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崇禎三十五年春1662)開始,某新皇下令對天津、登州、旅順、青島這四大海軍基地和港口進行擴建。
後三座基地由於直接靠海,港口水深很好,便成為了重點擴建目標,特彆是揭暄帶走大量艦船之後,很適合實施擴建。
在遠征艦隊回來時,擴建仍在進行之中,預計為其五年之久,以至於遠征艦隊的部分艦船隻能在臨時碼頭駐泊。
原則上是優先鄭軍商船進行卸貨,這樣不但容易計算貨物數量與價值,方便套現,還能騰出船艙,順便裝上北都的土特產好運抵福建當地。
雖然眼下泊位捉襟見肘,但揭暄也非常支持這一擴建計劃,因為海軍兩大艦隊在三年之後,即將迎來三十多艘全新的鐵甲艦。
除保留原有全部泊位之外,登州基地將新增萬噸級泊位八個、六千噸級泊位十六個、三千噸級泊位六十四個、一千噸級泊位六十四個。
港口還將添置至少兩百六十六部蒸汽起重機,用來吊裝軍用人力較難搬運的重型武器裝備或瑉用集裝箱。
擴建其實就是對登州港進行現代化升級改裝,以後不論是駐泊能力還是吞吐量,都將是目前的十倍以上。
順便還會建設從登州蓬萊)至萊州掖縣)之間的鐵路,最終將會延伸到青島基地,將兩大港口徹底連接起來。
揭暄對青島基地及周邊環境進行過實地考察,結果是比較滿意的,由於膠州灣的存在,使得黃海艦隊在冬季有了一個很不錯的避風港。
而且避免了借宿鄭芝龍的泉州海軍基地的尷尬,登州基地用於非冬季訓練,青島基地則可全年使用。
山東沿海還有好幾個備選地點,譬如威海、榮成、靖海、嶗山等地方。
但由於北廷戶部銀兩有限,能在建造大量鐵甲艦之際還為海軍擴建基地,已經實屬不易了。
艦隊方麵不能再奢求更多了,就目前來說,黃海艦隊有這兩個基地已經夠用了,渤海艦隊則可在冬季前移防旅順基地過冬。
若是要新建海軍基地的話,本土就不是最佳選擇了,跟半島、倭國、本土距離都差不太多的濟州島才是性價比最高的地方。
那邊早就開始動工了,隻是到目前為止,港口設施還比較滯後罷了,倒是也能挺好上百艘艦船。
無非是剩下的船必須排隊進港而已,其實跟外籍商船數量很多時的本土港口的情況大同小異。
之所以擴建登州港,就是因為冬季北上采購貨品的外籍商船全都會聚集在登州港,能將港口弄得處於癱瘓狀態。
針對如此情況,某新皇才決定砸下巨資,擴建港口,升級設備,建設配套設施。
不但要新建碼頭,大幅度地增加泊位數量,而且要添置先進的起重設備,並同時建設配套的鐵路、公路、倉儲物流園區。
預計建成之後,將創造上萬個就業崗位,每年能利稅一百萬兩左右,所有前期投資,兩年內即可回本。
不光如此,等附近的餐飲、旅遊、娛樂等產業發展起來,所創造的效益將是稅費的數倍以上。
山東這地方有礦又靠海,距離半島與倭國都不遠,能掘金、能曬鹽、能做出口貿易,要是還不富就純屬自身問題了。
某新皇就是要將山東建設成為北廷所轄八隅之內,經濟僅次於北直隸的省份,從而與北直隸形成雙核,拉攏其餘六隅的經濟發展。
北直隸能成為最富裕的地方,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其境內有北都的存在,某新皇也不打算將北都單列出來計算經濟規模。
山東所出口的商品大部分都是北都工廠製造的,與山東的經濟模式截然不同,北都這邊應進入了初步工業化階段。
工廠與企業數量幾乎達到了其他七省之和,一些項目與技術更是其他地方,乃至南廷那邊都不具備的。
發展到現在,老、中、新三城裡的空地就完全沒有了,除了住宅與商服建設用地之外,工業用地已經全都賣完了。
新工廠都得在城外買地建設廠房,好在城外地價並不算高,隻是靠近鐵路的地段才會飆升。
不過辮子已經不大可能再千裡迢迢地入關劫掠了,圍攻北都的可能微乎其微,城外也是非常安全的。
因為畿輔駐軍已經開始大規模換裝蒸汽坦克,按照某新皇的要求,守備北都的部隊必須全年確保裝備一千輛蒸汽坦克。
妥善率必須達到三到四成,如此一來,至少有三百輛蒸汽坦克可以隨時投入戰鬥的話,就可以充抵對方至少三萬騎兵了。
加上火炮、飛艇、戰術導彈等先進裝備,以及實現了左輪和彈匣式步槍的步兵部隊,足以抵擋十萬左右敵軍騎兵集群的突擊了。
除了辮子之外,任何其他敵對力量都無法組織起十萬人級彆,針對北都的大規模進攻了。
實際上順雞被周遇吉的八十萬大軍弄得焦頭爛額,根本無暇南下劫掠了。
由於上次的戰果隻有萬餘人而已,讓周遇吉很不滿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回來之後與昊菁皇帝擬定了一個針對辮子遊擊戰的打法,第十次北伐便耗時兩年時間。
具體辦法就是一邊實施正麵平推,一邊實施迂回包抄。
調集五萬明軍騎兵,分為十路,每路輔以五千檬古騎兵,利用嫩江枯水期渡江,向嫩江上遊推進。
餘下七十五萬部隊分成兩部分,五十萬人過江北上,搜索可能藏匿東虜的地方。
剩下的二十五萬留在江南地區,配合洪承疇部北上的三十五萬人,對在江南地區各地遊擊東虜各部實施圍攻。
投入總兵力達到一百一十五萬人,考慮到換裝各型武器之後的戰鬥力,實際相當於之前的兩百萬人以上。
洪承疇所部從沈陽出發,周遇吉部則直接乘船,從喜樂溫河衛登陸,安樂州以北至黑水出海口,全都是戰場。
北方的諸多藩國也出兵配合此次北伐行動,藩國兵馬的戰鬥力比以前略有提升,但沒有本土部隊的幫助,還是很難戰勝辮子。
出兵也就是象征性的,主要是把冬天丟掉的地盤給奪回來,不然年年挨打,最後得被東虜給打到海裡去喂魚……
洪承疇所部的兵力增加很多的原因,就是要保護北上修建炮樓的青壯,在春季動工的話,入秋時,炮樓就完全可以投入使用了。
按照某新皇的計劃,一座炮樓部署一個連的兵力,一千座炮樓不過十萬人,卻可以切斷辮子在鬆花江兩岸之間的聯係。
整個炮樓設施包括炮樓建築、環繞炮樓的壕溝、騎兵所需的馬廄,以及周邊的碉堡。
若是守軍認為還需要一些輔助建築的話,完全可以自己動手,譬如陷馬坑之類的。
建造炮樓所需的建材並不需要用馬車來運輸,而是通過連接鬆花江的灰扒江來運送。
灰扒江的另一端就是渾河,利用沈陽現成的廠房就能製造出大量的建材,從而裝船了。
在這種碼防禦加全線進攻的情況下,辮子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那就對了。
這就等於說大明百姓的日子會一天比一天好過,以後會讓辮子渴望而不可及。
他們連漠南檬古人的生活都趕不上,這就是某新皇的目標。
能讓周遇吉將其驅趕到北邊,去跟羅刹人互相傷害,或者趕到西邊去,跟李自成和柴時華同歸於儘,那就再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