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那邊的水產也不少,被禦廚們料理得非常妥貼,特彆是長江刀魚、陽澄湖大閘蟹,都是鮮美無比。
可靠江湖終究比不了靠海吃海,海鮮的味道遠非大部分河鮮可比,而且在遠征緬甸的時候吃海鮮,與在本土的時候感覺大不相同。
尤其是在靠近海岸的地方吃海鮮燒烤,享受著海風的吹拂,與一群文臣武將們把酒言歡,真乃人生一大快事也!
起初崇禎還覺得如此用膳十分不雅,有損皇室威嚴,可聽說某孝子在北伐之際早已如此這般之後,崇禎便認為其在要買人心。
既然那逆子可以如此,自己便可以照搬過來,而且大帳裡極其悶熱,遠不如在海邊用膳來得舒爽。
崇禎這下也明白了,為何那逆子每次都要征調大量漁船跟隨北伐。
當初崇禎認為實乃多此一舉,如今看來確有必要。
本來緬甸的氣候就較本土濕熱得多,士卒還長時間受到蚊蟲叮咬,加之夥食不佳,長此以往,士氣與戰鬥力就難以保證了。
隨軍出征的一萬瑉夫裡,有兩千左右是漁夫,他們的任務就是捕魚,而且跟北軍出關時一樣,漁夫捕撈海鮮是可以獲得相應報酬的。
各種海鮮都是明碼標價,按斤采購,漁夫捕撈的越多,賺的錢也就越多。
由於此番前來征伐的王師兵馬並不太多,加上輔助船隻足夠,加之緬甸的海捕業並不發達,漁業資源十分豐富,故而保證不到七萬將士的海鮮供應是毫無問題的。
鄭軍基本以福建兵為主,很多士兵都擅長捕魚,艦船上的水手與炮手更不在話下,那就是他們的看家本事。
在沒有戰鬥任務與運輸任務的情況下,每船基本都在海上自給自足地捕撈海鮮。
出征之前,某新皇除了一封親筆信和一堆軍火之外,還額外贈送了這位門徒一堆新式漁網。
數量高達裝滿十艘大鳥船之多,這就算是鄭成功征緬之前得到的賞賜了,而且是最好的禮物。
有了這種韌勁與強度都很足的漁網之後,加之方法得當,艦隊上下撈海鮮就事半功倍了。
白天除非碰到魚群,否則很難有大的斬獲,而到了夜晚,利用魚群喜好燈光的因素。
鄭軍便在海上用上了發電機,將一串串燈泡掉在鐵甲艦附近,吸引魚群前來。
前前後後忙活了一個近三個時辰,辛苦也沒白費,捕撈上來的各種魚類高達十萬餘斤之多。
鐵甲艦捕魚?
沒錯!
因為實在是沒啥敵艦可打的……
緬甸海軍的那些所謂的戰艦,連鄭軍的鳥船都打不過。
鐵甲艦過去完全是大材小用,還浪費炮彈、煤炭和水,莫不如在沿岸捕魚了。
二十艘鐵甲艦挪一下地方,就意味著價值上千兩銀子的煤炭被燒完了。
鍋爐讓蒸汽機啟動的速度是很慢的,通常需要半小時以上。
等沉重的鐵甲艦開始緩緩前進,輪機艙都燒沒一堆煤了……
看不見一絲一毫回報的事情,鄭成功也懶得去做。
封鎖沿海的事情,全都交給木製戰艦了,每四艘為一組,三組為一隊,可以在沿海隨便轉悠。
能發現敵艦並將其擊沉就再好不過了,否則全當在緬甸海邊遛彎了……
再說當地即使沿海地帶,白天的氣溫也非常高,輻射強度很大。
艦隊上下所幸更改了作息,白天睡大覺,到了四五點鐘再開始忙活晚餐的事情。
其實大家都盼著莽白能派艦隊來打自己,這樣就有銀子可賺了。
哪怕上麵不發擊沉敵艦的費用,也可以通過繳獲來摸掉整艘船上的物資。
但對方明擺著是放棄海戰了,就是一條上岸的死魚,這下讓鄭成功的艦隊就沒了用武之地。
張明振的艦隊亦是如此,幾乎比在江裡巡邏還要悠閒,見到一處風景秀麗的地方,乾脆拋錨開始捕魚……
莽白的軍隊似乎連對大明艦隊偷襲的勇氣都喪失掉了,或許是他們的大象無法下海的緣故。
約五十裡寬的海邊,幾乎都有明軍士兵的身影,有的在沙灘的棕櫚樹下躺著聊天,有的在上樹摸椰子,有的乾脆呼呼大睡。
但隻要有戰艦在附近拋錨,緬軍就不敢輕舉妄動,因為即使偷襲得手,也跑不出艦炮的射程。
無敵是多麼寂寞?
大概就是現在這個樣子!
不是說大明王師放鬆戒備,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岸邊最外圈都是偵騎,由於戰馬運輸困難,數量很少,大部分騎兵,連同繳獲的驢型馬,都當作偵騎來用。
內側則是以班排為單位的巡邏隊,一旦發現敵情,便可迅速拿出腰裡彆著的煙花點燃預警。
戰艦靠近岸邊拋錨都是側舷橫置,目的就是可以在敵襲時使用側舷火力進行阻擊,不過絕大多數時候都派不上用場,因為沒一個敵兵可轟。
若是緬軍能一鼓作氣攻入明軍的大營,那正是宋紀等將領希望看到的情況,這還省著去攻打漢達瓦底城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眼下的態勢就明白著,誰先發動進攻,誰的損失就會比對方大得多。
明軍已經贏了一舉,消滅緬兵不下萬人之多。
要是這麼耗下去,莽白的都城隨時可以受到威脅。
南廷供給五萬大軍在緬甸作戰還沒啥難度,故而對大明這邊是有利的。
更何況莽白的主力都被吸引到了南邊,北部沐天波與馬士英帶著土司們就可以一路攻城略地了。
宋紀現在就是打算以退為進,反客為主,後發製人。
看似全軍斬獲頗豐之後還後撤了,但大軍就駐紮在靠近漢達瓦底城的岸邊。
儘管騎兵很少,但距離足夠近的話,用步兵就能一路平推到城下。
相信這也是莽白最為擔心的事情……
由於在等待莽白獲得援兵的時間太過漫長,以至於崇禎大帝都得了感冒!
沒錯!
在炎熱的緬甸得了感冒,不斷地打噴嚏。
這並非是某孝子在千裡之外嘟囔其父,而是崇禎冰激淩吃多了!
崇禎出生在北方,並在北方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即使後來移駕南都,也是迫不得已。
對於南都的悶熱天氣,崇禎不止抱怨過一次,來了緬甸也沒好到哪去。
儘管在海邊紮營可以獲得海風的吹拂,可海浪聲巨大,讓習慣了大內靜謐的崇禎很難休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