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歐洲戰場,某新皇還是比較樂觀的,畢竟大明王師以及盟友部隊已經擁有技術兵器方麵的絕對優勢。
隻要乾掉了英國海軍的主力艦隊,那麼不列顛島就將淪為一座孤島,北麵還有蘇格蘭人所組成的部隊南下支援聯軍的進攻。
不過即使戰略上藐視,戰術上也仍舊要全力以赴。
為此,某新皇已經讓戶部將賣地得來的兩千萬兩銀子用作遠征歐洲的專項資金。
鄭成功那邊不用擔心,他爹鄭芝龍這些年沒少賺錢,家底早就攢得很厚實了。
而且這次進攻西班牙就是去刮地皮的,搶不著錢就直接搶人,根本不會虧錢。
在聯軍掌握兵力、火力、財力等多方麵的優勢的情況下,預計戰爭將在一年以內結束。
不論是克倫威爾還是複辟後的查理二世的部隊,聯軍都將一視同仁予以消滅。
對於西班牙,某新皇並不怎麼擔心。
因為等腓力四世死後,繼位的卡洛斯二世的能力與作為顯然不如對麵的路易十四,甚至荷蘭的威廉二世。
尤其是在唐斯海戰之後,西班牙海軍的實力跟這個帝國一樣,已經呈現出江河日下之勢。
揭暄率領大明遠征艦隊前後兩次滌蕩美洲西海岸,又讓西班牙人少了至少五六百艘戰艦或武裝商船。
時至今日,如果不聯合英國的話,西班牙艦隊幾乎無力抵擋擁有大量鐵甲艦的荷蘭或法國的任何一方艦隊的進攻了。
荷蘭在簽署同盟協議之後,用東印度群島換購到了十二艘鐵甲艦和五百輛蒸汽坦克,有換購的六艘鐵甲艦將與贈送的三艘同期抵達。
加上此前的采購數量,荷蘭已經擁有高達十九艘鐵甲艦,要是加上在荷蘭本土建造的四艘的話,那就是二十三艘之多。
由於荷蘭還在消化鐵甲艦的相關技術,若是工期比較長的話,恐怕那四艘將趕不上進攻英國的戰鬥了。
魯伊特此前表示,如果進攻英國的時間在一六六六年的話,這批由荷方建造的鐵甲艦是完全可以下水並參戰的。
法國加上獲贈的三艘,已經擁有十六艘,本土建造四艘,加起來就是二十艘。
從目前看來,隻要第五批次的鐵甲艦開赴歐洲,法國與荷蘭的艦隊是完全有能力分彆抵擋西班牙與英國艦隊的偷襲的。
為了表示合作誠意,魯伊特提供了大量關於英國海軍的情報。
在其離開歐洲之前,荷方搜集到的情報是,克倫威爾聽從布萊克的建議,將英國一分為三。
布萊克親率主力艦隊,遊走於英國各個港口,時間完全由布萊克一人掌握,以避免被擁有鐵甲艦的荷蘭海軍堵死在家門口。
蒙克上將率美洲分艦隊駐紮在英屬北美屬地沿岸,一方麵可以聯手該地的西班牙艦隊,另一方麵則可以威逼荷蘭的北美戰略重鎮新阿姆斯特丹。
有意思的是,在歐洲與西班牙艦隊聯手的分艦隊的指揮官是查理二世的堂兄——魯伯特親王。
不論是威廉二世或者特羅姆普,以及魯伊特本人均認為這是克倫威爾已經快要咽氣的明顯信號。
海軍大臣也變成了約克公爵,說明牆頭草一般的議會已經知道他們的大腿快變成假肢了,於是找到了一條新大腿來抱。
新大腿自然就是查理一世的兒子查理二世,議會認為小克倫威爾不如他爹那般有本事,那就可以直接忽略掉了。
荷蘭方麵安插在英國的間諜認為查理二世複辟隻是時間問題了,啥時候克倫威爾徹底咽氣,查理二世就啥時候複辟。
與查理一世不同,這位準國王喜歡尋歡作樂,並不乾涉正事,而且知人善用,將重要的事情都交給專業的人來做,故而很受議會的喜歡。
對此,荷蘭方麵倒是非常的警覺,因為如果查理二世真像這般放權的話,對荷蘭的威脅反而會大很多。
布萊克、蒙克、潘恩爵士、魯伯特親王都不是蠢材,反而對海軍與艦隊以及荷蘭非常熟悉,而且從不輕敵大意。
荷方對此非常重視,艦隊總司令特羅姆普的建立下,威廉二世同意將本土艦隊一分為二。
主力艦隊駐紮在阿姆斯特丹,分艦隊駐紮在法國瑟堡,由奧布丹中將代管,魯伊特返回歐洲之後接手。
北美屬地的艦隊由艾弗森中將指揮,隻有三十艘規模,而且大部分都是戰鬥力較弱的武裝商船。
主要原因就是北美不是荷蘭攻防的重點,不論新阿姆斯特丹是否被攻陷,隻要英國投降,荷蘭得到英國的北美屬地,就能立刻連本帶利地討回來。
法國的主力艦隊駐紮在瑟堡而非加萊,因為艦隊司令索迪認為如果法軍不登陸英國本土,艦隊駐防距離英國南部最近的港口加萊沒有任何意義可言。
駐防瑟堡的話,一方麵可以隨時南下殺入比斯開灣,另一方麵也可以隨時北上馳援荷蘭盟友。
這個倔強的老頭跟已故首相黎塞留一樣,都是紅衣術士,而且頗得路易十四的尊敬,所以也就同意了索迪的要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然,加萊是通往英國的橋頭堡,索迪如此布置也不意味著加萊會變成一座完成不設防的港口。
不但安排禦用工程師沃邦過去將加萊的工事再次鞏固,使港口變得要塞化,並部署了大量火炮與反艦導彈。
而且還調派了一支數量不低於二十艘的武裝商船船隊駐防加萊,欺騙港口附近的英國間諜。
所有武裝商船都提前做了改裝,就是要多開炮窗,多部署火炮,在火炮數量上跟法軍的主力艦彆無二致。
水手一律穿水兵服,見到上司必須敬禮,絕對不允許喝得酩酊大醉,任何散漫的行為都要扣錢……
英國間諜是否會上當尚不得而知,但法方會努力布置現場,將戲碼做足。
地中海跟北美一樣,都屬於次要戰場,不過路易十四還是下令將馬賽與土倫這兩個重要港口都要塞化處理。
在與奧斯曼帝國握手言和之後,法國可以地中海的所有海上力量都用來盯防可惡的西班牙人。
由於西班牙本土在戰後將直接並入法國,路易十四非常重視西班牙戰場,已經任命能征善戰的蒂雷納伯爵來負責。
所有法國人都相信,在打完這一仗之後,蒂雷納將會被擢升到公爵,然後風風光光地退休。
由於蒂雷納此前長時間在東方作戰,具有豐富的與明軍合作的經驗,故而派到西班牙戰場是比較合適的。
蒂雷納也認識鄭成功,對蒸汽坦克以及步坦協同戰術也有一定的了解,相信會對消滅西班牙陸軍會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