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討論了好幾天都沒有拿出一個穩妥的逃跑方案出來,因為外麵的實際情況與他們之前的設想大相徑庭。
在徒步的情況下,尤其是在冬季,想要走出這片蠻荒之地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跟在美洲的時候完全不一樣。
即使騎馬出逃,向東或向南都是去往黃皮猴子帝國,向北可能進入俄國的控製範圍,俄國人能幫他們繼續逃亡麼?
向西的話,會碰到不計其數的韃靼人的部落,屆時還可能淪為奴隸,或許連這裡的待遇都不如。
結論就是隻能向北,但向北就意味著持續的低溫,而且逃亡的全程可能超過五千英裡,可能要經曆五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回到西班牙。
有些人認為與其那樣,還不如老老實實在這裡挖礦十年,如果每天勤快一些,或許七八年就能獲得自由。
跟美洲的一些礦場不同的是,這裡向礦工提供食物、飲用水,還有醫療藥品,不會輕易讓任何一個礦工因病死掉。
起初很多西班牙人對此大惑不解,認為礦場的主人一定是瘋了。
後來才想明白,隻要礦工還有工作能力,就能為礦主創造利潤。
這個辦法無疑是更加高明的,一定程度上也緩解了礦工逃跑的衝動。
想要離開這個鬼地方,最便捷的方式不是騎馬,而是搭乘火車,隻不過火車是去往明帝國都城的。
有膽大的人覺得隻要能離開這裡,即使去最危險的地方也是值得的,更何況所有人都沒在明帝國的都城參觀過。
根據一些會說西班牙語的德意誌監工說,那座城市是世界上最先進且最繁榮的所在。
不但擁有數百萬人口、高科技用品以及各種美食,到了晚上還有電燈照明。
他們在礦場賺夠錢之後,晚年都會在那座城市定居養老。
相比之下,西班牙的馬德裡隻能算是個有一些樓房的鎮子而已。
對此,很多西班牙礦工都很是憤憤不平的樣子,不親眼見到是絕對不會服氣的。
可隻有完成挖礦任務之後,才能獲得相應的證明,進而去明帝國的都城看一看。
而現在大部分西班牙人都不打算遭受黃皮猴子的全程壓榨,有機會就會一試身手。
相比之下,那些被荷蘭人或者法國人給送到大明挖礦的黑人就踏實多了。
起初很多人也是焦躁不已,時刻想要從礦場逃出去。
可是由於膚色的原因,凡是逃出去的黑人,立刻就會被抓住送回來。
在礦場周邊生活的所有檬古人都已經知道了黑人的事情,發現就可以直接抓住。
一個人可以兌換三個銀幣,雖然不多,可也是一筆錢,能買點明帝國的土特產了。
或許在之前,蘇尼特部落的老少爺們們會心動不已,但等金礦開采步入正軌之後,大家真的可以得到明帝國皇帝當初的承諾,那就是躺著賺錢。
蘇尼特部落總計隻有近三萬戶,總人口不到二十萬。
按人頭計算,平均每人每年可以得到兩個銀幣的紅利。
一戶每年能得到十幾個銀幣,這是在啥也不乾的情況下。
看著是不多,但每戶人家的生活訴求並不高。
用這筆錢買點鹽、糖、鐵鍋、布匹、油燈就行了,而且大明皇帝包銷他們的牲畜,這是最大的福祉。
比較起來,家家戶戶比以前的生活改善很多,沒人再想要入關打劫了,那完全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大明皇帝不惦記他們的草場,還給他們銷售牲畜,自己每年都能獲得一筆紅利,可以平價購入一應用品,沒什麼比這更好了。
草場在礦場周邊的人,完全可以一邊放牧,一邊等著“撿漏”,這就無形之中給礦場增加了大量守衛。
會說明語之人還能在礦場找一份巡邏兵的差事,包吃包柱包衣服不說,每個月還能得到五個銀幣和一石大米的工資。
在這種情況下,凡是跑出來的礦工,遭遇周邊的蘇尼特部落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
根本不需要識彆身份,隻有奴隸礦工才會逃跑,自由礦工都是走正門,逃跑就是繞遠了。
礦場擁有高達上千輛蒸汽礦車,不過走的都是既定的運輸路線。
守衛一旦發現有礦車偏離了路線,便會立刻催馬上前詢問情況。
駕駛礦車的司機都是明人,肯定不會幫助奴隸礦工逃跑的。
唯一的可能就是機械故障或者礦車被劫持了,要是後者這種情況,守衛會立刻上去予以阻止。
在礦場當司機是很賺錢的,每個月基本工資五個銀幣,餘下就是跑圈的計件提成,勤快的話,一個月能落袋十幾、二十枚銀幣。
礦上提供住宿,而且午餐和晚餐都有羊肉,對司機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北都城內都不一定找到待遇這麼好的差事。
司機基本都是退伍的裝甲兵或者曾經負責組裝和駕駛過蒸汽車輛的工匠,這兩批人都是被某新皇優先推薦並錄用的。
基本上每年的年後都是入職高峰,而年前則是離職高峰,可隻要有高薪待遇,加上鐵路的便捷優勢以及某新皇的幫助,礦場這邊就完全不愁招人的事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時至今日,漠南金礦已經發展成在冊自由礦工約三十五萬、奴隸礦工超七十七萬的巨型礦場。
周邊還生活著超過四十萬家屬,以及蘇尼特部落的約五萬人。
算上守衛、管理人員、在這裡的商人等,總計人口高達近一百六十萬。
西班牙人之所以稱這裡為城鎮,是因為礦場附近的定居點樓房較少、樓層較低的緣故。
但在這裡也沒必要興建高樓大廈,兩三層的小樓就足夠用了。
哪怕騰機思兄弟的官邸,也隻是棟三層小樓而已。
由於北都那邊的生活條件太過優厚,某新皇對於先行投靠自己的這對兄弟獎勵了兩棟豪宅。
得到大把分紅的騰機思兄弟平時並不住在自己的屬地,更不會在礦場附近當長期監工,大部分時間都在北都逍遙快活。
一年也就在夏季一兩個月來到礦場這裡看一圈,算是避暑加視察屬地了,餘下就泡在北都,過著紙醉金迷的豪奢生活……
不光是這對兄弟,現在所有脫離了大清控製的漠南檬古部落的酋長們,大部分人都在北都購置了房產。
凡是在北都的豪宅裡住上個把月的酋長,基本都不打算再搬回草原定居了。
北都城裡有電影看、有洋馬騎、有美食可享,每天都能嗨到晚上十一二點。
比較起來,草原上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那完全是個苦寒之地。
最重要的是,在北都生活其實不怎麼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