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人口過億的大明帝國來說,這根本就不算甚子大事。
而且奴隸礦工越多,壓榨出來的剩餘價值就越多,對朝廷歲入和股東分紅便越發有利。
某新皇認為的理想狀態是擁有高達兩千萬奴隸礦工,平均一個礦工間接對應十個明人。
若是奴隸礦工的數量翻倍,那就更好了,自己手裡有的是礦可挖呢!
沒了辮子所帶來的軍事壓力,大明的經濟便可以直接升空了!
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就是工業資源、金屬貨幣、糧食產量這三項能夠跟得上。
前兩者都可以通過挖礦獲得,故而某新皇特彆重視挖礦。
從靠近北極圈的金礦,到巴布亞新幾內亞島上的金礦。
隻要體量夠大,那就雖遠必挖之!
在挖礦這方麵,隻要自己的狗腿子夠得著。
某新皇一不做,二不休,就是挖!
數萬法德狗腿子現在都成了礦區的監工,這算是之前他們為某新皇血戰到底的豐厚回報了。
監工不用衝鋒陷陣,夥食和薪酬待遇還很好。
每月五個銀幣加上半石大米起步,級彆越高,賺得就越多。
礦區管吃管住管衣服,還給每人配備了坐騎。
工作也很簡單,就是負責巡邏礦區,維護當地的治安,順便抓點逃走的奴隸礦工而已。
在北方的諸多礦場,均有檬古騎兵負責協助。
而在南洋地區,則由某新皇派去的王師退伍兵來協助。
用法德監工的原因,就是讓他們管理歐洲過來的奴隸礦工。
王師的退伍兵能識字就不錯了,指望他們掌握外語就是天方夜譚了。
某些法德退伍兵也會一點外語,法軍退伍兵有些許會說西班牙語的。
德國雇傭兵不少會說英語,這就便於礦場接收從歐洲戰場運過來的礦工了。
從昊菁二十五年開始1668),大明港口和南洋礦場便開始陸續接收運過來的白皮礦工了。
前兩年,每年都能獲得大約一百萬左右的礦工,極大地緩解了各大礦場的勞動力缺口。
由於隻要將“非常貨物”運抵明帝國,便可以立刻拿到銀幣,船主們也熱衷於這種遠洋貿易。
有了錢便可直接從港口采購明帝國的諸多土特產,運回歐洲便可大賺一筆。
在高額的利潤驅使下,歐洲幾乎有一半數量的船主從在從事與明帝國的貿易。
不一定是直航明帝國,還可以將貨物運抵蘇丹運河北段,然後由奧斯曼帝國的商船負責運輸接下來的路程。
奧斯曼人提供的貨物充抵東西也很有吸引力,那就是燈油!
這玩意已經成為了歐洲各國主要的照明能源,而且奧斯曼帝國的出口價非常合理。
比起明帝國的同類產品,歐洲各國都願意用價格低得多的奧斯曼燈油。
加上乾果、毯子、玻璃、鏡子等商品,法荷兩國的船主們也能賺到不少的差價。
蘇丹運河開通之後,運河南北兩端的港口便成為了大型的物資集散地。
這使得奧斯曼帝國不但可以通過運河來賺錢,通過港口的物流園區也能大賺特賺。
事實證明,隻要地段足夠好,那就不可能受窮。
現在奧斯曼帝國的上上下下,都嘗到了運河所帶來的甜頭。
玻璃、鏡子、成品油的技術,都是某新皇送給蘇丹的禮物。
玻璃和鏡子完全是免費的饋贈,成品油是半劈的賺錢方式。
某新皇當然不會傻到往本土運油,煉油的分紅用戰馬和乾果充抵即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隨著大明本土沒了戰事的隱憂,富裕起來的一群人也開始追求品質生活了。
故而奧斯曼出產的乾果,就成了市麵上最受歡迎的零食之一。
大明也產核桃、鬆子、榛子之類的乾果,但吃過開心果的人,就一定會分出它們之間的高低貴賤了。
毫不誇張地說,某肥宅親王就是吃開心果長大的,吃完還不忘舔手指……
某皇兄懶得管他死活,讓揭暄牽著去歐洲散養就行了。
反正已經有後了,死在那邊也沒關係!
若是沒死,某新皇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加以猜測。
某肥宅多半會帶著一船的戰利品和一船的美食,意氣風發地凱旋而歸!
若是能用某肥宅換一百萬奴隸礦工,某新皇是絕對願意做的!
一百萬奴隸礦工至少要花一千萬銀幣,對北廷來說,這是很大的一筆支出。
由於馬鞍山鐵礦和江西鎢礦和稀土的全麵開采,南廷也開始需要大量的礦工了。
好在有緬甸這個免費的索取地,運來一百萬礦工挖礦是完全不成問題的。
如今在某新皇遍地挖礦的情況下,北廷的歲入幾乎是南廷的三倍左右。
南北二廷加起來的歲入已經過億了,但某新皇認為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假設大明帝國的gdp要占全球總額的一半,那麼大明帝國的歲入,也應該如此。
直觀上等於法國、荷蘭、瑞典、瑞士、奧斯曼、俄國、威尼斯、葡萄牙、神羅與哈布斯堡、倭國,這十個對手之和!
對方歲入總額過億的話,大明的歲入也應如此,否則便是落後於這個刮地皮集團了。
某新皇的理想歲入金額應該是一億五千萬到兩億左右,由於新開的礦不能滿負荷運轉,故而應該是可以實現最低目標的。
不過,沒實現到這個小目標,某新皇就失去了八艘吉野!
荷蘭人同意讓出好望角在內的非洲南部地區,開價十艘吉野,最後談到六艘。
但某新皇以大明海軍也需要列裝為由,必須要分十年,兩個建造批次來交付。
荷蘭人隻得同意,因為目前全球還沒有第二個國家的海軍裝備該型鐵甲艦。
大明同時獲得了讓王師海軍艦艇停靠錫蘭的權力,這算是此次談判的贈品。
此前隻有商船可以直接進入錫蘭,戰艦必須提前通報,否則隻能先在外海等著。
這算是給鄭成功買下了整個南非,搶地盤的事情就交給他爹鄭芝龍來完成了。
為了鄭家的百年基業,某新皇相信鄭芝龍決計會押上自己的老本去搏一把的。
六艘吉野的成本直接轉嫁給去南非挖礦的鄭芝龍就行了,隻不過投資回報的時間會比較長。
估計至少五年起步……
喜歡明末黑太子請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