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人嫌貴不買不要緊,即使鐵甲艦的確是極其高昂的武器,但由於其超凡脫俗的性能與戰鬥力,某新皇倒是也不缺下家。
目前就有兩個,法國與鄭芝龍!
前者夠買了四艘,後者更是早就預定了八艘之多。
賣給法國的鐵甲艦按照每艘五百萬兩銀子來銷售,但其中的兩艘船是用德意誌雇傭兵與法軍的出兵費用來衝抵的。
由於鄭芝龍事先打過來大量的預付款,還南征北戰,出了大巴的力氣,所部傷亡也不小,故而享受極低的優惠價。
某新皇打算外銷的四艘是即將到手的現貨,現在付款的話,預計明年就能拿到戰艦,孤兒根本就不愁賣。
不過要讓蒂雷納侯爵通知馬薩林首相這個極特殊情況,恐怕就來不及了,光是通信周期就得長達六個月以上。
要想縮短收款時間,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讓鄭老屁吃掉這批貨,不過價錢就不能享受優惠價了。
四艘一千萬兩銀子,不還價,這已經是某新皇在忍痛割愛情況下的地皮價了。
再低的話,那還不如繼續忍兩年,攢夠北伐所需的銀子,就不用賣鐵甲艦了。
鄭老屁也嫌貴的話,那就繼續造他的仿西夷式夾板船好了……
鄭芝龍是在過年抵京之後才得到這個消息的,頓時驚詫不已。
倒不是嫌貴,而是自己居然能再得四艘鐵甲艦,那可算是相當了得之事了。
原來訂了八艘,加上這四艘,便是十二艘了,可以組成一支由左、中、右各四艘鐵甲艦組成的艦隊了。
這豈能拒絕?
親身體驗過便會知曉,一艘才二百五十萬兩,決計不貴啊!
鄭芝龍根本就不會想要還價,直接應承下來,全都吃到肚子裡。
要不然三年之後再三年,距離下批次鐵甲艦下水還有三年多的時間。
屆時荷蘭與西班牙蠻夷的水師發展狀況就可能是另外一番模樣了,必須未雨綢繆,早做打算。
對於這批戰艦的質量,鄭芝龍是完全放心的,因為是給登萊與天津水師建造的,故而在質量上是完全可靠的。
某新皇也不會特意卡這隻金主,要是這批戰艦賣給荷蘭人,那導彈就是“捕鯨叉”ii。
賣給鄭芝龍的話,反艦導彈直接升級到“捕鯨叉”v,隻要命中一枚,就能癱瘓掉一艘木質戰艦。
荷蘭人出大價錢也買不到頂配,這是肯定的。
真想買也行,五千萬兩銀子拿來,否則免談。
麵對荷蘭東印度公司上百艘戰艦與上千艘武裝上船,鄭芝龍的這十二艘鐵甲艦倒是顯得數量稀少。
但好鋼得用到刀刃上,海戰亦是如此。
隻要用鐵甲艦先打掉對方的旗艦,進而製造敵軍艦隊在指揮上的混亂,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
鄭芝龍現在手裡缺的就是能夠匹敵西夷巨艦的攻堅力量,這批鐵甲艦剛好解了其燃眉之急。
拿到銀子之後,某新皇就對“致遠”號沒那麼上心了。
因為天津造船廠在首批同級戰艦下水之後,除了繼續建造該級戰艦之外,還會建造一艘排水量達到四千兩百噸的“吉野”號。
幸好工期預計四年到五年,建造成本平攤到每年僅須四十至五十萬兩銀子,不然某新皇還真花不起這筆錢。
預計在昊菁十二年1655年)之前便可下水,適航沒問題的話,便可批量建造了。
較於“致遠”號的噸位與成本,以及可能的通脹壓力,“吉野”號的造價不會低於一百七八十萬兩銀子。
按照某新皇的北伐計劃,估計五年之後遼東是肯定會被收複的,皇太極在其腹地開墾的那片土地,屆時視具體情況而定。
在財務壓力不算太大的情況下,某新皇可以給北邊的兩大水師各購置兩艘“致遠”與“吉野”。
但是對外,除鄭老屁這個vvvip客戶之外,三十年之內,除非西方造出了與“致遠”號的戰鬥力相類似的戰艦。
否則,其他任何買家都隻能買到“致遠”,噸位更大、航速更高、火力更猛的“吉野”就是反製他們反水的武器。
而且隻有與大明關係較好的國家,才能買到鐵甲艦,想英國與西班牙這類貨色,近五十年是彆想了。
英國人在浙江沒少乾壞事,而且某新皇也沒聽說他們主動想要還錢的事情,那就讓英國佬等著受害者上門複仇吧!
到目前為止,歐洲的唯一買家還是法國,在歐陸戰事暫時告一段落的情況下,法國也有能力為海軍采購鐵甲艦了。
但眼下開源節流是十分有必要的,某新皇自己攢錢實在太慢,嚴重影響到吊打皇太雞的偉大計劃。
新客戶也是老熟人,與大明的關係還不錯,那就是奧斯曼帝國。
托某新皇的福,易卜拉欣一世還活著,而且沒有被周遭的小團夥給廢掉。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小團夥都從本帝國與明帝國的貿易中獲得了巨大的利潤,而且開鑿運河也是個肥到冒油的項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為了確保這兩個項目都能有條不紊第運轉,哪怕易卜拉欣一世這位君主並不那麼領人滿意,小團夥也會容忍下去。
換人就意味著要冒很大的風險,商人倒是願意為了巨大的利益冒險。
但在看不到巨大的利益的前提下,光是去冒險,那就沒人願意做了。
倘若夠買鐵甲艦能夠吃到不少好處,某新皇相信奧斯曼帝國上下也會願意夠買的。
就算買回來不用,就擺在那顯擺,也是件很有麵子的事情!
由於地中海的宿敵法國已經有了鐵甲艦,作為其競爭對手的奧斯曼就要仔細考慮采購鐵甲艦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