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己部的兵力一分為二,鄭成功是經過審慎思考的。
在士兵們悉數換裝左輪步槍之後,單位時間內輸出的火力大致相當於燧發槍的十倍以上。
也就是說,留給鄭州英的三個步兵旅的火力等同於以往三十個旅,看似誇張,實際的確如此駭人。
左輪步槍不但是六連發,而且重新裝填的時間遠低於燧發槍,除了槍與子彈皆貴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瑕疵。
自家不差錢,給所有遠征西班牙的將士們換裝武器,並帶夠足夠多的子彈是完全沒問題的。
在危急時刻,鄭州英還可以組織上萬水兵登陸作戰。
從北都學成歸來之後,鄭成功著重訓練了自家陸師的協調能力與水師的登陸能力。
要求陸師能深入內陸作戰,水師可以完成陸師之前的搶灘登陸作戰任務。
水師必須達到登陸如猛虎、入海似蛟龍的標準,不然每年的軍費就等於白花了一半。
德埃斯特雷說西班牙人還未換裝比燧發槍更加先進的武器,從實戰來看,這個情報已經得到了佐證。
這就讓鄭成功信心大增了,左輪步槍的工藝其實並不太複雜,關鍵在於成本極高,導致大批量采購非常吃力。
即使是大明王師的主力,即北廷所轄的約三十萬兵馬,也是用了十年左右的時間,才完成了換裝。
聽說西班牙都快破產了,即使他們掌握了相應的製造技術,其國王想為陸軍士兵換裝輕武器,沒錢的話也是白費。
自家采購了十萬支左輪步槍,為此光是槍支部分,不算配套彈藥,便耗資七百萬兩銀子,費用可是不低。
當然,鄭成功心裡沒有半點嫌貴的意思,更不會暗自埋怨自己的尊師。
因為這種武器對外的售價高達二百兩銀子,等於二十支燧發槍的價錢,就這還是友情價。
尊師教誨的極是,好物件,尤其是武器,對外銷售,憑啥低價?
外人能造便造,造不了想買就彆嫌貴,嫌貴就彆買,又沒人拿槍逼著你來大明買!
哪怕是法軍,也隻有最為精銳的龍騎兵部隊裝備了這種武器。
以至於德埃斯特雷在私下向鄭成功詢問,是否可以向其出售一批價格較為低廉的二手左輪步槍……
買新槍的話,一萬支便須耗資三百萬銀幣。
柯爾貝嫌貴,就打算用販奴的法子來換購。
德埃斯特雷等不起,於是便打起了二手武器的注意。
轉售的話,對鄭成功來說是毫無問題的,這點尊師早就考慮到了。
在戰後挑一批已經用過,但各方麵還不錯的左輪步槍,當人情賣給德埃斯特雷就好了。
花七十兩銀子買的新槍,轉售的話,賣一百兩……
這買賣決計有的做啊!
德埃斯特雷用錢買也好,用戰利品換也好。
隻要能談妥價格,鄭成功都可以接受。
賣槍是戰後的事情,眼下鄭成功還得全神貫注於進攻馬德裡的事情上。
巴倫西亞到馬德裡的直線距離約六百裡,步兵每天走四十五裡,也須十五天時間。
兩周多足以讓腓力四世那老家夥在得知消息之後,從外地調兵過來。
若是西夷有信鴿之類的傳書方法的話,說不定現在已經知道了。
那麼己部的首務並非直抵馬德裡城下,而是要防備可能發動突襲的西夷騎兵部隊。
儘管德埃斯特雷很守信用地運來一千匹戰馬,可是數量遠遠達不到鄭成功的需求量。
戰馬也是賒賬來的,戰後會用二手左輪步槍充抵費用。
可以的話,鄭成功希望這位剛認識的朋友再送兩千匹過來,以解自己的燃眉之急。
有了三千裝備彈匣式栓動步槍的騎兵,鄭成功心裡才會比較踏實。
眼下用一千騎兵來保護三萬餘人不受敵騎的滋擾,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司令,法國人的戰艦過來了!”
“看到了!”
在此之前,鄭省英已經率領兩艘吉野、兩艘來遠、十二艘致遠,以及百十來艘木製戰艦北上,配合法國艦隊攻陷濱海城市巴塞羅那。
由於當年師出同門,加之是自己的堂弟,在尊師的點撥之下,眼界與才學均有了飛速提高,如今鄭省英是同輩裡最讓鄭成功信賴之人。
鄭成功作為遠征西班牙的總司令,並會親率陸軍進攻馬德裡,鄭省英則成為了艦隊司令。
主要負責率艦隊襲擾沿線的西夷城池,殲滅附近的敵軍戰艦,並打通與法軍的聯係。
此前法軍已經有兩萬人駐紮在佩皮尼昂,而後增加到五萬,在開戰之前已經漲至七萬。
這支部隊的指揮官就是久經戰陣的蒂雷納侯爵,因為這樣的安排讓路易十四非常放心。
蒂雷納在明帝國多年,認識鄭成功與鄭省英,更會說明語,故而便於兩軍聯手對付西班牙人。
德埃斯特雷回到土倫之後,便帶著自己的艦隊去了靠近法西邊境的佩皮尼昂,並向蒂雷納闡述了自己的見解。
等鄭成功的部隊大舉登陸巴倫西亞,巴塞羅那一帶的西軍馳援過去之後,己方再行出兵會更為有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但蒂雷納有聽罷便得出了自己的見解,原因很簡單。
巴塞羅那防區跟潘普洛納一樣,是東西兩個鉗製法軍南下的戰略重鎮。
隻要該防區失守,己方便可以長驅直入,在西班牙本土的東海岸隨心所欲地進攻。
負責這裡防禦的貝納維德斯不會輕易分兵,分兵不一定能救得了巴倫西亞。
巴塞羅那地區由於守軍減少的兵力,很可能會被己方攻陷。
德埃斯特雷想了想,覺得蒂雷納的分析的確有過人之處。
可如何進攻近在咫尺的敵人防區呢?
巴塞羅那防區是圍繞該城修建的防區,但重點並非在該城,而是在比利牛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