茴茴”馬守應、“治世王”劉希堯、“爭世王”藺養成還以為白杆軍早已不複當年之勇,可以用伏擊的方式大敗之。
萬萬沒想到結果與自己的設想剛好相反,也不知道到底是己部人馬久疏戰陣,還是秦良玉那老娘們治軍有方。
伏擊不成,差點被獵物反咬一口給弄死,雙方兵力相差無幾,戰鬥力卻大相徑庭,故而讓三位頭目很不服氣。
更惱火的是,“八大王”把他們給耍了,之前滿口答應合力伏擊官軍,卻在關鍵時刻率先開溜,委實可恨。
張獻忠的人馬占了義軍總兵力的一半左右,加上號召力巨大,相當於之前羅汝才的地位,但為人做事就不敢恭維了。
這等於將三營人馬都送進了秦良玉那老娘們的嘴裡,此舉幾乎等同於通敵,說“八大王”是狗太子派來的細作都可以。
在官軍兵力不斷增加,各地義軍相繼覆滅之後,兩敗俱傷的打法是盤踞在大彆山之中的四營義軍最為忌諱的打法。
可由於張獻忠率先開溜,使得馬守應、劉希堯、藺養成的計劃變成了作繭自縛,所部人馬被白杆軍重創。
參戰的一萬七千餘人,就跑掉了七千左右,餘下非死即傷,輕傷的還能跑路,重傷的就隻能等死了。
除非是自己主動尋死,逃出升天的之人再也沒有與白杆軍再戰一場的念頭了,對義軍上下來說,秦良玉就是他們的夢魘!
一群人馬不停蹄,從大彆山向東一口氣跑到了南直隸境內的霍山城附近。
但也不敢貿然攻城,一旦久攻不下,身後窮追不舍的狗官軍又追上來的話,那大家就要覆滅在城下了。
河南窮,南直富,這是世人皆知之事。
馬守應、劉希堯、藺養成三人短暫計較一番之後,便打算從霍山經舒城,到廬江。
此為虛晃一槍,實則再沿著長江折返回來,進而重返湖廣,看看能否搶到夏收的糧食。
一路三營殘部根本不敢攻城來消耗寶貴的時間,隻能用鄉鎮裡的富紳們打牙祭。
眼下眾人就一個想法,那便是跑,能跑多快便跑多快。
若是跑得慢了,恐怕就要被瘋狗一樣的官軍給一刀剁了!
張獻忠此前刻意留了個心眼,根本不打算與另外三營算計白杆軍。
沒有死磕官軍的好處便是保留了兩萬人馬,其中嫡係部隊有一萬兩千左右。
餘下都是一路上收集與要挾來的義軍殘部與一些流瑉,在積極時刻可以將其拋棄。
張獻忠在跑路的時候還不忘下令收集狗太子出版的報紙,好能得知朝廷的一些命令。
讓八大王驚愕不已的是,報紙上居然刊載了李自成率部轉戰數千裡,與柴時華所部彙合。
最終去了西域的消息,這不等於說李自成逃到了一個讓朝廷鞭長莫及的地方了麼?
往後天高皇帝遠,再也沒人管著他了,這廝的運氣還真是甚好啊!
張獻忠對此羨慕不已,因為隨著狗太子打退了東虜,會增派更多的狗官軍前來進剿義軍。
往後的日子隻能越來越難過,而不會越來越好過。
此前屢戰屢敗的張獻忠不禁想起了歸降朝廷之後的美好時光,當縣令斷案是何等的快哉啊!
早知如此,當初何必聽從羅汝才的攛掇,又再次舉事呢?
這不是自討苦吃麼?
可眼下說甚子都晚了,羅汝才死了,李自成跑了,革左五營被打得就剩下殘破不堪的三營人馬了。
張獻忠著實想不出普天之下,還能有何人能幫助自己。
但坐以待斃可不是張獻忠的打算,趁著自己手頭還有兩萬人馬,必須再掙紮一下。
萬一能夠得到類似於李自成的好結果呢?
隻要反了朝廷,那就是要乾有今天沒明天的差事!
怕死不做義軍,怕狗官兵就好好當順瑉。
張獻忠不想去尋那三營人馬,現在正好利用其作為吸引官軍的誘餌,為己部跑路爭取時間。
暫時的計劃是沿著淮河南岸先搶一波,補充大軍轉進所需給養,以戰養戰,邊打邊撤,絕不戀戰。
目標就是那些防禦力很低的鄉紳之家,兩萬人馬殺奔過去,可謂是十拿九穩。
雖然沒有打府縣治所來得痛快,大不了多搶幾百戶鄉紳就行了。
若是陝西沒有這些鄉紳勾結官府壓榨百姓的民脂民膏,連他們這些當兵的都不放過,張獻忠及諸多手下也不會揭竿而起了。
故而在行動之前,張獻忠對手下們表示,此舉乃是報仇血痕,絕非土匪搶劫!
義軍替天行道,不搶窮苦百姓,隻搶無良鄉紳!
這番話還是很得所部人心的,也迎合了眾人的想法。
搶一百家百姓,也不如搶一家鄉紳來的實惠,而且所需時間不多。
八大王的部隊儘管連吃敗仗,還是擁有一些小型火炮,攻陷鄉紳的府宅完全不成問題。
與正規軍差的就是紀律而已,但紀律嚴明的話,也不至於複叛了……
張獻忠對所部的要求是白天打鄉紳,搶完就走,絕不逗留,晚上進山過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如此便可儘量保持與狗官軍的距離,以免被咬上之後難以脫身。
張獻忠的第一個目標鳳陽府,治所鳳陽最肥,但城高池深,又有重兵把守,絕非輕易能夠拿下。
所部隻能選擇避開鳳陽,先打霍丘,再攻壽州,再向北折到潁上,儘量不要靠近大城或大河。
由於占據了絕對的兵力優勢,還有很大的突然性,張獻忠所部一改之前的頹廢,開始屢戰屢勝。
“征來”了大量的錢糧,還有不少妙齡少女,可是讓張獻忠歡喜不已,但也不能過於輕敵大意。
這些都是朝廷留守在各地的駐軍,與狗官軍主力人馬的實力有天差地彆之分。
所部打下任何一地,在裝完錢糧之後,當天晚上就走,根本不會過夜。
此舉雖然耗費所部人馬的體力與精力,但總比被狗官兵剁了腦袋要好。
張獻忠並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還想過經河南去陝西,最終跑到西域與李自成彙合點事情。
但此行路途實在太過遙遠,加上一路上必定要衝破官軍的哨卡,所部傷亡勢必慘重,即使真到了西域,恐怕也剩不下多少人了。
真若是隻剩下兩三千人,那還能做甚啊?
經過一番審慎考慮,最終決定先在南直隸折騰一圈,再視情況而定。
既然南直隸防禦兵力空虛,必須吃飽喝足再走。
張獻忠決定利用所部將士士氣正盛之機,繼續攻打蒙城、宿州、靈璧、虹縣、睢寧。
之後去看看黃河的水勢如何,若是水勢較大的話,便折返向南,繼續打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