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萬俄軍步兵眼睜睜地看著騎兵們,一個接一個地被黃皮猴子屠戮殆儘,心中在驚詫之餘,也不由擔心起了自己的性命,但為時已晚。
另一個方向的一萬三千明軍騎兵也向其撲了過來,使得東側戰場頓時變成了一部巨型絞肉機。
兩萬多明軍騎兵對陣兵力幾乎相當的俄軍步兵,在武器裝備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結果就顯而易見了。
麵對萬馬奔騰的駭人場麵,大量的俄軍步兵已經被妥妥嚇得露出了農奴的原形,都不知道是戰是逃,不少人還愣在原地。
如果打順風仗,他們自然都會變成萬夫莫敵的勇士。
反過來的話,那很多人就會淪為待宰的羔羊了……
儘管他們手裡有燧發槍、火繩槍、弓箭、長矛、戰斧等武器,可還是覺得遠遠保護不了自己的安全。
熱兵器裝填太慢,冷兵器似乎又沒多大殺傷力。
好在還有腦子清醒的軍官,讓大家使用手榴彈迎敵。
隻要黃皮猴子的騎兵靠近,就一起扔出去,將他們全都炸死。
然而沒等他們有所動作,明軍這邊就先發製人了。
檬古騎兵衝在隊伍的最前麵,這是戰術安排,因為便於發射箭雨。
對付兩條腿的獵物,在非關鍵時刻,己方並不需要死打硬拚。
隻要圍繞其隊伍進行反複環射就行了,二三十次箭雨之後,對方還能剩下一半人都算是運氣好的。
由於在之前的戰鬥中,檬古騎兵部隊並未浪費太多箭矢,使得此時每人還有攜有不下上百支箭。
平時倒是也打獵,但隻要能抓獲獵物,射出去的箭都是能收回來的,狩獵羅刹人也是如此。
故而若是來個五十次箭雨,對麵沒有足夠厚的鎧甲以及足夠多的盾牌的話,恐怕就凶多吉少了。
弓箭比燧發槍與火繩槍地低端火槍的優勢在於射度要高得多,火槍裝填一次,弓箭手可以拉弓十次,隻要體力可以支撐的話。
“啊……”
麵對這種獵殺戰術,俄軍步兵又再次吃到了當年前輩們所吃到的苦頭。
八千檬古騎兵繞圈施射,前前後後每人總計射了不下五十支箭。
落進俄軍步兵隊伍裡的箭矢在四十萬支左右,造成的傷害自然是非同小可的。
至少有上萬人中箭,要麼被直接射死,要麼已經倒地無法站起,還能勉強招架的也是異常害怕。
對於敵人所采取的卑鄙戰術,俄軍士兵在挨打之餘,是又氣又罵,但又無可奈何,由於機動力遠遜於對方,隻能被動挨打。
雖然也具備一定的還手之力,可單位時間內的殺傷力也比對方遜色很多。
等檬古騎兵完成任務,後麵的關內騎兵隊伍便開始登場亮相了。
戰術跟關外的同行們大同小異,也是環繞開打,隻不過武器變成了火槍。
五千火槍兵騎馬繞圈跑,一邊跑一邊開火,其實難度並不比訓練時高多少。
理論上在馬上裝填彈藥比瞄準開火更難一些,但由於都是老兵,這方麵的困難還是可以克服的。
半小時之後,包圍圈裡的近三萬俄軍步兵已經死傷殆儘了,而明軍這邊僅僅傷亡了不足千人而已,戰歿者不到百人。
剩下三個方向上的俄軍早已開溜,由於兩條腿的步兵居多,跑路速度根本不可能太快。
在冰天雪地的戰場上,一小時能跑出二十裡,那都算是腿腳麻利的高手了。
撤退的俄軍步兵超過十萬,在雪地的映襯下是非常明顯,都不需要特意搜索。
另外一路明軍騎兵就專挑這些落在隊伍後麵的敗兵下手,根本沒打算追擊對方的騎兵。
騎兵追騎兵的話,對方忙著逃命,在不馬失前蹄或者馬力耗儘的情況下,根本就不大可能追上。
與其那樣浪費時間,還不如直接收割這些兩條腿的獵物更為劃算。
一個羅刹騎兵價值五十銀幣,價錢倒是非常可觀。
一個羅刹步兵就值十銀幣而已,但勝在量大管飽。
昊菁皇帝早就計算好了,西征打到最後,對方肯定征集大量的農奴來打仗。
農奴充當騎兵的幾率是很小的,故而便把步兵的價錢定得很低。
如此一來,自己才不會被戰果獎勵弄得直接破產……
以羅刹人的地盤來推測,昊菁皇帝也不相信對方能把僅有的軍費放在發展步兵上麵。
肯定以騎兵為主,步兵都是附庸,打光就再招一批農奴,入伍之後身份一換,就成步兵了。
對明軍騎兵們來說,眼前一堆獵物,少說也可能價值一百萬銀幣。
最後能落袋多少銀幣,那就要看手氣如何了……
從戰場到喀山城的這段不到五英裡的路,在明軍騎兵的掩殺下,就變成了俄軍步兵的死亡之路了。
