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暄相信土著會嘗試如何守住利馬,因為自己對其承諾過,三個月之內便會率艦隊返回這裡,屆時還能幫其報仇雪恨。
在離開之前,揭暄還是將被玩得半死不活的古茲曼交給了波洛,希望後者能夠善待手裡的肉票。
倘若西班牙援軍膽敢進攻利馬,這隻總督大人就是最好的肉盾。
讓對方明白“城在總督在”的道理,相信應該不難做到。
艦隊在繞行合恩角前後,全體成員都感到了這裡的氣候與利馬那邊截然不同。
從而也證實了某新皇給眾人的知識,果然是中間熱且兩邊冷,最南邊居然跟北極的溫度差不多。
儘管還沒到南極,但艦隊上下也知道更往南會更冷,至少暫時沒人想去南極看企鵝了。
經過火地島的東部海域之後,再一路向北航行近半個月時間,便可抵達拉普拉塔河口了。
著名的“三位一體城”就位於河口的南岸,這個地方或許不太出名。
但地圖上是這麼標注的,隻不過該城的港口在後來很有名,就是“布宜諾斯艾利斯”!
由於馬德裡要求美洲所有與歐洲的貿易必須經過利馬,這直接損害了大部分船主的利益。
直接導致了“三位一體城”變成了南美洲,特彆是拉普拉塔總督區最大的走俬地!
揭暄就是看中了這一點,才決定調動艦隊,繼續進行刮地皮活動。
反正即使空手而歸,最多損失一些給養而已。
但要是抓個正著,那就能賺得盆滿缽滿了……
當浩浩蕩蕩的大明遠征艦隊駛入拉普拉塔河口後,這裡正在進出的所有西班牙大帆船上的船長與水手都茫然不知所措。
他們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這一幕,多半原因還是秘魯總督古茲曼想要大事化小,並未通知與其關係不睦的大西洋沿岸的下屬們。
之前揭暄已經在海上截獲了三十餘艘駛往利馬的西班牙商船,但就目前的情況來判斷,這趟真是沒白來。
光是河口附近就有不下二十艘,到“三位一體城”那裡說不定會更多。
唯一的疑點就在於皇帝賜予自己的地圖上標明了拉普拉塔總督區,而在繳獲的地圖上,這裡依然屬於秘魯總督區。
新格蘭納達總督區在俘虜的地圖上也不存在,其土地均歸屬於秘魯總督區。
也就是說,整個美洲隻有新西班牙總督區和秘魯總督區這一南一北兩個總督區。
但管理上的問題並不重要,某新皇也說過,自己繪製的地圖隻能作為參考而已。
隻要港口的商船夠多,那揭暄的艦隊就算是掉羊圈裡了……
由於鐵甲艦的航速非常快,接近目標的速度超乎所有西班牙同行們的想象。
停泊在碼頭上的西班牙商船即便發現情況不對,想要升帆起航往上遊逃竄都來不及。
等到大明艦隊封鎖河口,鐵甲艦進去抓肥羊,就宣告了這些商船的末日降臨。
除去四艘押運在利馬那邊俘獲的商船北歸的一代鐵甲艦致遠)之外,餘下十艘鐵甲艦一字排開,拉網似的從河口逆流而上。
後麵跟著艦隊的木製戰艦,以及鄭廣英的支援艦隊,兩百艘船互相間隔一海裡的話,幾乎能將河口徹底堵死。
不少西班牙商船打算直接突圍,先是得到了鐵甲艦的警告炮擊。
在對方冥頑不靈,打算一意孤行之後,便靠近目標,發射了“捕鯨叉”反艦導彈。
對於不聽自己話的敵人,揭暄從來不會心慈手軟,尤其是對方還是西班牙艦船。
在海外征戰,唯一不用擔心的就是誤傷,隻要對方旗號部隊,而且不聽警告,開火準沒錯。
不管擊沉還是擊傷,都算戰果。要是能有繳獲的話,毫無疑問,可以讓艦隊上下都賺一筆。
光是在河口,大明遠征艦隊就擊沉了六艘敵船,擊傷五艘,迫使餘下的八艘武裝商船被迫投降。
而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港停泊或打算入泊或即將啟航的五十餘艘商船,全部成為了揭暄鍋裡的肉。
這下好了,肉都爛在鍋裡了……
想跑是不可能成功的,想抵抗,在經過半個小時左右的戰鬥之後,港口的西班牙船隊就被打得狼狽不堪。
要不是揭暄不忍心一次擊沉這麼多遠洋商船,還打算補償給鄭廣英,對方連半小時的還手時間都沒有,就得一命嗚呼。
不過為了儘快解決掉獵物,揭暄還是下令發射“捕鯨叉”,用實力來震懾對手。
這招果然奏效了,在親眼見到傳說中的“海上惡魔”,以及被其摧毀的商船的下場之後,絕大部分船長和水手都放棄了抵抗,選擇逃到岸上去。
毫無疑問,世界上隻有一個國家能造出這種魔鬼般的武器。
至於黃皮猴子是如何過來的,沒人知道,也沒時間去猜。
揭暄之前沒讓艦隊大規模炮擊利馬,那是打算在太平洋東岸建立一個落腳點,順便扶持一下當地的土著。
但在這裡就沒那麼多顧忌了,正巧三位一體城就建在岸邊,而且守軍並不打算繳械投降,那就休怪自己下手無情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千門艦炮對著目標一頓狂轟,由於占據了絕對的火力與射速上的優勢,隻用了一刻鐘不到的時間,城頭火力就被打得啞火了。
在灘頭組裝好八輛蒸汽坦克之後,揭暄旋即命令一千陸戰隊與兩千鄭軍向城內發動進攻。
彆看可以投入作戰的蒸汽坦克數量很少,但實戰表明,隻要以這種陸戰利器為依托,一千陸戰隊就能抗衡對方五百到一千騎兵。
特彆是在港口這種建築較多的地方,並不適合騎兵發動衝鋒。
一旦被蒸汽坦克堵死進攻通道,敵騎的下場真是堪比車禍現場……
守軍也不是純粹意義上的酒囊飯袋,在見到明軍登陸之後,便派出大量騎兵,打算將目標趕下海喂魚。
可是跟利馬那邊的戰鬥過程如出一轍,守軍騎兵根本沒見過蒸汽坦克,更沒與這種鋼鐵怪獸廝殺過。
對於如何打坦克,完全找不到方法,在佛郎機的狂轟以及明軍士兵的左輪步槍的絞殺之下,很快便損失慘重。
被撂倒的騎兵超過三百,餘下也隻能狼狽不堪地掉頭跑路,根本無視受傷同伴的拚命呼救。
看到在港口繳獲的這些商船,揭暄認為此行一半的收獲已經算是落袋了,餘下的一半都在城裡。
三位一體城能守住麼?
揭暄認為是受不住的!
因為該城並不是一座標準意義上的棱堡,最大的劣勢還在於濱海。
麵對兩百餘艘艦船的猛轟,最多三天就會被大明王師攻陷。
揭暄派出俘獲的會說西班牙語的土著進城傳話,隻要繳械投降,大明王師便可確保其生命安全。
否則,下場不會比被擊沉的商船好多少!
最後通牒的考慮時間是二十四小時,但對方並未在規定期限內作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