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止關內的災瑉不願意來遼東安家落戶,某新皇特意給內閣兩隻吃貨大臣寫了一封信。
主要內容就是要讓朝廷出一份新令,強行將在北直隸、山西、河南、山東這四省的部分災瑉強行遷往遼東。
前期數量也不會太多,四百萬人即可。
由於距離並不遠,在兩三年就能乾完這件事。
雖然是強行,但也會給足好處。
但凡遷往遼東之百姓,享受雙戶籍,即農戶與城戶。
在城內有房子,在城外有農田,怎麼活都行,滿地打滾都可以。
按照性彆、年齡、體力狀況免費分配更低,適齡男子每人二百畝、女子一百畝、老人五十畝、十五歲以下的孩童三十畝。
一家有兩位老人、四個兒女、兩個子孫,八口人的話,便可直接得到七百六十畝土地,而且都會是良田。
百姓在自己的地裡種啥,朝廷與官府都不會管,稅費從五年之後才會開始征收,與關內一樣,隻有兩成。
前期分配給百姓的所有耕地,全部位於沿海一帶,一旦辮子發動反攻,百姓可隨時得到王師的馳援。
某新皇對付皇太雞這種清壁又清野的戰術的法子,就是遷來大量百姓填坑,再輔以百萬機動部隊。
你要是不過來,那我就逐步消化收複的土地。
你要是打過來,那正合我意!
大明聯合部隊在九月份之前就撤到了海邊,在冬季來臨之前,有充足的時間興建大量木屋,甚至修建木牆,挖設多道壕溝。
等飄起雪花之際,連了望塔與炮樓都蓋好了,往後這裡便是大明聯合部隊位於遼東的前進基地。
某新皇會在此地常年駐紮至少三十萬以上的兵馬,由倭軍、法德聯軍、本土部隊進行輪換。
皇太雞想來偷襲,就會發現,從蓋州城延伸到岸邊,遍布著炮樓、木屋、壕溝、坦克、炮位、陷馬坑。
騎兵根本無法大規模實施突擊,隻能用步兵上陣,但這就是自討苦吃了,某新皇最擅長陣地戰了。
跟可氣的是,某新皇還就地取材,直接在蓋州挖礦了!
蓋州附近有一座金礦,具體位置不會弄錯,因為上輩子挖過……
礦工是現成的,四十多萬倭軍足輕可是沒賺夠錢,沒打著辮子,那就乾脆挖礦賺錢。
低薪每人每月五百錢,挖出的礦石論斤稱重,每百斤十錢,一天挖出一千斤,便能賺一百錢。
一個月下來,總計就能賺到三兩五錢銀子,這筆錢在倭國已經可以養活一家人了。
譬如貓嶺、羅甸、方遠、趙家堡子等等,足夠一堆倭軍挖好幾年的了。
金礦總儲量也達到兩百噸以上,等於說可以充抵北伐大軍的開銷了。
對倭軍足輕們來說,一個月挖礦能賺三兩五錢銀子,給明國皇帝打仗又能落袋一兩五錢,合計便是五兩銀子。
折算成銅錢就是五千錢,在倭國本土,這就是武士階層的最低收入了。
故而乾得十分賣力,隻要不遭遇暴風雪,那就不懼嚴寒與山路,天天挖礦,
看到倭軍可以多賺一分錢,德意誌雇傭兵也按耐不住了。
要求也加入挖礦大軍,某新皇便欣然同意了。
十六萬德軍加上四十七萬左右的倭軍足輕,總人數超過六十萬,場麵可是相當的壯觀。
按照每噸礦石含金一克計算,每人每月能挖出約十五噸礦石,提煉十五克黃金,折銀近四兩。
礦工的工資加上給大名們的每人每月五百錢的雇俑費,這就差不多是四兩。
某新皇略有小虧,但等於不花錢使喚這六十三萬臨時狗腿子。
若是礦石的含金量高於一克,且礦工沒有中飽私囊的話,那就算是賺到了。
走到哪就挖到哪,某新皇這本事連鎮海公鄭芝龍都佩服地五體投地!
當初為啥選蓋州作為前進基地?
這是有原因的!
根本原因就是這裡蘊藏著一片金礦,隻要開發得當,某新皇完全可以實現以戰養戰!
若是隻讓朝廷養活餘下四十多萬人馬,那麼壓力就小得多了,戶部應付起來也沒啥問題了。
某新皇不是吝嗇之人,在開春之後,將手頭挖礦的盈餘都用來向附近的漁瑉購買海鮮,給手下礦工們補補身子。
蓋州地區的金礦的作用就是飼養這上百萬狗腿子,某新皇根本不打算用其賺錢。
隻要夥食過硬,餉銀從不拖欠,加上武器裝備上乘,大明聯合部隊便可士氣高漲,並長久保持旺盛的戰鬥力。
遼西、山東、北直隸的漁瑉都樂意在遼東灣東岸及北岸一帶捕魚,然後將自己的海產品就近賣給大軍。
蓋州一帶駐屯著上百萬士兵,這算是天大的市場了。
不管啥海鮮,哪怕是海帶,上岸就能套現,這是漁瑉們最開心的事情。
開春之後,鄭芝龍、蘇觀生、茅元儀派船隊運來第一批災瑉,人數大約五十萬。
這些人的落腳點有兩個,一個是旅順,一個是蓋州。
旅順距離山東很近,現在已經成為了登萊水師的新的錨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百姓在這裡屯墾,便可得到水師保護,登萊基地還能隨時發兵馳援。
蓋州至三岔河出海口南岸都屬於第一批被分配出去的耕地,某新皇可以直接派兵保護這一帶的百姓。
靠近沿海的耕地種不了水稻與小麥也不要緊,隻要能種地瓜與土豆就行了。
本土糧食有的是,實在不行就可以讓遼東百姓用這兩種作物一比一換購糧食。
“陛下,遼西發來加急文書!”
“……”
某新皇對此很是詫異,打開一看,居然是遼西總督王在晉於任上病故。
老王頭此前便一直病重,但為了北伐大業,不讓周遭之人上報給某新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