不但遍地都是屍體,而且數量還在不斷攀升之中。
沙皇阿列克謝一世本打算救助麾下的步兵,可救助的方法隻有一個,那就是出動寶貴的騎兵。
大部分騎兵都是貴族的財產,在兵敗如山倒的情況下,貴族們都不願意平白無故地貢獻出自己的財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允諾封了二十幾公爵與侯爵之後,才有上萬騎兵前去救援,說白了就是讓他們擋住黃皮猴子騎兵的進攻。
如果能配合步兵一鼓作氣打掉追兵那就更好了,但這僅僅是沙皇阿列克謝一世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
其實很多俄軍騎兵也抱有同樣的想法,硬衝黃皮猴子的陣地並非是他們的強項,他們更擅長打野戰。
趁此機會,便可以狠狠地教訓一下不知死活的黃皮猴子,順便將對方手裡那種可以連續開火的武器搶過來。
但等開打之後,俄軍騎兵才發現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
對方的戰鬥力超乎想象,不但火力凶猛,而且小隊配合嫻熟。
俄軍騎兵集群的突擊並未受到奇效,因為被對方給發現了,並提前主動後撤了。
在俄軍騎兵集群衝過去之前,明軍騎兵已經收攏了不下三千人,並且列隊完畢,展開就地防禦了。
所謂的“就地防禦”便是采取“騎牆戰術”,人挨人,馬挨馬,排隊開火。
用密集的彈雨來阻擊對方的推進,前排騎兵下馬,便可以與後排騎兵形成梯隊火力。
檬古騎兵由於可以曲射,便在關內騎兵的身後頻繁發射箭雨。
上萬俄軍騎兵強行突擊三千左右的明軍騎兵,結果是自身損失了過半兵力,卻沒衝下來。
剩下的見勢不妙,自然都掉頭跑路了,不會前仆後繼,跟著去送死。
在跑路的時候,又被兩翼的四千多明軍騎兵給盯上了,再次被暴打了一頓。
等跑到喀山城之後,經過一番清點,就剩下不到兩千人了……
阿列克謝一世見狀不得不放棄對步兵的救援,在舍因率部斷後的情況下,帶著貴族們經封凍的伏爾加河,向西撤退。
群臣二人也商量好了,喀山當地的戰事由舍因來全權負責,堅守也好,撤退也罷,阿列克謝一世都不會責備舍因。
如果還能繼續堅守喀山城,那麼在明年秋季之後,阿列克謝一世還會調集一支大軍來給守軍解圍。
前提是必須堅守近一年時間,否則解圍大軍無法在秋季渡河。
如果棄守喀山城,那麼撤退的部隊必須堅守上遊的下諾夫哥羅德。
否則敵軍便會經此地與弗拉基米爾,直接進攻莫斯科了!
下諾夫哥羅德是莫斯科的倒數第二道門戶,必須堅守。
在收攏了殘兵敗將之後,自己的兵力還有五萬多,考慮到城內的糧食足夠吃的。
舍因便決定繼續堅守喀山城,因為守軍以步兵為主,在冰天雪地的冬季根本就不可能逃出升天。
既然跑不掉,又不願意向黃皮猴子投降,那就隻能繼續堅守了。
對萬禮、張煌言、曾英來說,一戰消滅超過二十萬羅刹兵,實乃一次空前大勝了。
通過俘虜的交代,三兄弟也知曉了對方投入的兵力情況。
結合己方所取得的戰果來測算,張煌言估計城內至少還有五萬敵軍。
王師雖然也繳獲了不少口糧,但糧食的大頭還被對方囤積在城內。
想要奪取,要麼勸降城內的敵軍主將,要麼就隻能發動強攻了。
繳獲的糧食加上死去的戰馬,已經夠王師吃到開春的了。
經過一番商議,萬禮等人已經不滿足眼下的戰果了。
因為剛剛大敗羅刹援軍,在短時間內,對方已經不可能再派出另外一支援軍了。
換句話說,趁著王師士氣正盛,眼下是攻城的最佳時刻。
而且冬季作戰,由於戰場的低溫,還不容易引發疫病傳播。
讓俘虜們將屍體搬運到一處合適的場地,進行掩埋處理,全軍便可以大吃大喝了。
在休息了三天之後,萬禮三兄弟便將沒有傷病的部隊拉出來四萬,大張旗鼓地開始炮擊城頭。
檬古騎兵還是負責外圍巡邏與狩獵,並不需要參與攻城行動。
炮兵部隊各就各位,重新開始圍攻喀山城。
萬禮覺得最好將三個方向的城牆都轟塌才好,讓羅刹兵守著一麵牆痛哭流涕。
現在就是大力出奇跡,不需要跟你講道理了,炮多便是王道!
一炮飛升!
兩炮超渡!
三炮投胎!
守軍實在受不了,完全可以衝出來,與大明王師決一死戰。
沒這個勇氣和魄力的話,那就繼續龜縮在城內好了。