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實在看不到任何反敗為勝的希望,而且本土的人口與經濟遭受了聯軍的大幅度削弱。
在貴族與大臣們的勸說下,由於再三的查理二世在一六六七年十月十五日,終於與威廉二世正式簽署了和平協議。
鑒於目前英國本土的嚴峻形勢,查理二世隻能代俵王軍一方與聯軍握手言和,至於議會軍那邊,他就管不著了。
而且為了有一個安全可靠的落腳點,查理二世同意簽字的前提條件,便是不能將議會軍也送到北美去。
要不是特意強調一下,以聯軍的德行,真有可能乾得出來這種鬨心事……
儘管離開了本土,但好歹還能保住北美那片沃土。
如果查理二世不願意去北美,聯軍還給他找了一個地方更大的落腳點——非洲!
對於這片廣袤的土地,查理二世想都不想便拒絕了。
到了那邊才叫從零開始,對他自己和手下們來說,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那就是片不毛之地,非洲北部是沙漠,非洲中部是雨林,非洲南部是草原。
過去打獵還差不多了,永久定居就算了。
一想到自己的子瑉大部分都是黑奴,查理二世頓時感覺無比的異樣。
真搬過去的話,往後英國拿得出手的商品就是象牙、牛角、鱷魚皮了……
查理二世提出的第二個條件,那就是隨行的子瑉不得少於兩百萬。
否則自己過去也是孤家寡人,那還不如去非洲指揮黑奴們開荒呢!
對於這條要求,威廉二世可以答應,但從英國本土移瑉北美的時間不得晚於一六六九年聖誕節。
也就是說,隻給查理二世和他的子瑉大約兩年零兩個多月的時間搬家。
超時就算是自動放棄這個移瑉資格,準備去東方世界挖礦吧!
查理二世能否湊齊兩百萬人口追隨他去北美,聯軍這邊不知道。
反正現在就是不進攻了英國本土了,他們如何搜刮移瑉都可以。
有缺口的話,大不了讓小克倫威爾一夥人彌補上就行了。
他們不願意,那就死在本土好了,聯軍無非是贈送他們一些導彈、炮彈、子彈罷了……
不想走就去死!
對於這點,布德斯與威廉二世都極為認同揭暄的提議。
英國本土大概有四百到五百萬人,英格蘭與威爾士占了一多半。
被聯軍與查理二世瓜分之後,應該就沒多少人留下了,除非跟著小克倫威爾繼續在這裡死磕。
此舉對法國與荷蘭的益處極大,沒了英國本土威脅,而且還能瓜分這個戰略要地之後。
特彆是西班牙本土也被攻陷了,兩國在歐洲就少了兩個強勁的敵人。
東邊的哈布斯堡王朝依舊存在,但法國無意將其消滅,荷蘭則無力乾涉。
那是路易十四的母後安妮的娘家,外孫不能架炮往裡打,起碼短期內這麼乾是顯得有些缺德。
此前路易十四已經派人知會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隻要他的軍隊不威脅自己的地盤以及荷蘭盟友,雙方便可維持當下的關係。
從個人關係上說,斐迪南三世是路易十四的舅舅,他兒子利奧波德一世比路易十四小兩歲,算是娘家那邊的弟弟。
此前法軍大舉進攻西班牙本土,讓利奧波德一世很不高興,接連給路易十四去信,表示強烈抗議。
對此,路易十四根本不予理會,眼下法國在歐洲如日中天,法軍在歐陸戰場所向披靡,連挑戰者都找不到。
神聖羅馬帝國與哈布斯堡家族的財務狀況都不容樂觀,短期內根本就籌措不到足夠多的軍費開戰。
退一步說,雙方真打起來的話,裝備飛艇、坦克、銅炮的法軍也能輕鬆擊敗對方。
殺俘的可能性不大,但將戰俘賣給明帝國的皇帝,路易十四對此的興趣很大……
而且在回信的時候,他也將自己的想法寫了出來。
算威脅也好,算提醒也罷,反正那個弟弟要是真智障,大可以放馬過來一試!
對利奧波德一世來說,路易十四派兵吞並了伊比利亞半島的大部分地區之後。
消化占領區需要上百年的時間,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就解除了對自己地盤的軍事威脅。
鑒於卡洛斯二世已經被打得跑路美洲了,自己也就顧不上他了。
說白了,除了進攻英國之外,在歐陸戰場發生的大部分戰爭,都是親戚之間的事情。
當然,沒有近憂,也有遠慮。
法國在吞並西班牙本土,有擊敗英國,占領英國南部地區之後,將成為歐洲除俄國之外,版圖麵積最大的國家,實力自然也是最強的。
可以說不用等教皇認可,路易十四可以將“法蘭西王國”的名號自動升級為“法蘭西帝國”了!
法國的強大得益於此前黎塞留與馬薩林打下的基礎,更與東方的明帝國有莫大的關係。
原本明帝國也向哈布斯堡家族伸出了橄欖枝,可惜被腓力四世那個目空一切的傻子給毀掉了。
屠殺菲律賓的明人就是一切的導火索,西班牙落得今天的下場,就是他們咎由自取的結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讓神聖羅馬帝國向海洋擴張,真是路易十四絕對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鑒於該帝國龐大的體積,在方以智的建議下,路易十四便勸說對麵那個弟弟向東方展望。
那裡有廣袤的平原,非常適合耕作,麵積比整個法國本土還要大。
被卑賤的斯拉夫人占領,豈不是太可惜了?
隻要神聖羅馬帝國不向西發展,那麼作為交換條件,法國就支持其向東擴張!
往南是奧斯曼帝國的地盤,很顯然,打斯拉夫人比打曾經兵臨維也納的奧斯曼人要容易得多。
在集思廣益之後,利奧波德一世認為如果法國不在背後捅刀的話,帝國向東擴張的確大有可為。
波蘭立陶宛王國的麵積比神聖羅馬帝國還要大,如果能將其吞並,便可完全彌補在西歐地區的損失了。
即使自己吃不掉這麼大的一塊肥肉,也完全可以聯合位於北方的瑞典。
明法荷聯軍進攻英國就給利奧波德一世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他也躍躍欲試起來……
在法國先後擊神聖羅馬帝國與西班牙,並與荷蘭結盟之後,西歐再次發生大戰的可能便微乎其微了。
於是在方以智的“幫助”下,路易十四便打算來個禍水東引。
畢竟神聖羅馬帝國與哈布斯堡王朝的能量太大,自己單挑未免有些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