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己方帶著新鮮的馬肉走人就行了,紮下營盤就開吃。
原地防守基本不耗費多少體力,在戰後並不影響搬家。
“成功,咱不攻城?”
鄭泰望著一片狼藉的戰場,對未能乘勝追擊還有些惋惜。
“不攻!在城外滅掉十萬西夷易如翻掌,比在城內逐屋搜尋要方便得多!”
對此,鄭成功倒是十分的淡然,手裡就這點人馬,萬不可在獲勝之後驕縱。
“那西夷吃了如此大虧,隻恐不敢輕易出戰了!”
鄭泰覺得西夷是不會再出城找死了,除非真的是被打傻了。
“無妨,攻占此城絕非一朝一夕之事,當須審時度勢,隨機應變。若是西夷各部前來勤王,我軍便可圍城打援。反之,則可長期圍困該城,使其吃光存糧後不戰而降。”
經曆過諸多戰事之後,鄭成功非常體恤普通士兵,不會用手下的性命來冒險。
再說馬德裡已經近在眼前,背後還有揭暄與法國人支持,大軍既然來了,就不會著急走。
己部滿打滿算就三萬五千人,鄭州英用三個旅來保證糧食供給也不會太過困難。
更何況還能繼續從周邊來獲得糧食,至少今明兩年自己無須為軍糧而發愁的。
彈藥與藥品在船上還有一些,隻打了一次大規模戰役,而且己方受傷的人也不多,這兩樣眼下還夠用。
大概夏季之前,第二批軍需物資就會從本土駛抵西班牙,屆時自己就完全無需為後勤而發愁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憑借自身強大的海運能力,鄭軍曆來後勤搞得都不錯,這次自然也不例外。
接下來乾嘛?
簡單,環城挖壕溝!
之前,西夷說出來就出來。
之後,你就是想出來都出不來了。
由於馬德裡城的麵積很大,換成壕溝的工程量自然很大,光憑這三萬多鄭軍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的。
這不要緊,鄭成功從尊師那裡得來了挖地仙器——推土機!
然後讓周邊抓來的西夷提前熟悉一下未來的工作,隻要完成的環城壕溝,便可以登船了。
不願意挖也可以,給自己挖個坑就行了,這不是手到擒來嘛!
二月份,鄭州英送來一千匹戰馬,使得鄭成功總算可以擁有一支像樣的騎兵部隊了。
鄭成功希望自己的騎兵部隊總數可以達到五千,如此一來,便可以在巡邏壕溝的同時,四下刮地皮了。
反正很多錢都在鄭州英與鄭省英手裡,怎麼向法國人與奧斯曼人買馬,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買馬?
法國人由於自身也需要,故而不會有大幅度的支持力度。
但是奧斯曼人就截然不同了,巴不得明帝國替自己消滅兩個禍害。
當鄭省英派人聯係到對方時,奧斯曼這邊立刻就答應下來了。
第一批就提供了五千匹良駒,雖然價錢很高,每匹售價高達四百銀幣,但確實是一等一的好馬。
而且奧斯曼人接受鄭軍用便宜又實用的西班牙二手貨,來充抵戰馬的款項。
鄭氏船隊每年都會向奧斯曼帝國運輸大量的明帝國的各種商品,極大的豐富了帝國的市場,還滿足了上層的消費訴求。
可以說,昊菁皇帝與鄭芝龍是奧斯曼帝國在明帝國的兩個重要合作夥伴,一個有生產能力,一個有運輸能力。
在勒班陀海戰之後,奧斯曼海軍是重建起來的,規模無法與鄭氏或者荷蘭相比,遠洋能力就更彆提了。
鄭氏運抵奧斯曼的商品數量,遠遠高於奧斯曼自己的運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在地中海水域,奧斯曼船隊就沒那麼多顧忌了,可以直接送貨上門。
在一個月之內,五千匹戰馬分五次送到,而且還有馬夫協同,確保戰馬在半路不會出現問題。
這種貼心的服務讓鄭軍獎領們都非常滿意,保留了再次采購五千匹的可能。
偌大的西班牙戰場,隻用眼下包括從法國那裡買來的一萬匹戰馬,貌似有些勉強。
但不論怎樣,鄭軍總算有了成規模的騎兵部隊,能夠完成搜索、突擊、追殲西夷的任務。
從開春之後,各地的西班牙部隊在野外都有可能遭遇鄭軍騎兵。
特彆是在鄭軍騎兵都裝備彈匣式栓動步槍的情況下,西軍哪怕占據兵力優勢,也很難占到便宜,除非是伏擊戰。
鄭軍則很少進入戰區作戰,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平原上掃蕩,不給西夷可乘之機。
現在鄭成功光是在戰馬一項,就投資了至少一百萬銀幣。
不攻占馬德裡的話,估計前期得出現虧空。
但是攻城的前提條件仍然不充分,守軍不投降,糧食貌似也海夠吃。
最重要的是把一些老弱病殘都放出來了,指望鄭軍養活這群大爺。
鄭成功才沒多餘的口糧,讓手下將其又趕了回去。
已經出來的也就那麼地了,可以在荒原上散養了。
自己找食吃可以,直接過來乞討,那就是癡心妄想了。
要是能帶點武器出來,倒是可以考慮賞碗飯吃,否則免談!
在鄭軍這邊,吃白食也要是看人的,譬如大洋馬,她們就可以。
其他人,若無奇才,一律押送到海邊登船,老弱病殘除外。
以後可以允許伊比利亞半島上生活著一群非青壯,這裡就算是徹底殘廢了。
實施無人區模式估計要很長時間,畢竟這裡的麵積不小,人口也不少。
但養老院模式實施起來的難度就小多了,將一二三線城市的青壯都抓走,再反複掃蕩平原地區的農村,那就算是差不多了。
山區還有人也無所謂,西班牙帝國本土往後就是個垃圾站!
喜歡明末黑太子請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