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將兩個日不落帝國全都毀掉,沒什麼事情比這個壯舉更值得稱道了。
某新皇認為在大功告成的那天,完全可以大宴群臣,並在城內慶祝一番。
隻要西班牙本土被推平,便意味著跟美洲屬地的聯係被徹底切斷了。
美洲的兩大總督區要麼選擇投降,要麼下場就跟西班牙本土一樣。
某新皇也願意看到一些白皮礦工從事采礦工作,光看黑叔叔實在是太鬨眼睛了……
鄭成功在抓獲俘虜之後,無需運抵大明本土,直接運到新幾內亞島上的格拉斯伯格金礦就行了。
開采那座巨型金礦的原因之一,就是便於海運,這是相當大的便利條件,必須要運用得當才是。
除此之外,某新皇還讓工部修建一條礦區到海邊的鐵路,專門用來運輸礦石、礦工和各種物資。
根據最新消息,這座金礦已經開始產銅了,哪怕短時間內不產金銀,光是其蘊藏的三千九百萬噸銅,就足以抵償前期的部分投資成本了。
西班牙從美洲劫掠到手的貴金屬,到當下幾乎都被曆代國王和貴族所揮霍掉了,現在這個帝國已經負債累累。
幾年之後就沒這個顧慮了,某新皇會讓自己的門徒把這個國家變成連鄰國葡萄牙都不如的玩意……
大明跟以前不一樣了,不是你想欺負就能欺負的!
譬如荷蘭人知道新幾內亞島上有一座巨型金礦,想要奪取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因為鄭芝龍的鐵甲艦隊已經成型了,作為這座金礦的主要股東之一,大明鎮海公也不能容忍彆國染指島上的金礦。
不論是東印度公司,還是荷蘭海軍,想要打敗五十餘艘鐵甲艦加上千餘艘木製戰艦,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更彆說鄭芝龍手裡還有全球唯二的海戰利器——“捕鯨叉”反艦導彈!
這是荷蘭與法國倒是引進了技術,但可以確定大明技術輸出的“捕鯨叉”版本會很低。
與之對應的是,賣家每年可以穩穩落袋兩千萬銀幣,極大地緩解了因為北伐而產生的財務壓力。
雖然回本的期限隻有九年,但在時間上也已經算是很寬裕了,足以讓北廷撐過最近一段時間。
北廷現在從商稅、海稅、礦稅、工業稅、專利稅等諸多渠道,每年可以收獲大約兩千五百萬兩銀子。
由於照顧農戶,農稅不折銀,收的就是糧食,最近五年歲入均不低於一千兩百萬石,完全可以保證畿輔地區的消耗以及北伐的需要了。
但跟以前剛好相反,糧食多了就容易導致價格下降,產生穀賤傷農的後果。
某新皇還得下令糙米零售價格不得低於一兩二錢銀子,精米價格不得低於一兩七千銀子。
這是北都的價格,各地巡撫還可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相應的調整。
對於畿輔地區的農業發展,某新皇也很是上心。
北都周邊地區的開明富紳已經開始使用科學院製造的蒸汽拖拉機進行春耕。
蒸汽拖拉機除了單機價格比較高之外,隻吃水和煤,維修也不太複雜。
隻要購買哪怕一輛,廠家就免費負責培訓司機與技工。
由於科學院采用的是研發火車頭時的成熟技術,故而蒸汽拖拉機的生氣幾率比較小。
耕地也不像火車頭得使勁拉車廂,無需擔心滿負荷甚至超負荷運轉的事情。
一些有門路且腦子活泛的家夥在計算之後,便各先行購入了一部。
蒸汽拖拉機一部需要三百兩銀子,但包括人員培訓、配套零部件和各種工具。
看似結構複雜,其實比起耕牛,平時保養根本就花不了多少錢。
春耕的時候,一部拖拉機在一周之內,便可將整個農場的地都給犁完。
除了動靜比較大,且老了不能宰了吃掉之外,其他方麵都遠超耕牛。
機械化耕作之後,便可減少耕作的雇工、佃戶、耕牛、馬匹等。
科學院在拖拉機銷售之前,在自己的試驗田裡就進行過對比。
結果表明使用拖拉機之後,耕地成本降低兩成以上。
實施科學合理的耕作方法之後,收成會提高一成以上。
裡外裡就是三成,相當於年入千兩的土豪每年省下三百兩銀子。
按照這個標準計算的話,那就等於每天都能吃一隻鴨子或者雞了。
一些自己的土地跟科學院的試驗田比鄰的土豪們沒事就跑去看熱鬨,在看過了人家的收成之後,心裡很是不平衡。
於是第二天便抱著試試看的心理跟著科學院學種地,結果到了秋季,自家地裡的收成確實比前年有所提高。
這等於淨賺了一部甚至幾部拖拉機,讓那些吃螃蟹的土豪們高興地不得了,紛紛表示昊菁皇帝真乃當代神農也!
那些對拖拉機表示不屑之人這下就後悔了,在翌年也開始買入這種機械,並讓家中最聰明的孩子學開拖拉機。
土二代對種地這種低賤的事情自然萬分鄙夷,但對開拖拉機可有相當的興趣,而且很快就愛上了這種異常拉風的差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隻要不刮風下雨,就可以看到土二代們在田間地頭忙碌的身影,一邊開拖拉機,一邊摟著小妾……
拖拉機除了耕地之外,掛個後車廂,就能拉貨,家裡修房子拉磚瓦,購置家具,買些煤炭,都可以用這玩意。
在這些初代用戶的大力推廣,主要是口碑營銷之下,很快就在畿輔地區,乃至整個北直隸刮起了一股拖拉機搶購熱潮……
隻需三百兩銀子,就可以買一部能耕地又能堪比馬車的好玩意。
大部分土豪都願意購買一部,一些膽大的富農也會合夥湊錢買一部一起用。
由於已經沒有辮子大規模叩關的可能了,在某新皇的提一下,朝廷便對畿輔地區進行了新一次的土地丈量。
含順天府、永平府、保安州、延慶州、宣府鎮在內,耕地麵積達到約一千一百八十二萬畝,荒地為五十一萬畝。
產生不少荒地主要是水土流失、戰爭與疫病死過人、變成亂墳崗、附近村莊荒廢等主客觀原因,這也是沒辦法的時期。
大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北直隸的耕地麵積是五千八百萬畝,按照大致規模計算,眼下這個測量結果基本符合當初的數據。
在耕地麵積比開朝初期隻少不多的情況下,如何提高收成呢?
那就要靠科學合理的種地方法與先進的機械設備來實現了。
在這之前,就要對一些掌握耕地麵積比較大的富紳和富農實施農場化與股份化。
他們自然不會主動把腦袋往甕裡麵鑽的,要想請君入甕,就得先樹立一個樣板。
人是很好找的,隻要給目標保本,讓他穩賺不賠,願意合作的便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