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與鄭省英這兩個門徒運回來的戰利品,某新皇基本算是看過了。
這趟讓鄭氏過去收拾西班牙,就是為了彌補之前鄭氏多次解囊相助所付出不菲代價。
某新皇已經叮囑過了,既不需要讓兩個門徒上貢西班牙金幣,也不需要那邊的大洋馬。
之前新招的三十三匹本土肥馬,某新皇都已經騎不過來了。
大洋馬即使被送過來,某新皇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但有一樣,奴隸礦工,某新皇對其來者不拒,多多益善!
鄭成功自然不會少送礦工,隨船隊送來的貢品也不少,畢竟礦工是不能被送到皇城裡的。
高級戰利品無非是些精美的工藝品、油畫、珠寶之類的物件,西班牙人的天賦也就到此為止了。
珊瑚這玩意,在南海現挖就行了,鎮海公鄭芝龍每年都送。
後邸多到放不下,某新皇對這玩意的興趣並不大。
有那麼幾座當大型觀賞盆景就行了,沒必要擺的到處都是,自己的住所又不是水下龍宮……
為了大吉大利,又不會讓尊師覺得自己過於鋪張,鄭成功僅讓托鄭省英送來六箱子金幣,每箱都是六十六斤重。
不過某新皇認為在兩年之後,鄭成功會送給自己一個大禮包,因為屆時是自己的四十大壽!
三十大壽的時候正好是辮子的順雞元年,也是皇太雞駕崩的那年,即西曆一六五九年。
某新皇處於友善,也就沒有大肆慶祝,不是因為皇太雞的原因,而是還要跟辮子繼續死磕。
自己也並非一輩子窩在後邸的皇帝,相反,已經與辮子打了大小戰陣不下十次之多,深知前線將士之苦。
在沒有對辮子取得決定性勝利之前,某新皇自然不會借此機會領著一群人在後方大吃大喝。
現在辮子已經被嚇到西域去了,關內的流寇也早已被鎮撫,算得上是真正意義的天下太平了。
那麼四十大壽就要提上日程了,而且是某新皇監國三十周年紀念,重要性不言而喻,掌管宴慶的光祿寺已經開始著手此事了。
當然,某新皇也規定了,該項目的總開銷必須控製在六萬六千六百六十六兩銀子,超支便須由負責人自己補上窟窿。
這筆錢決計算不上多,但也不少了,某新皇已經多次提高了臣子們的薪俸,不能讓這群狗腿子趁此機會來吃自己……
若是自己能得到大量紅包的話,那麼慶祝費用的缺口便由紅包補上,否則某新皇是不打算在自己的壽宴上大出血,否則就是喪宴了!
被群臣敲竹杠?
某新皇絕不願意這種事發生在自己身上!
最好就是跟除夕一樣,辦個晚會,大吃大喝一頓就行了。
不過癮的話,那就放六天假,讓臣子與商賈可以有空出去花錢,剛好可以刺激消費。
由於海外的生意夥伴國甚多,屆時各國大使與公司老板說不定也能送些紅包。
他們的錢是不收白不收,不給紅包,那就要排隊才能拿到貨。
給了紅包,某新皇龍顏大悅,說不定可以允許其插隊……
現在光是按照訂貨方來計算,就有法國、荷蘭、奧斯曼、瑞典、神羅、威尼斯、葡萄牙、暹羅、安南、倭國、泡菜、波斯、印度、北地、東地、南洋、草原、南廷等等。
凡是跟大明友好往來的國家,隻要提交申請,掙得某新皇的同意,便可在北都設立大使館,這樣更方便互通有無。
與某新皇有貿易往來的跨國公司,在北都都有辦事處或者分公司,這樣便於排隊采購大明的土特產。
鄭氏集團繼續趕著海運的差事,從北都或者江南出發的船隊,在抵達目的地之後,還會繼續向西,進入紅海北部。
在那裡將奧斯曼船隊運過來的奴隸礦工轉運過來,然後浩浩蕩蕩地駛往南洋金礦或者天津。
抵達天津之後,先行換成漕運船隻,而後在北都換成火車,奴隸礦工便可快速抵達漠南礦區,正式開啟喜大普奔的挖礦事業了!
由於數次遠征美洲得來了近千艘西班牙遠洋型商船,加之大明的進出口量每年都在攀升,鄭氏從海運方麵所獲得的收益,比以前更多了。
天津港與蓬萊港是北方最大的兩個港口,每天都有不下二三十艘商船等待進入港口,裝卸貨物,靠岸的商船更是高達上百艘之多。
要不是某新皇非常適時地決定擴建港口,現在兩座港口都會被外籍商船給弄得癱瘓掉。
擴建港口的費用可是極其驚人的,當初還有人表示懷疑,認為是多此一舉。
現在看來,某新皇再次用事實證明了自己慧眼如炬且高瞻遠矚……
配合港口的保稅區裡的倉庫都裝著大明的土特產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毫無疑問,此舉已經被推廣到了很多跟進的友好國家。
眼下,某新皇又在跟工部與戶部商量,對北廷管理的幾個主要港口再次進行擴建。
原因無他,港口規模趕不上吞吐量,蒸汽起重機的效率遠不如後世的同款產品,商船的噸位又普遍偏低,加上工廠的產能有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就意味著要滿足等待裝貨的商船長期靠岸的需要,港口的碼頭數量必須繼續增加,而且要翻倍增加才行。
由於有了飛艇從高空拍攝的港口照片作為參照,比地圖要更容易作出分析判斷,規劃的難度也大為降低。
某新皇的計劃便是讓天津與蓬萊兩大港口均能夠同時停靠一千艘商船!
這可是將群臣給嚇得不輕,畢竟一千艘可不是個小數目。
不過在某新航看來,一艘船也就三百噸到五百噸。
一千艘不過五十萬噸,換算成後世的萬噸級款式不過五十艘而已。
而且看似擴建的總額巨大,其實分攤到幾年,便可以讓戶部接受了。
距離上次擴建港口已經有五年之久了,五年不算長,但大明的對外貿易在這期間是飛速發展的。
彆的不說,光是在北都注冊的外企便高達五千家以上,新城的一大片街區都是外企在北都的辦事處或者子公司。
按照每家公司每年需要繳納一百銀幣的管理費計算,光是這一項,戶部便可收入五十萬銀幣之巨!
一家外企哪怕隻有十名雇員,五千家的雇員總數也高達五萬,這些人很多都屬於高消費群體,又能刺激消費。
當然,這裡麵也會有沒事找事的家夥。
但不要緊,某新皇早就防著這手了。
與每個國家都簽署了相關協議,一旦犯事,非元首直係親屬,便需要在大明審理,並按照大明律例予以懲戒。
哪怕是殺人,梟首的話,或許會影響兩國關係。
某新皇便出了個折中方案,讓案犯去挖礦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